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行政地图 > 铜仁地区行政地图 > 沿河县行政地图
=== 铜仁地区沿河县行政地图 ===
=== 沿河县资讯概况 ===
新时期沿河四宝:在现代生态农业倍受推崇的当代,沿河自治县又有四大农业特色产品被誉为“沿河四宝”,它们是:
行政区划:沿河行政区划,在隋务川县设乡,时设归义、楠木2乡。宋代设城、堡、镇。元设图甲。沿河祐溪长官司原辖三图,即水东图、卜龟图和甫南图。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甫南图拨属酉阳州,沿河祐溪长官司只辖水东图和卜龟图2图20甲。道光《思南府续志》载:“水东图:一甲舟门、草坝、黑巷子、席家坡、田家坡;二甲大茶坪、吴家寨;三甲黑踏堡、龙井、黑水场;四甲木杨岭、斑竹屯、居园;五甲天井、沿河司;六甲水田坝、汪家沟、黄竹山、东流口;七甲沿河司、崔家村、沙子场;八甲土陀坝、坝头、米溪、瑰岩;九甲虎狼溪、鸾塘、白泥、板场坝;十甲兼花甲何家沟、东流口、跳金磊、楠木园。卜龟图:一甲官州、白马岭、吴家湾、大士塘;二甲练溪;三甲丫溪、新射头、泉口寺、斑鸠溪、羊岩底、土城;四甲木杨岭、细草池、钱家岩;五甲鹿溪、摩坨底、斑竹坝、大丛、土城坝、苦竹坝、鸾塘、干溪;六甲后溪、叶家寨、黑虎寨;七甲木子岭、斑乍岭、萧家沟、沙坝;八甲官庄、蔡家沟、金竹园、水田坝;九甲下坝、大界头、野猫塘、三角塘、菖蒲塘;十甲兼庄甲泉口寺、石坟坨、金竹山、骡子岩、南客寨、中辽、十二盘、马蜡溪、银子溪、大宅头、大水溪、官州、侯家山、张家坝。”,民国5年(1916年)废图甲为区保,县下设区、保、甲;民国20年(1931年)改保为乡镇,县下设区、乡镇、闾邻;民国27年(1938年)改乡镇为联保,县下设区、联保、保、甲;民国30年(1941年)省后坪县,其东部并入沿河县后,全县区划为6个区,24联保;民国31年(1942年)减区,复改联保为乡镇,全县区划为1个区,24个乡镇。民国32年(1943年),施行新县制,全县划分为4个区,辖25个乡镇。直辖区署驻县城,辖沙子、隘口、黑獭、黑水4个乡和和平1个镇;上坝区署驻上坝,辖淇滩、甘溪、晓景、中界、谯家、铅厂、夹石7个乡;官舟区署驻官舟场,辖妙坝、永祥、官庄、板场、七格、思渠、黄土、毛渡8个乡;洪渡区署驻洪渡,辖隘门、客天、后坪、王坨、塘坝5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改保为村,改甲为组,县下设区、乡镇、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25个乡镇;1953年调整为10个区,112个乡镇;1956年调整为9个区,68个乡镇。1958年组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县下设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全县区划为9个区,64个社镇;1959年改区为公社,改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复改公社为区,改管理区为公社,全县调整为9个区,35个社镇;1963年调整为9个区,62个社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村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镇,61个乡镇。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1994年全县区划为10个镇和和12个乡。2009年,全县共22个乡(镇),即和平镇、沙子镇、谯家镇、淇滩镇、夹石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思渠镇、客田镇、洪渡镇;黑水乡、黑獭乡、中界乡、晓景乡、甘溪乡、板场乡、泉坝乡、中寨乡、黄土乡、新景乡、塘坝乡、后坪乡。下辖382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6个社区,3650个村民组。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物产资源:矿产资源:沿河地质构造复杂,形成多期的、种类较多的沉积矿藏。全县已探明或发现的矿藏有煤、萤石、重晶石、铅锌、汞、铁、磷、方解石、硫磺、铜、铝矾土、高岭土、冰洲石、硫铁(黄铁)、大理石、石膏、金、钴猛、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陶土等20多种。煤矿理论储量2亿吨,萤石保有储量250万吨,铅锌矿153万吨,铁矿871万吨。矿石品位高,储量可观,开采价值大。
历史沿革:沿河地,春秋时属巴国南疆一部分。战国属楚,一度入秦。秦代属黔中郡。西汉先属酉阳县,后属涪陵县,东汉分属涪陵县和永宁县。蜀汉在县地置汉复县,沿河县分属汉复县和万宁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涪陵郡治所移往汉复(今沿河洪渡),咸和三年(328年),涪陵郡“地殁蛮僚”。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附周。宣政元年(578年),沿河地置费州。沿河在北周分属黔州和费州。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唐武德元年(618年),黔州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县当牂牁要道,请置郡抚之,武德四年(621年),于县地置务川郡,旋改为务州,领务川、扶阳、涪川三县,以冉安昌为刺史。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思州为宁夷郡,领务川、思王、思邛三县。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思州。唐思州治地一说在今沿河县城东岸,与务川县城同城,二说在今沿河县城北城子上。宋初沿唐制,把不能派流官统治的经制州列为化外州,设置羁縻州委任土官管理。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派都虞侯赵延浦任思州刺史,土著田氏族人不宾附,朝廷将思州等列为化外思,改经制州为羁縻州,委派土著首领管理。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田祐恭请求内附,愿为王民。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朝廷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将思州、务川县治徙于北部荷叶坪,后又移到原都濡县治所,州、县同城。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思州治沿河历497年。在南宋、元、明、清时期沿河县城均为土司驻地。元置沿河祐溪长官司,治今沿河县城西岸,沿河司直到民国三年才改为沿河县。1986年,改沿河县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于沿河北部置洪杜县,隶属于黔州,以境内洪杜山得名,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废洪杜县,洪杜县从置至废历444年。民国3年于县北置后坪县,民国30年(公元1941年),撤销后坪县,以金竹山以东并入沿河县,以西并入务川县。2010年3月,沿河被授予“中国绿色名县”,2010年10月,被授予“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等称号。
民俗风情:沿河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饮麻糖酒、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唱哭嫁歌、跳丧鼓等,具有纯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有载歌载舞、优美抒情、风趣诙谐的花灯;红灯万盏、一片缠绵、优美明快的土家摆手舞;气势挥泓,刚猛豪放的民间集体舞蹈“肉莲花”;高亢激越、即兴创作、随口演唱的土家族民歌;音色柔和、曲调欢快、活泼优美的民间自制乐器“咚咚奎”;曲版丰富、急促明快、波澜起伏的“耍锣鼓”;结构规整、音韵优美、旋律流畅、号称人类原始戏剧“活化石”的傩坛戏;动作完整、自然奔放、活泼灵巧的“打绕棺”;情真意挚、内涵丰富、催人泪下的“哭嫁歌”;声情并茂、粗犷有力,唱山歌与敲打乐紧密结合,功利性和娱乐性有机统一的“薅草锣鼓”;风格多样、美观实用、独具神韵的土家民居吊脚楼,都极具观赏研究价值。舍巴日和赶秋节,摆手舞和接龙舞、肉莲花集中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天性劲勇、锐气喜舞”、“崇祖、祈福”的古朴民风。衍生的民间艺术让人如饮陈年老酒。此外,还有洪水朝天等神话传说,有针织挑花刺绣、木石雕刻、藤竹编织等工艺,有过赶年等节庆,保持着鲜明的土家民族风格和特色。
沿河县夹石镇中心小学
沿河县夹石镇中心小学 沿河县夹石镇中心完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沿河县官舟镇初级中学_网校联谊
·贵州省铜仁市漾头镇漾头中心小学小学49813309·沿河县夹石镇中心小学小学83156306·思南县尧民民族小学小学8152294·贵州省沿河县甘溪中学初中81174258 共12页 ...
沿河县甘溪乡中心完小
沿河县甘溪乡中心完小 沿河县甘溪乡中心完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贵州铜仁沿河县酒店_酒店预订_51766旅游网
51766旅游网>我要订房 我要订房 共有41453家酒店、度假村等住宿可以预订!目的地城市酒店名/景点名入住日期离店日期 0 个房间预订 关于贵州铜仁沿河县酒店...
贵州省沿河县塘坝中学
贵州省沿河县塘坝中学 贵州省沿河县塘坝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贵州沿河县走出山门深圳招商 签约资金达98亿元
2011年04月10日...以搭建产业承载平台为依托,积极引进产业、项目资金承接转移和辐射,在招商引资上实现了重大突破。4月10日,贵州 沿河县县长张翊皓在签约仪式上...
沿河县
·沿河县晓景乡管家村构林坨土地整理项目有序开展12-28 党建政工·09-06·09-06·...
沿河县沙子镇中学_网校首页
沿河县沙子镇中学 沿河县沙子镇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贵州沿河县28名占编不在岗人员被开除公职-搜狐滚动
2011年04月18日...贵州沿河自治县昨日(17日)发布消息称,该县日前开除了28名拒不归队的占编不在岗人员公职。为此,沿河定下规矩:如再出现吃空饷现象,将对单位党政...
沿河县甘溪乡上坝九年一贯制学校_网校首页
沿河县甘溪乡上坝九年一贯制学校 上坝完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沿河县
·县国土资源局启动党风廉政.····沿河县晓景乡管家村构林坨.便民服务...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