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制沿革:石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主要活动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和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后,几度易名为长乐县、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58年,石泉、汉阴、宁陕三县和并为石泉县,1962年三县分设至今。石泉县城,位于县境中心部位。县城城址,建在汉江北岸石质高台。四面群山环抱,依山傍水。城南有汉江缓缓东流,城西有珍珠河及饶峰河交汇,城东与石磨乡为邻,城西北和古堰乡接壤。城区南北宽近1公里,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早在晋代以前,这里就是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村落,名称东阳村。东晋元帝(317~323)时,朝廷为了控制流民,曾在这里设置晋昌郡,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两魏废帝元年(552),因城南有泉水数眼,其水清冽,四时不涸,故将原永乐县改为石泉县。清代,县城称为在城,属石泉里所辖,16地中的中地。民国初年称城关镇。民国二十八年(1939),因防洪涝,于城周遍栽杨柳。当时,柳树成行,郁郁葱葱,因而改城关镇为柳城镇。建国后,1951年县城划为中街、西街。1953年2街合并,称县城为城关街。1956年改名为城关镇。1958年,称城关人民公社。1964年,复名为城关镇,沿用至今。石泉县城从晋代设晋昌郡后,就建有城池。因临汉江,常遭水患。清康熙《石泉县志》记载,石泉县城,明代“洪武二年(1369)建。周回三里三分,石基砖垣连堞,高三丈三尺。”道光《石泉县志》又载:明成化十七年(1481)“知县张翔筑东北城,覆以砖石”。正德四年(1509),“副使来天球四面筑城,周三里,以御蜀寇”。正德十三年(1518),“知县卢绣,复加完善”,因“城临汉滨,涨发之时,四周皆水,以故寻筑寻圮”。万历年间(1573~1619),知县杜珏又重修石泉山城,“乃以石为基,以砖为堞”。还修了4个城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知县李照远把北门改修为炮台。于是,县城只有东、西、南3个城门。道光二年(1822),石泉涨大水,“城垣倾圯崩塌”。二十四年(1844),知县慕维城“劝捐重修”,直至二十八年(1848),在知县舒钧的督导下,才完成了修建城池的任务。城围2公里、252步,城高1丈5市尺(合今5米)。有东、西、南3个城门,并新开小南门。东城门上建有魁星楼1座,高3层。“城通身昆石,石上以灰土合筑,外加砖堞。江边石堤二道,底挖掘至实基,下石丈余,高复丈余。计共长二百一十二丈”。石泉县城,从明代洪武二年(1369)建城到现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古迹,有西、东、南门。东门楼石刻”远瞩金州”,西门楼石刻“秀挹西江”,南门石刻“雄临汉浒”,小南门石刻“康济”。石泉,“东接荆襄,西通汉勉,南连巴蜀,北拒秦关”。县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崇祯年间(1628~1644),李自成部2万余人,曾几次围攻石泉,与明游击唐通三鏖战于山城;清嘉庆三年(1798),白莲教起义军由湖北襄阳到石泉,准备渡江赴川,在石泉县城与清将额勒登保进行过苦战;同年元月,川滇农民军数万人,由四川入陕,曾两次围攻石泉县城。民国期间,军阀四起,陆路拉夫,水路号船,老弱死于荒野,少壮挺而走险,石泉县城一直战火不熄。石泉县城,现有大、小街、巷、路46条。城内有老街1条,东西向,为历代居民居住和商业经营区。建国后,街道经过整修,水泥路面,两旁多为旧式平房。城区内,汉白公路两侧,自70年代后,陆续修建楼房,开设商店,发展农贸市场,形成了一条新型大街,名为向阳路。街道宽阔,街心种花,两旁植树,沿街多为3~5层的新式的楼房。路西端,名为三角地,是汉白、西万两条公路的交汇处。修有街心花园,有假山和喷泉水池。城南,有一道坚固的水泥防洪河堤。汉江之上,还有一座十孔钢筋混凝土双曲公路拱桥,横跨南北,是汉白、西万两条公路跨江必经之桥;城西,有石泉水电站大坝,大坝截断江流形成的石泉水库,是目前陕南最大的水库;城北山脚下,有一条环城北路。城东地势平坦,是新型工业区,楼房鳞次栉比。石泉县城,自50年代就开始用电。现在的主要街道,都装有路灯。1976年,装设自来水。县城华灯成行,清馨气爽,绿树馥郁,雅静幽美。石泉县城交通,城南有汉江航道,可顺流东下安康和武汉;还有阳安铁路,东至安康,西达阳平关;公路干线有汉白公路和西万公路,交汇于城区,可东至安康,西达汉中,南通万源,北抵西安;同时还有几条地方道路,直通各区、乡。县内林副土特产,多由此集散。石泉县城,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当时,县城只有4000余人,多从事农业或商贩业,只有1个栲胶厂和少数手工作坊。解放后,新建了农机、水泥、油漆、印刷、木器、竹器、刺绣、机砖、水电、缫丝、轮胎、制鞋、服装、棕丝、五金搪瓷、粮油加工等大、小工厂。城内商业也较发达。有百货、五金、食品、糖业烟酒、药材、土产、外贸、饮食服务、生产资料等国营、集体和个体商业网点。文教卫生,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中、西医院各1所,影剧院1座,还有文化宫、图书馆、青少年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体育场、旱冰场、广播站及电视差转台等。现在城关镇辖东街、中街、西街、北街和向阳街5个居民委员会、45个居民组,还有二里、杨柳、大柳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共计3729户,16422人,人口为解放初的3倍多。 云雾山-------云雾山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海拔2008米,距县城直线距离30公里,是石泉境内最高山峰,云雾山主峰鬼谷岭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谋略家苏秦、张仪的老师—鬼谷子的故里和修道授徒之地。也是陕西著名的道教名山,素有“陕南小武当”、“南终南山”之称。问山何所有?岭上多白云。鬼谷岭常年云烟缭绕。云是山岭的屋;山岭,是云的家。浩浩云雾、铺海百里。在云海的涌动中、使鬼谷岭常年沉浸在虚幻的仙境里。鬼谷岭在云山雾蟑的深处,隐藏着许多世人罕见的神奇。 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红四方面军、红军巴山游击队,从1933年春到1937年春,在石泉坚持了长达四年的游击战争,创建了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使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11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2月8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西商洛地区,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石泉的迎丰、云川、银桥,搞宣传、惩土豪,打民团,济穷人,创建了石泉北部地区革命根据地。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陕南,西征北上。10月,与中央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后,中共鄂豫陕特委(又称中共陕南特委)将留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战斗的红军和多路游击武装组建为红七十四师,继续坚持在旬阳、宁陕、石泉、佛坪、镇安、柞水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以宁陕四亩地、东江口、旬阳坝为中心的根据地,成立了中共宁佛工委和宁陕县土地委员会。1935年12月至1937年春,红七十四师在石泉的兴坪、两河、饶峰、菩窑、银桥、云川、迎丰等北部地区开展活动,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打击土豪劣绅,消灭反动民团武装,没收地主土地、财物,分给穷苦百姓,使新建立的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1937年8月,红七十四师撤离陕南,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抗日战争。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中共西北特支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红军战士中大部分是汉阴人和石泉人。从1935年12月至1937年2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石泉境内的南北山区、汉江两岸、纵横驰骋,叱咤四方,同敌人浴血奋战,先后发动了池河镇、太平寨、毛坝场等战斗,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地方势力,巩固和发展了石泉革命根据地,为石泉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石泉南部地区的后柳、中坝、喜河、长阳、熨斗、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某部侦察连120余人,从西乡进入石泉熨斗,消灭了镇保安队,占领了熨斗镇,将没收的土豪劣绅的财物,分给了穷苦百姓。红军侦察连在汉阴渭溪完成侦察任务后,进入石泉的凤阳开展活动,在奎星村同凤阳保安队交战,歼敌50余名,缴获枪支30余支。之后,红军侦察连渡过汉江,从熨斗返回西乡苏区。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陕南,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四方面军撤离前,将留下的部分红军及地方游击武装,组建为红军巴山游击队,继续在川陕交界地区开展武装斗争。1935年5月,红军巴山游击队派胡南云、孟么由带领游击队到石泉的喜河、藕阳、熨斗等地活动,打击土豪劣绅及地方反动势力,赢得了广大贫苦百姓的信任和拥戴,许多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6年春,红军游击队在熨斗的大王山、喜河的樟树河一带,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抗税、抗捐、抗粮、抗丁、抗夫斗争。在轰轰烈烈的“五抗”斗争中,国民党地方政府收不到税,征不到粮,抓不到丁,拉不到夫。1936年7月,红军巴山游击队加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从1933年春到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及其游击队,在石泉南部地区共歼灭民团、保安队3个,歼敌200余人,惩处土豪劣绅及国民党基层政权中的反动分子15名,捣毁乡、镇公所2处,没收20余户地主财物,分给近千户农民。红军在这块土地上播下的革命种子,为1945年凤凰山地区农民暴动奠定了基础。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泉苏区人民与红军风雨同舟,甘苦与共,鼎立支援红军,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积极参加红军。根据地人民把参加红军当作无尚光荣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石泉有200余人参加红军。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他们无私无畏,英勇战斗,为穷苦百姓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之中,有的牺牲在沙场,有的被敌人杀害,有的掉队失踪,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成为默默无闻的革命英烈。二,主动配合参战。苏区人民主动为红军提供社情、敌情、热情带路、送信、当响导,掩护救治红军伤病员;配合红军打土豪,征腐恶;在战斗中为红军烧水、送饭,从火线上抢救伤员。三,从物质上全力支持红军。石泉苏区人民把红军当作自己的队伍,宁愿自己忍饥受冻,也要为红军腾住房,送粮食,献食品,保证红军在根据地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傅钟说:“巴山人民养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牺牲,从各方面支援红军,对革命贡献很大。”时任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何振亚说:“我们在陕南的活动,主要以镇安、柞水、宁陕、石泉、安康、汉阴等县交界处的秦岭山区为根据地,也到佛坪、洋县的华阳、黄金峡、安康、旬阳、汉阴的南山,紫阳的部分地区活动。广大劳苦人民受红军的影响很深,觉悟程度很高,革命意志很坚决,所以我们每到一处,就有很多农民要求参加,有的不惜身家性命,为我们跑路送信,对我们支援很大。”,三,由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在中共中央文献里有明确记载。1937年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交涉红军驻地事项的电报中指出:“柞水、镇安、旬阳、安康、汉阴、紫阳、石泉、镇巴等八县,上述各县本来大部是苏区。”根据党的历史文献记载和现以公开出版的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史料,及该县征集到的党史资料,石泉汉江以北地区属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石泉汉江以南地区属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总面积为1295平方公里。2001年12月30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迎丰镇、中池乡、池河镇、银龙乡、银桥乡、饶峰镇、两河镇、喜河镇、后柳镇、中坝乡、长阳乡、熨斗镇,共计12个乡镇177个村为革命老区。 分区功能定位:老城区:是我县政治、文化、商贸、医疗、金融中心,也是城市人口居住区。其中城北的北辰公园满足人们休闲、康体健身和森林观光的需求,也为县城构成了一道绿色屏障和美丽的天际线。城南滨江公园,将会增加城市休闲、旅游、娱乐的空间,同时使人更加亲切体会汉水风情和地域文化的陶冶。城中老街(东、西城门之间),是石泉城市文明的起始点,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点,今天的建设或改造要本着保护遗产、修旧如旧、重现历史、弘扬文化的原则有序进行,增强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启示。 |
石泉县熨斗小学_网校首页 石泉县熨斗小学 熨斗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石泉县 安康市石泉县 行业门户网站导航安康市石泉县 乡镇村门户网站导航 石泉县... |
石泉县中医院_互动百科 互动百科为你提供关于石泉县中医院精彩知识!...地址:石泉县中街 所在省份:陕西省 所在城市:安康市 所在地区:石泉县 职工人数:53人 创建时间:1987年 ... |
石泉县狠抓落实力取“开门红” 2011年03月17日...这些是石泉县今春呈现出来的狠抓落实 新气象、好气象。“十一五”期间,石泉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 发展综合监测考核中的... |
石泉县列车时刻表|石泉县火车时刻表 石泉县站列车时刻表,石泉县站火车时刻表,石泉县站列车详细信息为您出行旅游带来... 石泉县列车时刻表|石泉县火车时刻表... |
石泉县熨斗小学_网校首页 石泉县熨斗小学 熨斗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石泉县火车时刻表,石泉县火车站时刻表,石泉县列车时刻表,火车票... 火车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石泉县火车时刻表,石泉县火车票价,石泉县火车票查询,石泉县票价查询,石泉县火车票预定,石泉县火车票代售点等相关信息.... |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网欢迎您---了解石泉县首选678114石泉网|打造... 石泉县美食小吃:石泉豆腐[图文]石泉县美食小吃:蒸石泉园林宾馆石泉县滨江宾馆石泉县禄源商务宾馆... |
安康石泉县天气预报10天-安康石泉县未来5天、7天、10天天气预报... 安康石泉县天气;天气预报频道为您提供安康石泉县未来5天、7天、10天的天气预报。如果您要到安康石泉县旅游,请关注安康石泉县最近的气象信息。... |
石泉县城关中学 石泉县城关中学 城关二中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陕西省石泉中学 今天是: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石泉县2011年高考顺利开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