|
农村科技:景谷乡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农村科技的推广,坚持科技行,大力普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以科技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景谷乡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科技培训,认真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养一批觉悟高、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当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取得实效。2006年,景谷乡被列为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乡镇之一。项目实施为2个村委会、2项产业的技术培训。项目实施以来,景谷乡严格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云南省景谷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为导向,以“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为思路,结合各村委会实际,以特色区域产业为主,认真举办“村级班”,并深入村组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期间,分别对2个村委会进行了生猪饲养管理技术和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共举办定点培训班13次26天,深入村组现场指导31次,发放景谷县农业技术教育乡土试用教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种植业养殖业实用技术》100本,累计培训人数为154人,其中骨干农民或核心学员100名,并对骨干农民或核心学员进行登记造册,发放培训卡。全乡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实施,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全面提高了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发展种养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为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源环境:乡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茶叶资源、石材资源等,全乡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最高海拔2277米,最低1247米,平均海拔1759米,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600毫米,林业用地总面积22164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2%。景谷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乡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生态环境良好,主要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道教圣地“大石寺”、全市库容量最大的景谷河水库、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群落以及部分茶马古道遗迹等自然、人文景观,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景谷乡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思茅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今景谷乡)的民众就在文笔山、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清朝光绪末年,景谷乡纪家村的前清进士纪襄廷(名纪肇猷),弃官还乡,潜心研读《茶经》。经考察,以景谷的气候,土质之宜于种茶,并向外选购种籽,先于陶家园试种百株,复于塘房山续种数十万株,精心培植,数年之后蔚然成林,可供采摘。并以栽出者资为观摩,广范倡导,资助开荒恢复老茶园和新植茶园。使景谷荒山变为茶山、景谷河两岸形成茶区,如今存活在文笔山、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树龄约二百年。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景谷乡的古树生茶具有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的特点。与易武高山茶品相近似。这种特性既与其叶种、当地的土地环境、气候有关。更与其制作方法有关。景谷乡人制茶与其它茶区的制茶最大区别在于揉捻较轻,茶叶的内含的苦涩味物质揉出较小,这种独特的工艺极大地保存了茶叶内含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糖类物质和咖啡碱等有效物质。既保持了云南大叶种茶的高香,甘甜、韵长、气足、耐泡 新农村建设: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景谷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结合本乡实际,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制定了景谷乡新农村建设规划,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本着培养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农村、因地制宜抓好试点推进整体的工作方针,认真组织广大领导、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新农村建设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性和和自觉性,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充分调动发挥干部群众在新农村中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结合景谷乡资源、环境、经济条件,按照政府引导,尊重民意,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要求,硬化了麻利林、纪家村、两个村民小组的村内道路。集镇绿化、亮化工作顺利完成,水、电、电话通达率达10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我乡下一步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文历史:茶马古道重镇,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思茅设立总茶店,此后思茅就成为了普洱茶的集散之地。100多年前,当景谷乡人纪襄廷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而推广茶叶种植种下第一棵茶,树时,他也许也没把握种茶是否真能改变家乡贫穷与落后的窘况?当他与同乡纪仁寿在景谷街创办“恒丰源”茶庄的时候,他也许也没想过他的“恒丰源”茶庄除了经营茶叶生意外,还能带来什么?100年过去了,当你从现在堆满茶叶、飘着茶香的景谷街穿过,来到他的墓地寻根探古时,就会深深的感受到,小景谷茶市的繁荣,百姓的幸福与这个前清进士纪襄廷是这样的联系紧密。而在纪襄廷大力推广种茶的同时,另一个景谷乡人李文相,创办了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制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团茶运销下关,下关商人仿制成“碗形茶”,经过昆明、昭通运到四川的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为“沱茶”。李文相的私营茶叶加工作坊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也打通了景谷乡茶叶的销路。景谷河两岸的茶叶可以大规模采摘之后,民国元年(1912)纪襄廷与本家纪仁寿在小景谷街创办了“恒丰源”茶庄,并在昆明南正街设立分号,销售普洱茶。“恒丰源”茶庄依托景谷河两岸茶园出产的优质普洱茶,生意日益红火。继“恒丰源”茶庄后,经营茶叶生意的茶庄在景谷,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除了本地人康韶音、杨茂兴、董大老爷开的美利康、振兴祥、董家茶铺外,景东土豪梁星楼也到景谷街开设“同裕昌”号茶庄,随之先后有四川、昆明、大理、巍山、新平、镇沅、普洱等地茶商到景谷乡开设茶庄多达二十七家,并有好几家在昆明设有分号,可见当时的茶叶市场是何等的繁荣。纪襄廷的墓志碑上这样记录:“昔日的穷乡僻壤之地区,一变而为商贾云集之市镇,国计民生,日以富裕,地方文化日以发展”。民国26年即1937年,是景谷乡茶叶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根据史料记载,是景谷乡茶市产销最旺的顶峰。而也就是这一年,景谷街一场大火,“恒丰源”茶庄被烧毁库存茶叶1000多担。情系乡邻的纪襄廷纪相公,在这一年撒手人寰。纪襄廷去世后,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坟墓,有龙、狮、麒麟等吉祥物精美雕饰。从纪襄廷为改变乡邻贫穷落后面貌而种下第一棵茶至今,1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景谷乡家家户户种茶、经营茶,靠茶致富,李记谷庄、昌泰恒丰源、馨茗等现代化的普洱茶加工厂出现在小景谷街上。景谷乡在岁月中经历了跌宕起伏,恒丰源、美利康、振兴祥、董家茶铺等茶号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永远不变的是景谷乡茶叶“香高味醇品质佳”的美誉,景谷乡茶叶仍然继续着其“衣食万姓”的不朽传奇。旧时可通川藏的古道、连接古道的古桥,如今在景谷乡的崇山峻岭间时隐时现,而纪家村后的纪襄廷墓旁,大片茶树也陪伴着这个“纯孝性成”的纪相公,微风吹过,娇翠欲滴的茶叶迎风摇摆,空气种弥漫着茶香,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纪襄廷躬耕茶叶的光绪年间。 简介:日照夏秋多,冬春少,年均气温20.1℃,属于中亚热带、亚热带气候;年均降雨量1588.3毫米;土壤多为赤红壤、沙壤土等,盛产茶叶,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烤烟、油菜、马铃薯、经济林果等。2006年末,全乡总人口17085人,其中农业人口16145人,占总人口的95%。人口密度为64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傣、哈尼等10种民族,少数民族1910人,占总人口的11%。景谷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95个村民小组。全乡总耕地面积:17170亩,其中水田:13432亩,旱地:3738亩。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4%,有于清代修建于山顶巨石之上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道教圣地大石寺、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林园及风光旖旎的景谷河水库。 社会保障:景谷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助老爱心行动”、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工作。随着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景谷乡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指示,2006年景谷乡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得到落实。全乡共有五保孤寡老人118人,纳入五保供养人98人;农村特困户56户,享受抚恤金60人。全年发放救济粮款7080元,疾病救济款5000元,恢复生产生活救济款5000元,纳入五保供养款70560元,享受低保金7800元,抚恤金89092元,义务兵优待金12208元。2006年内各项民政事业支出共计196740元。 人文地理:景谷乡地处景谷县北部,位于景谷河上游,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1公里,东与凤山乡相连,南与威远镇接壤,西与民乐镇毗邻,北与镇沅县振泰乡接界。全乡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58户、17085人,其中农业人口4027户、16145人,占总人口的94.5%,境内居住着汉、傣、彝、拉祜、回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2.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人。“大石寺”位于景谷乡文山村委会海孜自然村,距离乡政府20公里,海拔2227米,是全乡最高峰。“大石寺”史传始建于满清道光年间,具体年限失考,续建于咸丰10年的文革前,岩高坡陡,有陕西华山之险;石寺凌云,有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之奇,在此登高放眼,群山低矮,蓝天接顶,云飞下界,松涛有声,景色迷人。“大石寺”包括“三皇宫”、“天生寺”、“祖孙殿”、“杨四将军庙”、“玉皇阁”等五个宫庙殿阁,此外还有“摸子洞”、“积米洞”、“一洞天”、“鹊桥石”等奇景。历代骚人韵土,登临观赏,刻石题词,赞叹这不可多得的天工奇观,是人们闲暇度假的旅游之地。景谷乡境内美丽的景谷河水库,距离乡集镇5公里,始建于1982年,于199,1年投入使用,水库汇水面积322平方公里,库容量5670万立方米,它是集发电、灌溉、淡水养殖、旅游观光于为一体的综合利用水库,是全市库容量最大的水库。自水库投入使用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来此观光渡假的人们络绎不绝,库区内天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地形起伏多变,小道纵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森林科目齐、种类多,形式千姿百态,水库区内岛屿众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水库边设有餐饮、娱乐等,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牛萨撇”、“牛萨撇”、“烧鱼”、“腌鱼”、“手抓糯米饭”等特色小吃,还可以参加陀螺赛、撒火把、泼水、跳笙等民族特色娱乐活动,是人们休闲渡假、领略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谷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景谷乡的骨干产业。景谷乡人民据记载,清朝光绪年间,现纪家村人纪蘘廷从双江引进茶种试种示范后倡导群众发展种植,数年后,茶叶面积逐步扩大,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 人口卫生:2006年末,全乡有农户数4026户,全乡总人口17085人,其中,有农业人口16145人,农业人口中男性8437人,女性7708人,劳动力10173人。随着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乡医疗卫生条件也在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强化。投入6万元,完成团山村、文召村两个村级标准卫生室项目建设。景谷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在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计划免疫、强化公共卫生意识、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全面展开,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12736人,参合率达80%以上,享受低保人数636人,群众的健康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景谷乡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2006年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年龄在0-14岁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3户,发放“奖、优、免、补”资金3.3万元,计划生育率、综合节育率分别达97.25%和87.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9%。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男士征婚-普洱分类信息网 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分类信息网男士征婚频道为您提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男士征婚信息,包含: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男士征婚等信息,您还可以免费...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建筑公司的联系方式--中国企业信息...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建筑公司的联系方式-中国企业信息黄页... |
景谷县景谷乡景谷村小学教务处电话|景谷县景谷乡景谷村小学地址... 查校网提供景谷县景谷乡景谷村小学地址,景谷县景谷乡景谷村小学电话,还有其他景谷县景谷乡景谷村小学详细信息,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
景谷乡党委书记李正昌:推进产业生态化_新闻中心_新浪网 2007年01月10日...景谷乡党委书记李正昌:推进产业生态化...通过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联系我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的实际,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
李勇深入景谷乡派出所检查指导工作_陈昊星_新浪博客 李勇深入景谷乡派出所检查指导工作_陈昊星_新浪博客,陈昊星,...2010年1月9日16时,景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勇深入景谷乡派出所调研指导工作。... |
景谷县景谷乡响水小学-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校友-校友港湾网 景谷县景谷乡响水小学...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景谷县景谷乡响水小学 景谷县景谷乡响水小学地图 景谷县景谷乡响水小学校友交流 校友发布 欢迎校友,请保护隐私并守法,... |
景谷县景谷乡幼儿园|幼儿园-多多育儿网 景谷县景谷乡幼儿园,幼儿园地址: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 |
景谷乡酒店 景谷乡位于县城以北,距县城41公里,东与凤山乡接壤,南与威远镇相连,西与民乐镇接壤,北与镇沅县振泰乡毗邻。全乡国土面积263.5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280米,最高海拔... |
景谷县景谷乡林业工作站-中国食品信息网企业全库 职位:行政区划:530824 地址: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乡景谷街 电话:0879-5381111-传真:移动电话:邮政编码:666411 电子信箱:网址:行业代码:A0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