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卫星地图 > 遵义市卫星地图 > 余庆县卫星地图
=== 遵义市余庆县卫星地图 ===
=== 余庆县资讯概况 ===
特产:绿色金子--余庆苦丁茶:位于遵义市南部的余庆县盛产小叶苦丁茶,拥有天然野生苦丁茶资源7万亩,人工栽培密植示范茶3.7万亩。余庆小叶苦丁茶属木樨科粗状女贞,生长在乌江沿岸及苗岭山区,与云南、四川、浙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冬青科大叶苦丁茶品种完全不同,它是贵州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苦丁茶叶采摘细嫩,“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加工为主,中低档、大众茶以机制为主。采摘的最佳时期为清明前后。采摘下来的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熔三道工序精心制作,产品外形条状紧结,色泽嫩绿,香气清纯。清水泡出的茶水,汤色绿亮,滋味醇爽,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叶片在水中展开后,嫩芽叶底翠绿、叶片鲜活。据《中华中医辞典》载"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镇痛止泻、生津止渴、调节身体机能等作用......其性凉,微苦显甘,喝后显爽口,回味持久。"余庆苦丁茶经中科院成部分院、中科院地化所、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权威单位检测,苦丁茶内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并含有晒、锌、镁及茶多酚、还原糖等多种物质。在挥发油中发现有7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紫外线辐射、清热解毒、健胃消积、利尿减肥的效果,有防癌抑癌及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形成了产品"三绿、微苦、甘甜、清香、醇爽"的独有特性。余庆县距名城遵义188公里。这里,年平均气温14℃-16℃,多数地区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年降雨量1173mm,无霜期280-300天,雨量充沛,光照好,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无任何环境污染,是小叶苦丁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无论是天然野生或是人工栽培的苦丁茶质量都属上乘。"狮达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中国经济林名优产品"、"第五届上海科技博览会金奖"、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届"中茶杯"一等奖。"山绿丹"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名优茶称号。2003年全县苦丁茶产值达1100万元,被中科院院士、上海市茶叶协会名誉会长、著名科学家谈家帧教授誉为"绿色金子"。
旅游资源:大乌江风景区: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位于遵义市余庆县中部,处于黔北、黔南、黔东南、黔东旅游区域的中心,区位适中。景区主要以横贯余庆县中部的大乌江为主体,分为大乌江金城峡段区、四龙场区、沙湾段区、牛尾滩段区、老村河片区、花山民族风景片区及他山摩崖、万丈坑红军烈士墓等两个独立景点,有自然景观39个、人文景观12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该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好,环境质量高,空气水体均未污染,景点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是一个集深涧峡谷、急流险滩、悬崖峭壁、奇峰异石、原始森林、珍稀动物、溶洞为一体,有着雄、奇、险、秀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至今还保留有古桥、古墓、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大乌江老虎口险滩、神奇的马尾瀑布等自然奇景让人叹为观止,著名的红军强渡乌江的战斗遗址也在这里。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高的品味和观赏、文化、科学价值。
历史沿革:余庆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西晋初,分汉代且兰县地置万寿县,为牂牁郡治,有今余庆县地。历南朝宋、齐、梁、陈,万寿县无变。隋代以万寿县扩置牂牁县,为牂牁州牂牁郡治,今县地在境内。唐武德三年(620),以牂牁地置牂州,余庆属牂牁牂州境。四年(621),牂州改名柯州,余庆属其辖。随即,柯州又改名牂州,原牂牁县为建安县,仍为州治,余庆属牂州建安县辖。乾符三年(876),设白泥、余庆(敖溪)两地校尉,属牂牁县辖。南宋绍定元年(1228),今余庆隶绍兴府所领羁縻小州辖境。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播州安抚司辖地。十八年(1281),升播州安抚司尉宣慰司,余庆属其辖。二十一年(1284),撤播州宣慰司,以播州与思州并入顺元路宣慰司,隶四川行省,余庆属之。不久,复置播州宣慰司,余庆受其辖。二十六年(1289),改播州宣慰司为播南路,余庆属播南路辖。二十八年(1291),改播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余庆属之。是年,升余庆长官司为余庆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据蜀,余庆属明夏占据境域,改白泥长官司等地为白泥州。明洪武五年(1372),思州、播州归入明朝,余庆、白泥二州随归,隶四川行省。十七年(1384),余庆、白泥二州复改为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隶四川布政司。嘉靖三十年(1551),别置走马坪寨。万历二十九年(1601),合余庆、白泥两土司地置余庆县,属平越军民府,隶贵州布政使司。清嘉庆三年(1798),改平越军民府为平越直隶州,余庆县仍隶之。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后,余庆县属黔中道。民国九年(1920),废道后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贵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八年(1937~1939),隶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12日,余庆县解放后,隶镇远专区,1956年改隶遵义地区。1958年撤余庆县,并入湄潭县。1961年恢复余庆县,建制至今未变。
飞龙湖风景区:位于余庆县中西部的构皮滩水电站是千里乌江干流上最大的水电站,电站大坝是亚洲同类型电站中最高的大坝。大坝的修筑使亿万年来潜行于深谷的乌江巨龙如今跃然腾飞于贵州高原之巅,形成了贵州最大的人工湖。其湖面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由乌江主河道形成湖泊主体,蜿蜒曲折如龙身,敖溪河、赵溪河、平桃河、先锋河四条支流形成的湖泊恰似龙的四脚。凌空俯瞰,飞龙湖就像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在群山云雾间飞腾,非常雄伟状观。“飞龙湖”景区内34个孤岛和众多半岛,其自然风光由以前的乌江峡谷风光变成“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奇特山水景观,创造了山水精华,体现了水中观峡、峡中观景、湖中观岛、岛中赏湖的观光特点,是“千里乌江画廊”旅游线上最奇特的山水景观,极具观赏价值。“飞龙湖”森林覆盖率高达73.4%,拥有青山绿水,生态环境良好。湖区年平均气温为16.4℃,夏季为25.4℃,冬季为7.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此外还具有湖区小气候、森林小气候,气候舒适宜人,是良好的度假胜地,是休闲度假旅游、水上娱乐,水上体育运动项目的理想之地。
他山摩崖:在松烟镇西南约2公里的蒲村,距县城84公里。清顺治七年(1650年),明代四川巡抚、著名学者钱邦芑,为避"孙可望之乱",削发为僧,隐居蒲村,长达7年。钱氏隐居蒲村期间,取"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玉)"之义,命柳湖旁之山为"他山"。刻"他山"两字于巍峭陡立的石壁上,正楷直书,笔力苍劲,每字约0.4平方米。其右转弯处有一剔地摩崖,长约0.9米,宽0.6米,正楷竖刻"钱开少放歌处",款记"永历丁西春题"6个字。顺治十四年(1657年)止,钱氏审石度意,对峰怪石穴洞各以形态命名。并镌刻在石壁上。计有"石帆峰"、"翠屏"、"洞天"、"云房"、"九面峰"、"梅包"、"梅囷"、"梅舟"、"藏书峡"、"霹雳崖"、"留云峡"、"米丈"、"断烟"、回岚穴"、"流云"、"应接不暇"等17处。此外,钱氏曾于峭石丛中筑一六角茅亭,称"拜石亭",人坐亭内,环望四周,怪石峭壁,尽收眼底。岁月流逝,斗转星移,现"岩崖剥落诗歌残",惟"峭石卧寒烟"的他山摩崖独放异彩。1982年12月10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2日,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余庆县河滨公园、团结水库、平挑原始森林景区、构皮滩峡谷景区、沙湾景区、老林河景区、等旅游景点。
贵州省余庆县凉风小学
贵州省余庆县凉风小学 余庆县凉风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余庆县田坝小学
余庆县田坝小学 田坝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余庆县松烟二中_网校首页
余庆县松烟二中 余庆县松烟二中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余庆县第二届旅游节暨飞龙湖景区启动仪式举行 王富玉等致信祝贺...
2011年05月29日...王富玉在贺信中说,余庆县风物旖丽、魅力独具。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特殊区位 优势和资源,努力推动全县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希望余庆县按照...
贵州省余庆县小腮中学_网校首页
贵州省余庆县小腮中学 小腮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余庆县中心小学
余庆县中心小学 中心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余庆县葛旁小学_网校首页
余庆县葛旁小学 葛旁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余庆县箐口中学
余庆县箐口中学 箐口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遵义市余庆县电子地图,城市旅游地图,在线区县市道路交通地图-...
遵义市余庆县电子地图,城市旅游地图,在线区县市道路交通地图查询...遵义市余庆县城市电子地图,旅游地图,交通地图 遵义市余庆县城市相关信息 电话区号0852东经...
余庆县经济贸易局
余庆县经济贸易局...余庆县 多云 20℃~8℃|余庆县召开工业经济发展暨招商引资工作大会03-18 余庆县经贸局认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07-14...
余庆县齐坡小学_网校首页
余庆县齐坡小学 齐坡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