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产资源:农业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药材、蚕桑等多种农产品,是国家发展茶叶、川芎、红梅、黄柏、杜仲、厚朴、猕猴桃生产基地。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有川西植物园之称。辟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区。 变化中求工程结构完善:都江堰以工程结构完善,巧妙配合,蜚声中外。渠首三大建筑物——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分水、分沙有机整体,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但它是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完善的。从《史记》《华阳国志》《蜀都赋》《益州记》《水经注》直至唐代文献,记有“壅江作堋”“湔堋”“湔堰”“金堤”“都安大堰”等堰名,却未出现渠首的典型代称——鱼嘴,直至南宋范成大亲临都江堰后在《吴船录》中写道:“庙前(指李冰庙。作者注)近离堆累石作长汀以遏水,号‘象鼻’,以形似名,西川夏旱,支江水涸,即使致祷,增堰壅水,以人支江。”说明当时有了“象鼻”之称,至清代始称鱼嘴。鱼嘴堰体之形成,是在范成大视察都江堰(淳熙四年,1177年)之前268年的五代蜀朝庚午年,即前蜀武成三年(910年),那年六月二十五日,一场大洪水改变堰体结构,由原李冰壅江作堋的横坝,冲成鱼嘴形的顺坝,此一事件,五代杜光庭所著《录异记》有生动记述,指出新堰形成后,“新、嘉、眉水害尤多,而京江不加溢焉”(京江即成都府河)。当时导江县令黄璟有奏折(载《全唐文》卷931),兹录于下:“伏睹导江县令黄璟奏:六月二十六日江神移堰事:“伏以大禹浚江,发洪源于龙冢;李冰创堰分白浪于龟城。导彼灵津,资乎民用;而涸胫泛肩之誓,表则有常;欲怀山沃日之灾,奔腾难制。立虞垫溺,必害丞黎。“昨者,夏潦勃兴,狂波未息,顾岷之下濑,便逼帝都;灌口之上游,遽彰神力……回山展石,巨堰俄成。浸潘顿减于京江,奔蹙尽移于峡路……编于简册,冠彼古今……”,黄璟既高度评价了李冰,也提到洪水垫溺的忧虑,此次新堰俄成,不仅未失都江堰的效能,更有益于分洪分水,认为这是稀有之事,是古今之冠。自宋代以降,鱼嘴时坏时修,先人不断总结经验,将鱼嘴位置反复上下移动调整,结构上从元吉当普试创硬堰,至明代软硬堰数次交替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掌握其科学内涵,才在1936年的位置上用钢筋混凝土予以永久性加固。据有关单位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认为此是最佳位置。飞沙堰则始见于唐代,《新唐书·地理志》:“导江有侍郎堰……龙朔中筑”。《宋史·河渠志》对侍郎堰功能的表述已与今飞沙堰相同。宝瓶口,即李冰凿离堆处,无变异的历史记录。直至1970年因离堆天然岩层风化,用混凝土进行了大规模加固,口门束小,糙率略有变化。从以上简略表述中,可以看出,李冰创建都江堰,南北朝时,蜀即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益州记》),但其渠首工程,却历经1000多年,到宋代才演变较为成熟,又历千余年,经过不断维修、改进,工程得以完善,都江堰渠首三大建筑物,配合河势、水势,相辅相成,巧妙起到自然分水、分沙、排沙、沉沙作用,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成为科学研究的宝库。历史并未终结,还在持续发展。今日的渠首工程又适应新的时势演变为五大建筑物了。在岷江右岸连接鱼嘴处于1973年动工兴建“外江闸”,它的兴建不仅未改变河道流势及分水分沙的规律,而且解决了历史上用传统杩槎调流带来的劳民伤财、费时费工和分水不准的状况。1992年动工兴建了“飞沙堰”闸,称“工业引水挡水闸”,位于飞沙堰后175m处。古老飞沙堰面貌未变,但在闸门控制下,更能保证宝瓶口的流量以适应灌区扩大的用水,同时,保证内江岁修断流对成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正常需要。 都江堰工程:工程简介: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含渠首工程和灌区两大部分。渠首工程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1千米处,它是灌区的中枢保护面积231.5公顷。都江堰能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渠首位置选址科学,工程与地形条件配合巧妙,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具有布局合理,科学系统的完整性。渠首工程选在成都平原顶端,海拔726米,为全灌区制高点,它接纳了岷江上游丰富而稳定的水资源。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溢洪道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组成。它是一个分流引水,溢洪排沙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工程。 在变化中求发展:李冰创建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都江堰,就没有成都平原的繁荣;而成都平原经济的发展,又要求都江堰在更大程度上发展,这是一种相互变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历史上都江堰的开发目标的演变与扩展,尤应注意。《史记·河渠书》记:“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显然其开发目标是防洪、行舟(漂木)、灌溉。灌溉并未列在首位。《水经注·江水》引东汉应劭著《风俗通》:“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灌田万顷。”《水经注》又记:“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这时诸葛亮已认识到都江堰是农业的根本,蜀汉国的依靠。不仅派堰官兵丁护之,还开凿了红安河,扩大灌溉面积,灌溉功能已大大提升。到宋代,提法更为明晰,宋徽宗于大观二年(1108年)七月下诏“蜀江之利,置堰溉田”,指出:“李冰为蜀守凿离堆,遂捍水以溉民田。”即李冰凿离堆,拦水灌田。赵忭的《成都古今集记》中说:“灌溉川西南十数州稻田。”《宋史·河渠志》记载:“县各置籍,凡堰高下、阔狭、浅深,以至灌溉顷亩、夫役工料及监临官吏,皆注于籍。岁终计效,赏如格。”灌溉之功已升为首位。《元史·河渠志》记道:“至是,虽缘渠所置碓皑纺绩之处以千万计,四时流转而无穷。”水能利用已有一定程度。清雍正十一年(1730年)时任四川巡抚的宪德,对都江堰灌溉田亩进行了清丈,向朝廷送《都江堰酌派夫价疏》奏折,当时,灌溉灌、郫、崇、温江、新繁、新都、金堂、成都、华阳九县田76.53万亩(折合今5.1万hm2)。光绪年间恢复发展到14个县。1943年统计灌溉面积为17.7万hm2。1955年灌溉面积为18.8万hm2。以上记载,充分说明历史上都江堰灌溉功能逐步提升到首位,从始建到解放初,灌溉面积翻了四倍,水能也有一定的利用。新中国成立后,都江堰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有巨大飞跃。首先,开发目标已拓宽为灌溉、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水力发电、漂木、水产、旅游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已达66.7万hm2以上,比解放初期又翻了四倍,受益范围达36个县;其次,都江堰已由一个历时2000多年的单纯自流引水工程演变成为一个蓄引提相结合的系统工程;第三,解放后建设规模之宏大,是历史上无法比拟的,灌区向东南西北延伸,从平原向丘陵山区扩展,穿山越岭,筑堰建闸,建筑物以数万计,干渠长近2500km,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生产设施。 自然环境: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山地,东南为成都平原,境内山岳、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大约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出山进入平原处,是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工程“深作滩、低作堰”,以“无坝引水”为特色。岷江经此枢纽後,除金马河继续为干流外,另分了六条河流灌溉农田,成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繁荣基石,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都江堰市驾虹小学_网校首页 都江堰市驾虹小学 都江堰市驾虹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都江堰市工程机械厂 www.djygcjx.com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丰都庙邮编:611830电话:028-87284313 87293950 都江堰市工程机械厂... |
都江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都江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日历|都江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11-06-01]·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1年... |
都江堰市大乐学校 都江堰市大乐学校 都江堰市大乐学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都江堰市胥家学校_网校首页 都江堰市胥家学校 都江堰市胥家学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都江堰市石羊中学_网校首页 都江堰市石羊中学 都江堰市石羊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光亚学校 [2011-6-1 1][2011-6-1 9][2011-5-27]我校参加都江堰市教职工健身操.[2011-5-27]... |
都江堰市楼盘查询-成都城市房产 成都都江堰市楼盘小区查询结果。...都江堰市 平均房价13,232元/㎡(+17.3% 水郡 都江堰市 平均房价11,817元/㎡ 芙蓉青城 都江堰市... |
都江堰市-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都江堰市,因境内的「都江堰」而得名,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省直辖县级市,由省会成都市代管,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名灌县。市内的「青城山」为「武侠... |
【都江堰房产信息】-成都58同城 都江堰 单位房 离堆公园不远处二手房-都江堰4小时 兴堰丽景B区合租房-都江堰7小时 都江堰精装写字楼转让出租写字楼-都江堰8小时 都江堰市高桥B4房屋出租租房-... |
都江堰市国家税务局门户网站 [08-12][08-12][08-12]通知公告 都江堰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迁往新址.政策法规 最新政策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