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旅游地图 > 南平旅游地图 > 政和旅游地图
=== 南平政和旅游地图 ===
=== 政和资讯概况 ===
工业、建筑业: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53455万元,增长17.8%,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超10亿元,达105596万元,增长23.7%,规模以下工业产值47859万元,增长6.7%。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新增产值6178万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从2005年-2009年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1.%,实现了产值翻两番。工业增加值完成53254万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中茶叶加工产值17885万元,增长55.3%;竹木加工产值41298万元,增长40.5%;电力产值9034万元,增长16.9%;矿业产值16892万元,下降5.0%。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8.7%。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6.8%,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96110万元,增长15.4%,实现利税7095万元,比上年增加1950万元,增长37.9%,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0家,完成产值68713万元,增长48.04%。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总量的65.1%。建筑业增加值完成6200万元,增长38.4%。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3664万元,增长37.9%;其中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2家,完成产值4762万元,下降2.9%;县外省内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8902万元,增长78%。
政和旅游:洞宫山:洞宫山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境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屏南鸳鸯溪上游,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459米。因山中一巨石呈“宫”字状,奇山洞又有洞中宫殿之称,故名“洞宫山”,山中风光旖旎,景色清幽,峰峦岩洞,秀拔奇伟,有奇峰异景49处,其中以“花桥、虹溪、怪圈”三绝称著。花桥位于杨源乡坂头村口,横卧蟠溪之上,是由坂头苏坑人陈桓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及第后衣锦还乡时创建,随后时毁时修,现存建筑虽为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但一如旧貌。该桥为单孔楼阁式风雨桥。桥身长约50米,宽约6米,因三层主楼翘檐朝天似莲状而得名。桥内文化色彩极其浓郁,在桥顶斗拱,桥廊神龛以及80根桥柱桩上,绘有“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花鸟壁画,楹联近百幅,艺术品百幅,艺术品位高,令人赞叹。桥内设有两条通道,其中一条用木栅栏相隔,宽约1米的边道过去专供妇女行走。这在福建众多古桥梁建筑中还是少见的,在桥的二、三间挂有风铃,遇风则叮当作响,村民们便根据是东边还是西边铃响来预测晴雨,颇为灵验。更为奇特的是,在桥孔中央石缝间还伸出两把黝黑的宝剑尖,据村民介绍,宝剑尖逢涝时能自动伸出,旱时则自动缩回5至20公分,实属奇观。虹溪位于洞宫山景区中心麒麟岩下,长10余公里,宽约3米,令人惊奇的是,如此长度的储赤色河床,居然如刀削斧劈一般平坦。溪中全然不见河卵石和泥沙。关于虹溪的由来,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龟蛇精为患洞宫山时还没有虹溪。因此,旱灾、涝灾连年不断,百姓辗转沟谷,无以为生。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两位仙人下凡消灭了龟蛇精,并用神牛、神犁从洞宫山起沿环峡一直犁到屏南,造就了虹溪和鸳鸯溪。在虹溪新旧桥之间还屹立着一块球状山岩,人称“风动岩”。几人合力推之,能微微晃动。在洞宫山雾中桥下峡谷中的8块岩石上,布满了280多个形状规则、大小各异的同心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条数公里长的峡谷中,仅有这8块岩石上有同心圆图形,且这8块岩石石质十分坚硬,风钻在上面弹跳也不过留下些白点。因此,关于它的由来,人们众说纷坛,或疑为外星人所为,或疑为火山爆发所致,或疑为沧海桑田时海生动物所为,或疑为古越族图腾或宗教信仰的遗迹等等,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将它命名为”怪圈”。一位作家曾生动地描写道:“它如符咒,如密码,如一页页读不懂的天书,却又使人隐隐感到,那是天工造化对人类的某种暗示,某种隐喻,某种呼唤。”
银针白毫:银针白毫介绍:银针白毫又名白毫、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福鼎、政和。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县选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茶芽细小,已不再采用。政和县1880年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银针白毫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外,晒凉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笼晒至全干的,称为毛针。毛针经筛取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称银针脚),并筛簸拣除叶片、碎片、寻质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银针白毫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牙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正和所科,汤味醇厚,香气清芬。冲泡:一般每3克银针置沸水烫过的无色无茶透明玻璃杯中,冲入200毫升沸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钏乳,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银针性寒凉,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华北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1794万元,增长44.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66万元,增长133.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28万元,下降13.4%。2005年-2009年投资总额从2.67亿增加到7.18亿元,年均增长31.9%。项目投资完成33869万元,与上年对比下降7.2%。其中城镇项目投资完成13383万元,增长56.4%;农村项目投资完成20486万元,下降27.4%。第一产业投资额为505万元,下降70.2%;第二产业投资额为21924万元,增长4.5%,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完成13256万元,占项目投资总额比重的39.2%;第三产业投资额为11440,下降17.1%。房地产投资完成13575万元,增长115.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6473平方米,竣工面积45319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226平方米,下降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257平方米,下降33.85%。当年投资500万元以上新办项目29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当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办项目15个,同比增加2个;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8608万元,高速公路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文化:政和县文化历史悠久。1986年9月省文管会、省博物馆普查组在政和普查结果,全县有商周遗址36处,并发掘出土不少珍贵文物:有商周时期的石锛,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和印纹陶豆、罐、瓮、鼎等。从唐朝开始,佛教在政和流传十分广泛,民间盛行佛俗火葬,直到清道光年间火葬才渐被土葬代替。全县有佛教寺庙200多座,其中建庙较多的朝代为:唐代33座、宋代33座,元代29座、明代24座,清代40座。古代政和民间文化活动有灯会、庙会和节庆等形式多样,戏剧活动是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虽然没有地方剧种,但京剧、越剧、赣剧,以及茶灯戏、木偶戏等,都在政和流行过。四平戏在明末清初流入政和后保留至今,杨源乡现在还有四平戏业余剧团。民国时期话剧和电影传入。新中国建立后,全县文化事业逐步发展。1990年,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书店各一个,乡镇文化中心和文化站8个,农村俱乐部65个,文化专业户34户。全县有电影院9座,总座位8620个,农村及厂矿电影放映队34个,个体放映户25户。全县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个,广播专线1280杆公里,电视差转台28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0座,发射机44台,电视机1.2万台,广播喇叭1.3万只。政和县古代教育兴盛于宋朝。宣和年间,县尉朱松首创星溪书院和云根书院;其子大理学家朱熹利用到政和扫墓之机,常住云根书院讲学,因而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全县书室、社学、书院、学宫等教育体系完善,历代共有进士17人,举人52人。清光绪末,书院先后改办为小学堂。民国7年(1918),全县城乡有小学堂25所,建东师范学校在县城开办。民国10年(1921),政和初级中学创办。民国17年(1928)培淑女子小学创办。其后,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停停办办,到1949年,全县仅有中、小学11所,教职员工30人,学生263人。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到1978年,全县中、小学448所,教职员工1767人,学生33799人。1990年,全县有幼儿园45所,129班,入园幼儿2256人,入园率36.04%,教职工183人;完全小学128所,初级小学232所,小学生23621人,教职工1490人;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7所,中学生7324人,教职工516人;职业中学1所,学生148人,教职工7人。全县每万人拥有在校学生375人,入学率99.21%,脱盲率96%,教育普及率98.58%。1977年至1990年全县输送大专院校新生843人,中专新生1582人。1982年,大中专函授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中专和成人中专先后开办。1990年,电大在校生人数139人,自学考试人数301人,县城实施9年义务教育。政和县古代流传中草医药,医术药方世代相传。清代有一些中医集资在县城开办中药铺,光绪年间有三家。民国时期全县中药铺有30多家。民国15年(1926),西医西药始进入政和。民国27年,县卫生院开设西医门诊,直到解放前夕,政和西医西药都非常少。1949年,全县只有一所卫生院,全院职工5名,仅有西医师1名。新中国建立后,全县于1958年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当年,红星人民公社草药研究站收集民间青草药单验密方300多个,整理汇编成书,受到中科院的赞扬。1990年,县有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健康教育所、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有卫生院,村有卫生所。全县有病床388张,医务人员487人。医疗设备有高倍显微镜、大型X光机、A型B型超声波、心电图、胃镜等。地方病、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1951年鼠疫流行终止,1952年天花被消灭,1953年,霍乱断绝,1977年血丝虫病被基本消灭。1980年后,白喉、麻疯、痢疾等传染病基本上得到控制。政和为山区小县,历史名人不多,但也值得称颂。宋太学生陈朝老、明副使陈桓等,颇具忧国忧民之心,甘居贫寒,为国为民上书陈言则当仁不让。宋国子监祭酒、龙图阁直学士邵知柔,一生掌教国学,教授东宫,却能清廉有节,为人们所赞叹。元农民起义首领黄华、明抗倭二童子等,为民捐躯,视死如归,实为古代不可多得的英才。共产党员杨则仕、陈贵芳等革命前辈,为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更为光彩照人。政和县属自然灾害频繁的贫困地区,民间自古就有社仓、义仓、孤老院、育婴堂等救助慈善机构。清代较著名的有东平社仓、城西孤贫院、城东育婴堂等。新中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拨出大量资金和物资,救灾扶贫,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保障组织和制度。1990年,全县有9个乡镇社会福利基金会,筹集资金50万元,用于扶贫扶优、救灾济贫和扶助残疾人等;全县有乡镇敬老院8所,村敬老院2所,县办福利院1所,县办福利厂6家。在政和县的发展史上,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90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4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把贫穷落后的旧政和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政和。
政和县-南平政和县-政和县网-政和县黄页-政和县信息港-政和县...
这是一个关于整合政和县、南平政和县、政和县网、政和县黄页、政和县信息港、政和县在线、地球城政和县的网站...
政和县 求职招聘,拍卖,买卖交易,房地产,服务,社区活动等...
政和县 提供本地相关的求职招聘,拍卖,买卖交易,房地产,服务,社区活动等分类广告-免费刊登您的广...
2011年政和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职位简章
咨询热线:0591-87618801 教师招聘考试简介 2011年政和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职位简章...
南平市政和县外经贸之窗
福建省政和县祥和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2010-12-30 福建省家和竹木有限公司2010-12-28 福建省政和县店小二竹木有限公司2010-12-21 ed 产品信息 1aa 木制茶盘2010-12-30 ...
磨砺出利剑-福建省政和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记事-右部嵌套...
2011年06月08日...据政和县执法监察大队长李盛茂介绍,政和县矿产 资源丰富,现有矿山企业23家,其中金属矿山6家、非金属矿山17家,近年来非法采矿、非法 收购、...
福建政和县念山梯田那处别样的景致_政和佛子山的旅游博客
福建政和县念山梯田那处别样的景致是由政和佛子山分享的旅游文章,记录了政和佛子山旅行中的开心,悲伤,愤怒等心情,记录了政和佛子山生活中的爱情,亲情,友情...
政和县_南平频道_中国网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全县辖5镇5乡,面积1749平方公里,人口21.2万人。全县境内东高西低,属丘陵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政和县行政村
上一级分类:政和县行政村热点词条 政和县行政村分类人物 此分类暂无分类人物...
政和县医院
政和县好久医院在政和县人民政府及省地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努力领导上海关心支持及财政拨款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初具规模全院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
政和县陈新电脑商店
政和县陈新电脑商店...政和县陈新电脑商店 政和县陈新电脑商店...
政和县医院
政和县看病医院在政和县人民政府及省地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正常花费关心支持及财政拨款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初具规模全院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