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靖远,区位优越,物产丰富。她处在黄河上游古代中国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很久以前,境内森林遍布,水草丰茂,曾经是古人类理想的游牧场地。由于黄河穿境而过,雨水充沛,河谷两岸大片冲积地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适宜早期农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东汉时期,靖远地属边陲,戍卒守边,实行军垦,境内屯田成片,阡陌纵横,成为古代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唐代贞观年间,因盛产谷物,仓储殷实,改名粟州。明代设卫后,广垦荒田,修渠引水,灌溉农业由此发端,开黄河水利之先河。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后建成兴堡子川、刘川、三场塬三大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黄河沿岸一批小型水利工程相继上马,旱地变良田,荒漠起绿洲,靖远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蔬菜、养羊两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瓜果、夏杂粮、稻米等传统产业重点开发,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大县名副其实,已建成瓜果、蔬菜、水稻等十大商品基地,形成地方农业名优特产品二十多个门类。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而且是甘肃省重要的羔羊肉产地和集散中心,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美味可口,成为饮誉西北的地方美食品牌。靖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矿藏,以及煤、石灰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膏、石英石、沸石等非金属矿藏,近年最新勘探发现的大型坡缕石矿,品位及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地方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水泥、陶瓷、农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独具地域优势。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快速成长,昔日“旱码头”情景再现,已跻身甘肃省个体私营经济十强县行列。 历史概况:靖远市建置年代久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辖域多有变迁,隶属称谓频易。战国以前,靖远境内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羌人和戎人所占据,战国末期,秦于公元前271年灭义渠戎,置北地郡,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靖远境域始划入秦国版图。秦代靖远仍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靖远境内始置祖厉(今靖远)、鹑阴(今白银市平川区)二县,属安定郡(汉时从北地郡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为靖远县级行政建制之开端。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时期,祖厉县治南迁,鹑阴县改为鹯阴县,属武威郡。三国时期,属魏国武威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将祖厉县南迁,置陇东郡。前秦于鹯阴县地置平凉郡。西秦属苑川郡(今甘肃榆中县)。南北朝时期,北魏置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鹯阴县属之。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隋朝时期,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唐代初期,改会宁县为西会州,后复为会宁县,属关内道。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因足食故改会州为粟州,当年复为会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置乌兰、会宁二县属之。广德年间以后陷入吐蕃,更名汝遮。北宋时期,西夏国曾两度攻陷靖远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修筑会州城,置敷川县。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敷文县,属泾原路。南宋时期,先后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县为保川县。元代,仍为会州,属陕西行省巩昌府。明代初期,裁会州,于迭烈逊(今白银市平川区)设巡检司戍守。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裁迭烈逊巡检司,置靖虏卫,属陕西行省都指挥司。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属巩昌府。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靖远卫并入陇右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靖远卫为靖远县,属巩昌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甘肃省设七道,靖远县属兰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61年,隶属定西地区。1961—1963年,划归白银市管辖。1964—1985年,复属定西地区。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成立,靖远县复归白银市管辖。 靖远古迹:黑城子古城遗址:黑城子古城遗址位于大芦乡,北城墙为祖厉河所冲毁。现存城郭残址东墙长160米,西墙长116米,南墙长250米。城墙残高2—6米,城外有护城河遗址。城内现开辟为耕地,地面暴露有灰坑及砖块、瓷片等,经专家考证,此为宋元符年间所置新泉砦。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靖远”创建活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加强,“警消合一”消防队成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进一步落实重点信访案件县级领导包案制度,依法治访,大量信访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复议能力加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展顺利。积极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政务公开全面推行。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力度加大,依法关闭非法小煤窑38处、非法采金点19处。积极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市场监管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及双拥工作不断加强,连续六年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十一五”期间,靖远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基础先行、项目支撑、科技推动、党建保证的工作方针,突出“一带五区”建设,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六大农产品基地,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把靖远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黄河农业经济带上的特色农业大县、非公经济强县、科技教育名县,着力构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靖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靖远将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阔的胸怀、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优越的条件,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中流砥柱:出靖远县城西行,过黄河大桥,进入靖北公路不远,一巨大独石赫然入目。此石屹立农田之中,形似纺锤,高约20米,围大约40米,系一完整红砂岩构成,陡削高耸,不易攀登。据史料记载:“卫西北五里黄河中,石峰突出,丹壁岿然,屹立千仞,峻峭方正,形如圭玉。江波巨涛,激触分流,喷珠嗽玉,雷鸣鼓噪,真奇观也……”。独石原立于黄河之心,水流湍急,惊涛拍石,汹涌澎湃,甚为壮观。岁月流逝,河道变窄,弃独石于沉积沼滩之中。而今,当年“喷珠嗽玉,雷鸣鼓噪”壮美景观虽已尽失,但寻幽访古,毋需驾舟涉险,便可立于巨石脚下,领略当年“砥柱中流”的“庐山真面目”,想象其“洪波巨涛,激触分流”的风采。石之北侧有宋代张俊垂直榜书阴刻“西来鳌柱”四字,字大一米见方,系飞白双线刻就,今虽布满苔藓,字迹不易辩认,但“西来鳌柱”的传说经久不衰。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独石即指女娲断以立四极的四个鳌足居西的一柱,这是历史赋予“西来鳌柱”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无限灵气。巨石正东明万历参将李崇义题“中流砥柱”已荡然无存。正南“黄流在中”横书,传为唐将敬德所书,周雕龙凤花纹,煞是精致,仅存一角。乡举房梓、马腾远、贠从龙合书“静涛”尚存。然而,慕名参观考察、拍摄者仍络绎不绝。《甘肃通志》和地方史书对“独石头”之景均有记载。明朝邢玠诗曰:屹立中流几万年,嶙峋怎肯受秦鞭;娲皇留此非无意,为挽狂澜不补天。 |
靖远县人民政府网 3179-34.html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靖远县特色食品靖远羊羔肉啊特色食品这里有,http://www.ditubaidu.com/class/?3179-34.html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靖远县五合中学_网校首页 靖远县五合中学 靖远县五合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白银靖远县天气预报_同程网 白银靖远县天气预报,同程网提供最便捷的白银靖远县天气预报查询功能,及时准确提供白银靖远县各县市最新天气情况、白银靖远县未来三天天气预报,让你准确了解白银... |
靖远县第一中学_互动百科 靖远县第一中学-靖远县第一中学简称靖远一中,创建于1942年,初名为靖远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更名为靖远中学,1958年定名为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
靖远县 白银市靖远县 行业门户网站导航白银市靖远县 乡镇村(社区)门户网站导航... |
靖远县职业教育中心_网校首页 靖远县职业教育中心 靖远职业教育中心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靖远县第二中学_互动百科 靖远县第二中学-靖远二中是白银市示范性公办高中。...纠错 靖远县第二中学-学校简介 靖远二中创建于 1955 年,是白银市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 120 亩。... |
靖远县东升中学 靖远县东升中学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靖远县东升初级中学_网校首页 靖远县东升初级中学 靖远县东升初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卫星地图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卫星地图...当前位置:地图→中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 提示:请点左边菜单树选地名,鼠标滚轮放缩地图、拖动平移地图。... |
靖远县三滩中学 靖远县三滩中学 三滩乡教育管理中心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