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地图 > 定西市地图 > 通渭县地图 > 鸡川镇地图
=== 通渭县鸡川镇地图 ===
=== 鸡川镇资讯概况 ===
基础设施:鸡川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7年规划机修梯田3000亩,已筹措资金40多万元,机修2000多亩,全镇梯田面积达到60000多亩;同时,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修农路道路13条143公里,全镇境内现有乡村公路14条124公里,其中新修6条46.9公里,维修6条80多公里。横穿全镇的刘新公路和纵贯鸡川全镇的杨(川)——牛(坡)、姚(湾)——牛(坡)南沿两条乡村路逐步形成“一横两纵”为主的公路主干线,成为鸡川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全镇实现了社社通电、通路,村村通邮、通电话、通汽车。四村(许堡、苟堡、上马、川道)通自来水,五村(许堡、上店、金城、杨川、丁店)通有线电视。2005年在许堡村修建塘坝一座,解决了许堡村千亩梨园的灌溉问题。在四合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新修村组道路5公里,机修梯田350亩,沼气池100眼,暖棚82座,村文化卫生培训设施1处;种植中药材2000亩;培训农民650人次;发展养牛户83户,引进秦川牛45头;投放太阳灶200台。镇党委、镇政府把村级活动场所升级改造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投入资金16万元,先后对许堡、四合、司川、上店、金城、水莲、牛坡、苟岔、永和、太平、杨川、丁店、上马、川道等村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对苟堡村村址进行重修,现都已投入使用,全部配备了高档办公设施,全镇15个村都有了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发展镇区经济发展。2005年筹措资金18万元,完成了镇区街道的铺油硬化,成为全县第一个硬化街道的乡镇。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投资35万元的鸡川法庭办公楼、投资54万元的鸡川卫生院门诊大楼、投资42万元的鸡川计生服务所均已竣工,现都投入使用,投资8万元的司法所办公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即将交付使用。
马铃薯:马铃薯产业跨越式发展。镇上按照“五县”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上做文章,在推广良种普及上下功夫,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种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3.5万亩,其中建成万亩良种种植片带1个,1000亩良种扩繁基地2个,良种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良种率达73%以上。
历史人文: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许堡村堡子坪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见证了先民们开天辟地的艰辛历史。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军民修筑了鸡川寨,从此开创了鸡川人民建设家园的征程,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统治当地,设置了鸡川县,公元1279年,元朝并鸡川入秦安县,公元1279年明朝开国将领率兵徐达占领此地,鸡川古城从此衰败。但鸡川崇文尚教的历史氛围却并未衰退。鸡川的历史悠久历长,民风淳朴,文风浓厚,境内百年古堡星罗棋布,千年古诚残坦犹存。鸡川历代名臣显宦众多,当代英才济济。历代通渭有名记载的进士共有7人,而鸡川就有4人,其中数四川按察使牛树梅最为有名,以一代廉吏“牛青天”之誉名垂青史。在现当代,鸡川籍干部、学者、教授、工程技术人才遍及省内外。鸡川镇家家户户门上久贴不变的“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对联道出了鸡川人最朴素,最崇高的精神追求,历史文化深厚悠久居全县之冠,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仁义礼仪之乡。鸡川历年高考上榜人数为全县之最,鸡川人居可陋不求华,食求饱不求精,衣求暖不求丽,但子女不可不学,学不可不精,有倾其家产供子女读书上学者,足见鸡川人重视教育的程度之高。
中药材:中药材种植异军突起。鸡川镇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四合、川道、上马等三个山区村和许堡村的4个山区社。品种主要是党参、柴胡、防风、板蓝根等,其中四合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的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是闻名全县乃至周边县区的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2008年,镇上通过因势利导,强化服务,在四合村集中建成20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点1个,户均种植面积达到11亩,面积最大的达到19亩多,最少的也在5亩以上。仅此一项,户均纯收入可达到4500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川道、上马、许堡等种植中药材面积达8000亩。
社会事业:全镇始终把“科教兴镇”摆在战略高度,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新修了鸡川中学和苟堡小学的教学大楼,夯实加强教育的基础。全镇现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15所。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全镇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机结合。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8%和99%,2008年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30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2007年参合农户达3575户17802人,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85.21%以上,收缴参合资金17.802万元,已为患者报销医疗费用共计11.01万元,有效的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有镇级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5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通过扎实摸底,造册登记,张榜公示,对全镇91户427人生活确实有困难的人群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发放4月至9月最低生活费共计2.9万元,人均月领取11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同时,建立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残疾人扶助等制度。2008年全镇共供养“五保户”59人,发放衣物120件,发放救济面粉354袋,发放财物23600元;向特困户、受灾户救济衣物200件,发放救济面粉1024袋,救济498户2588人次;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2008年共为残疾人发放救济面粉60袋,为2名肢体残疾人配备了轮椅,为3名贫困残疾人救助了修鞋机,为10户贫困残疾户共资助0.5万元,帮助养殖獭兔40只。
发展思路:鸡川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发挥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两大优势,走种、养、加三条路子,发展洋芋、中药材、地膜作物、果菜四大支柱产业。鸡川镇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8250亩,果菜7911亩,地膜作物229859亩。在抓好农业经济的同时,该镇还大力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小青瓦加工厂27个粉条加工厂6个。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壮大为全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镇上下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镇各项工作得到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该镇先后被定西地区授予“科技工作先进乡镇”、“先进乡镇党委”,被通渭县委、县政府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乡镇”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鸡川镇历史悠久,在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置鸡川寨,属秦州。在南宋开国,金人南下天会五年(1127年)置鸡川县。在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在中华民国18年(1929年),全县设6区下置25镇(乡)时,鸡川属二区辖鸡川镇(许家堡)。民国30年(1941年),改6区为4区辖25镇(乡),鸡川属第一区辖鸡川镇。1950年进行区划调整时在七区的基础上增设鸡川区。1961年7月调整体制,全县设8区工委(县委派出机构),下辖36个公社,鸡川区工委(许家堡)辖鸡川、金城、永新、新景、碧玉5个公社。1964年5月撤销鸡川区工委设鸡川人民公社。1985年11月改人民公社为鸡川乡。2001年11月14日撤乡建镇至今。
甘肃鸡川镇五项措施助推苹果产业富农网
近年来,通渭县鸡川镇操作海拔低、光照充沛、土地肥饶的自然优势,把种植苹果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添农人收入的一项首要工作来抓,富农网...
通渭县鸡川镇牛坡瓦厂
[发布商机]暂时没有相关商机 评论:通渭县鸡川镇牛坡瓦厂 求购出售代理加盟等信息请到发布商机 发布,企业评论不接受商机发布。您的名字:您的评论:提交评论:...
扶龙头企业 兴药材产业 促特色经济通渭县鸡川镇四合村调整...
促特色经济通渭县鸡川镇四合村调整结构发展药材产业情况的调查 王亚娥 通渭县人民政府甘肃通渭743300 学科分类:F326.12[经济>...
通渭县鸡川镇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计生工作
2010年09月27日...8月份以来,通渭县鸡川镇开展了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集中整治工作,为 全镇全员人口和育龄妇女的有效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信息...
通渭县鸡川镇水利水保站
名 称:通渭县鸡川镇水利水保站 地 址:甘肃省通渭县许堡 邮编:743316电话:注册日期:1985传 真:注册资金:职工人数:25 联系人:牛象丑经营范围:水利服务 ...
“黑美人”落户甘肃通渭鸡川镇
渭县鸡川镇丁店村丁志刚今年试种的1亩“黑美人”洋芋长势良好,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参观。一些群众说,黑色的洋芋还是头一次听说,如果种植效益好,他们会大面积种植。...
通渭县鸡川镇长河建材厂
通渭县鸡川镇长河建材厂的相关信息由09635提供。通渭县鸡川镇长河建材厂主营产品或服务:砖瓦制造,联系人:王军,联系地址:甘肃·定西市·通渭县·鸡川镇 牛...
通渭县鸡川镇牛坡瓦厂 地址 地图
同时,我们也推荐你到Google地图本地商户中心在线提交自己的企业,帮助客户在Google地图上找到您。地址:甘肃·定西市·通渭县·鸡川镇 牛坡村 邮编:743316...
通渭县鸡川镇经济现状
在此我以约稿人身份向参与此次报告的各位表示感谢。总体概况鸡川镇 鸡川原名为青鸡川,意为野鸡出没的地方。鸡川镇位于通渭县东南部,海拔1657米,距县城39公....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