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该村始建于战国时期。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冤句县改为宛亭。金世宗大宝三年(1163年),因黄患废宛亭县。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东明县迁至宛亭故地,今天的东明集村乃是东明县城所在地,县城东门曰“朝阳”,西门谓“迎爽”,南门叫“户牖”,北门称“东昏”。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东明集村设县治所达150年之久,县城迁徙后,为区别东明县改称东明集。几百年来,东明集村一直是乡、区、镇驻地。1984年东明集改公社为镇,是省政府第一批命名的中心镇。 西瓜有了“身份证”:东明县东明集镇卢寨村西瓜大量上市,一个“卢家寨”注册商标,一个“富硒产品”标识,标明了西瓜的产地、身份,有了“金字招牌”的富硒西瓜上市价格约每公斤4元。瓜农采取定期喷洒西瓜硒促进剂、施硒肥等方法,提高了西瓜的硒含量,目前富硒西瓜全国市场潜力巨大,身价效益明显比普通西瓜高。 “十星家庭”评出喜人局面:东明集镇为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和谐社会,2005年起在全镇农村开展了“十星级家庭”评选活动。这十颗星是:义务星、守法星、节育星、和睦星、养老星、教子星、文化星、卫生星、致富星、新风星;每颗星都对应着一项工作和一条考核标准。为了增强可操作性,该镇又把每条标准细化、量化并分解为28条细则。同时,对每颗星在不同村实行弹性管理,依照每个村不同实际情况,确定对应标准。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镇西部王庄、东葛等12个村庄的农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才能得到致富星,而经济条件较差的镇东北的丁寨、王行、邵寨等8个村庄的农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3600元就能得到致富星。为了使农民对比心中有数,该镇把评比的具体条件打印成“明白纸”,发到每户,使大家时刻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激发和调动农民创建“十星家庭”的积极性,这个镇采取了“自报公议”的办法。每年一个家庭究竟挂几星级牌子,先由家庭自报,再经村民小组评议,最后由村委会审议通过。若家庭成员中出现违法犯罪或违反计划生育现象,取消两年的评星资格。整个评选活动,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对评选出的“星级家庭”一律张榜公布,宣传表彰,并逐户悬挂星牌。很多群众反映:农户家庭星少了,脸上无光;哪家评上“十星家庭”,邻里羡慕,媳妇好娶,闺女好嫁,做买卖签合同也顺当。为了配合“十星级家庭”评选活动,该镇在农村开展了灵活多样的促进活动。如围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开展“家庭文化节”,围绕提高农民道德法制水平,开展了“法律进万家”和“文明新风进万户”活动等。并对评星少的家庭,逐户登记列出原因,分期分批进行帮教转化。东明集镇开展的“十星家庭”评选活动,使农村各项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文明新风进入千家万户。全镇85%的家庭达到自费订阅“一报一刊”,涌现出一大批文化之家;广大农民争学技术,全镇千余农民取得了技术职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全镇“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村民犯罪和无民转刑案件”的四无村逐渐增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7年1至9月份,全镇农业产值2.9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9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7%。 特色小吃:东明集地方名吃品类繁多,闻名全县。东明集豆腐脑,东明集“烧饼”、东明集“壮馍”响誉东明,其烧鸡最具特色,民谣云:“来到东明集首先吃烧鸡,如若错过了,后悔来不及。” 民俗文化:传说:说起西瓜,当地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在东明流传至今。早在宋太祖赵匡胤少年时代,一次出行路经东明集,当时正值盛夏酷暑,疲乏饥渴难当,见一瓜田西瓜滚滚十分诱人,意欲买瓜解急,怎奈身无分文,正待泱泱走开,可实在经不住大西瓜的诱惑,心生一计,随匍匐爬行至瓜田边玉米地,捞起瓜秧牵动西瓜去玉米田。此时看瓜老农发现西瓜自己移动知有人偷瓜,就悄悄转到其背后,待偷瓜人出手,猛喝一声,少年经此一吓,撒腿就跑,不慎被瓜秧绊倒,被老汉抓个正着。问其家乡、姓名,少年满脸通红,羞愧难当,央求老汉放他,老汉有意捉弄于他,讲到只要说了姓名就地打个滚就放了你,且把西瓜给你。少年吃瓜心切顾不了那么多。随即躺地一滚,抱起西瓜一边跑一边喊,我叫赵匡胤!后来当地人传流了一个歇后语:“赵匡胤打滚——迫不得已!” 乡镇建设:整顿措施:东明集镇有的放矢抓整改,机关干部人人受教育。针对镇机关干部中存在的“8点上班9点到,大院一转就溜号,包村干部不驻村,政府群众两张皮”的现象,镇党委决定拿出一周的时间对镇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纪律进行集中治理整顿。通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公务员法》和“八项集中治理整顿”等文件,对照自己检查、查摆问题,人人述职,实行一人讲,众人评,揭短处,找不足。对部门与部门之间和人与人之间评出的问题,镇里着重抓跟踪整改,对每项整改任务明确到人,一项一项地抓,一件一件地改。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镇党委根据本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制定了具体的领导抓线包项目责任制,把关系长远的重点、难点工作分成了若干个“线”和“块”,逐级分解到每个干部和职工身上,对每项任务的工作标准、工作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等都有明确规定,做到了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同时,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实行一线工作法,结合工作实际进展,对照计划安排,验证工作落实情况。奖罚分明,机关干部人人有干头。为了调动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采用经济手段和组织手段结合,重奖与重用双管齐下,既有重压、也有重赏。通过用人导向使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里。谁领导的地方、单位发展快,变化大、实绩突出,谁就会受到提拔重用;反之,工作上不去,位子就下来。 历史沿革:始建于战国时期。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冤句县改为宛亭。金世宗大宝三年(1163年),因黄患废宛亭县。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东明县迁至宛亭故地,今天的东明集村乃是东明县城所在地,县城东门曰“朝阳”,西门谓“迎爽”,南门叫“户牖”,北门称“东昏”。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东明集村设县治所达150年之久,县城迁徙后,为区别东明县改称东明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属东明集区和刘庄区,1958年成立东明集公社,1984年设镇。1997年,面积68.5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东明集、邵寨、卢寨、刘庄、胡庄、荆台集、文寨、王寨、任老屯、丁位寨、夏行、王行、李行、樊贵屯、赫庄、井店、北贺庄、柳园屯、柳园店、李管营、城子、郝士廉、西郝庄、袁长营、段磨营、大乔庄、中乔庄27个村委会。 《民情日记》见真情:为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镇机关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及时掌握民情民意,随时调整工作重点工作目标,设身处地帮群众解决问题。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该镇机关干部每周至少下村三次,深入每家每户,询问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把农民的热点、难点、疑点、民间纠纷以及计划生育问题等记入各自的《民情日记》。解百家难,连百家心。该镇机关干部每周集中交流《民情日记》一次,并落实解决办法。对于困难户,则将他们作为驻村镇干部的联系户和他们结成对子。自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后,全镇已帮扶32户。办百家事,帮百家富。《民情日记》不仅反映群众热点、难点,还集中体现了发展经济的要求与思路,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绘就发展蓝图的“档案”。此外,该镇还每月对《民情日记》记载内容进行考核,并设立公开栏,接受群众监督,向农户传递致富信息,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据统计,2007年1-6月份,全镇78名机关干部下村468次,走访农家1268户,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问题479个。 |
东明集镇其他文教休闲-菏泽结网 结网东明集镇其他文教休闲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的东明集镇其他文教休闲信息。查找东明集镇其他文教休闲等其他文教休闲信息,请到结网东明集镇其他文教休闲频道。... |
傻目录-东明集镇壁纸网络档案 东明集镇壁纸,...商家列表 行业选择:在东明集镇 壁纸 目录下没有查找到相关的商家档案-相关的商家档案没有被收录?请现在添加您知道的商家档案。谢谢!... |
陈集镇 杜堂乡 东明县 城关镇 东明集镇 刘楼镇 陆圈镇 马头镇 ... 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花岗岩... |
东明集镇:小城镇建设又现新亮点----菏泽大众网 东明集镇是我市第一批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小城镇建设中心镇。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小城镇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 |
东明县东明集镇第二初级中学-全国中学名录-21世纪教育网权威... 学校名称:东明县东明集镇第二初级中学(举报错误信息|添加学校)所在区域:东明县 详细地址: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临河店 邮政编码:274502 联系电话:学校网址:... |
东明县东明集镇水管所预制构件厂 东明县东明集镇水管所预制构件厂 企业机构:东明县东明集镇水管所预制构件厂 经营范围:预制构件 所属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区位信息:山东-相关连接:山东非... |
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东明集镇 邮政编码查询-邮编库 www.... 地图说明:上面是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东明集镇所在位置的地图,本站中国内邮政编码地图初始显示到地市,详细位置还可以放大和移动查看。... |
傻目录-东明集镇批发市场网络档案 东明集镇批发市场,图产品批发市场玉英商行,李村茶叶批发市场,南村镇姜家卜蔬菜批发市场,七级镇毛子埠村木材批发市场,店子镇青杨批发市场,胶南市王台五金批发站,即墨市... |
东明集镇概况 东明集镇位于东明县中部,镇机关驻地距县城15公里。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6221公顷,2008年底辖34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总人口5.6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