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区划:沿河行政区划,在隋务川县设乡,时设归义、楠木2乡。宋代设城、堡、镇。元设图甲。沿河祐溪长官司原辖三图,即水东图、卜龟图和甫南图。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甫南图拨属酉阳州,沿河祐溪长官司只辖水东图和卜龟图2图20甲。道光《思南府续志》载:“水东图:一甲舟门、草坝、黑巷子、席家坡、田家坡;二甲大茶坪、吴家寨;三甲黑踏堡、龙井、黑水场;四甲木杨岭、斑竹屯、居园;五甲天井、沿河司;六甲水田坝、汪家沟、黄竹山、东流口;七甲沿河司、崔家村、沙子场;八甲土陀坝、坝头、米溪、瑰岩;九甲虎狼溪、鸾塘、白泥、板场坝;十甲兼花甲何家沟、东流口、跳金磊、楠木园。卜龟图:一甲官州、白马岭、吴家湾、大士塘;二甲练溪;三甲丫溪、新射头、泉口寺、斑鸠溪、羊岩底、土城;四甲木杨岭、细草池、钱家岩;五甲鹿溪、摩坨底、斑竹坝、大丛、土城坝、苦竹坝、鸾塘、干溪;六甲后溪、叶家寨、黑虎寨;七甲木子岭、斑乍岭、萧家沟、沙坝;八甲官庄、蔡家沟、金竹园、水田坝;九甲下坝、大界头、野猫塘、三角塘、菖蒲塘;十甲兼庄甲泉口寺、石坟坨、金竹山、骡子岩、南客寨、中辽、十二盘、马蜡溪、银子溪、大宅头、大水溪、官州、侯家山、张家坝。”,民国5年(1916年)废图甲为区保,县下设区、保、甲;民国20年(1931年)改保为乡镇,县下设区、乡镇、闾邻;民国27年(1938年)改乡镇为联保,县下设区、联保、保、甲;民国30年(1941年)省后坪县,其东部并入沿河县后,全县区划为6个区,24联保;民国31年(1942年)减区,复改联保为乡镇,全县区划为1个区,24个乡镇。民国32年(1943年),施行新县制,全县划分为4个区,辖25个乡镇。直辖区署驻县城,辖沙子、隘口、黑獭、黑水4个乡和和平1个镇;上坝区署驻上坝,辖淇滩、甘溪、晓景、中界、谯家、铅厂、夹石7个乡;官舟区署驻官舟场,辖妙坝、永祥、官庄、板场、七格、思渠、黄土、毛渡8个乡;洪渡区署驻洪渡,辖隘门、客天、后坪、王坨、塘坝5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改保为村,改甲为组,县下设区、乡镇、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25个乡镇;1953年调整为10个区,112个乡镇;1956年调整为9个区,68个乡镇。1958年组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县下设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全县区划为9个区,64个社镇;1959年改区为公社,改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复改公社为区,改管理区为公社,全县调整为9个区,35个社镇;1963年调整为9个区,62个社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村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镇,61个乡镇。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1994年全县区划为10个镇和和12个乡。2009年,全县共22个乡(镇),即和平镇、沙子镇、谯家镇、淇滩镇、夹石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思渠镇、客田镇、洪渡镇;黑水乡、黑獭乡、中界乡、晓景乡、甘溪乡、板场乡、泉坝乡、中寨乡、黄土乡、新景乡、塘坝乡、后坪乡。下辖382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6个社区,3650个村民组。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服饰:沿河土家人从前的服饰,男女一式,有衣有裙有头巾,上以彩绣装饰,男女老幼都穿滚边无领向右开襟花边衣,一年四季头包青或白帕子。后来,衣裤式样有所改变。男性穿对襟短上衣,裤以白布上腰,裤脚肥大,腰系短围腰,白布滚边,上绣栏杆花纹装饰,脚习惯穿白布袜,头仍包青布或白布帕子。女性仍穿滚边无领向右开襟花边衣,姑娘穿滚边挑花排子衣,中年妇女衣襟角上缀两颗铜扣;裤为花边裤,裤脚肥大,膝盖外侧绣“蝴蝶戏花”或“双风朝阳”、“野鹿含草”等圆形图案。闺女普遍用红头绳扎长辫子,耳戴圆圈式大耳坠。妇女头发习惯盘龙髻(巴巴髻),插大小不同的巴耳花、片子花、围针、过桥等银花枝;胸前右开襟处戴一挂长牙签;手指戴银戒指,手腕上戴银质扭丝或空心手镯;脚穿花边鞋,习惯缠蓝布或青布裹脚;头仍包青布或白布帕子。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距县城南约40公里处的谯家镇白石土地湾,建于清代同治八年(1896)年,为木质结构瓦房,有正房7间,两边是厢房,前有朝门,形似撮箕。房顶青瓦覆盖,中部垒一“喜喜"字,两侧塑有凌空飞鸽。正房台阶为细钻青石,其前壁木雕窗上有花鸟虫鱼图案。1934年为贺龙等红三军领导驻地。1956年8月2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7月在纪念红军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县人民政府将原红三军九师政委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字“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手迹制成黑底烫金匾,挂在正房门额,举行了挂匾仪式。2006年5月25日,与德江县枫香溪会议会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红木黄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合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遗址:新石器晚期至商周遗址群:沿河新石器晚期至商周遗址群,主要分布于沿河县境内的黑獭乡、洪渡镇。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在乌江彭水水电站工程建设中,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电站水淹区贵州沿河县境抢救性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遗址群7处。此次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窑址、灰坑、墓葬、沟和石器加工场所等大量遗迹,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大量遗物。7处遗址主要分布在沿河县北部的洪渡镇和黑獭乡,隔江与重庆市酉阳县为邻。其中洪渡中锥堡、黑獭大河嘴、李家坪、神坝等遗址地层堆积较厚,遗迹和和遗物较丰富。 民俗风情:沿河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饮麻糖酒、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唱哭嫁歌、跳丧鼓等,具有纯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有载歌载舞、优美抒情、风趣诙谐的花灯;红灯万盏、一片缠绵、优美明快的土家摆手舞;气势挥泓,刚猛豪放的民间集体舞蹈“肉莲花”;高亢激越、即兴创作、随口演唱的土家族民歌;音色柔和、曲调欢快、活泼优美的民间自制乐器“咚咚奎”;曲版丰富、急促明快、波澜起伏的“耍锣鼓”;结构规整、音韵优美、旋律流畅、号称人类原始戏剧“活化石”的傩坛戏;动作完整、自然奔放、活泼灵巧的“打绕棺”;情真意挚、内涵丰富、催人泪下的“哭嫁歌”;声情并茂、粗犷有力,唱山歌与敲打乐紧密结合,功利性和娱乐性有机统一的“薅草锣鼓”;风格多样、美观实用、独具神韵的土家民居吊脚楼,都极具观赏研究价值。舍巴日和赶秋节,摆手舞和接龙舞、肉莲花集中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天性劲勇、锐气喜舞”、“崇祖、祈福”的古朴民风。衍生的民间艺术让人如饮陈年老酒。此外,还有洪水朝天等神话传说,有针织挑花刺绣、木石雕刻、藤竹编织等工艺,有过赶年等节庆,保持着鲜明的土家民族风格和特色。 |
贵州省沿河县塘坝中学 贵州省沿河县塘坝中学 贵州省沿河县塘坝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铜仁-沿河县概况 贵州地图网为您提供沿河县查询服务....明初置沿河佑溪长官司,民国3年(1914)设沿河县,1986年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黔北山地中部。年均温17.5℃,年均降水量1 ... |
沿河县甘溪乡上坝九年一贯制学校_网校首页 沿河县甘溪乡上坝九年一贯制学校 上坝完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淇滩乡实景图-旅游风景区地图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淇滩乡实地风景图片 请输入地名:加载中,请稍等... |
沿河县沙子镇中学_网校首页 沿河县沙子镇中学 沿河县沙子镇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沿河县夹石镇中心完小_网校首页 沿河县夹石镇中心完小 沿河县夹石镇中心完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沿河县地图 贵州省铜仁地区沿河县...龚滩镇地处重庆市酉阳县、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的结合部,乌江、阿蓬江的交汇处.虽然地图上看比经彭水转去龚滩远不少,但是路况好省很多时间... |
沿河县中等职业学校 沿河县中等职业学校 沿河县中等职业学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沿河县 ·沿河县晓景乡管家村构林坨土地整理项目有序开展12-28 党建政工·09-06·09-06·... |
沿河县沙子镇大漆完小_网校首页 沿河县沙子镇大漆完小 沿河县沙子镇大漆完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沿河县甘溪乡中心完小 沿河县甘溪乡中心完小 沿河县甘溪乡中心完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