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太原市区街道地图 ===
=== 太原市资讯概况 ===
历史人物:名人介绍:姬虞(前?-前?),史称唐叔虞,周武王姬发幼子,周成王之弟。成王时,唐(今山西翼城西)人作乱,周公平乱,把唐封给他,并赐予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允许他在戎狄间立国。后其子燮父,徙居晋水旁,改称晋侯,为晋国的始祖。廉颇(前?-前?),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战国时赵国将领,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豫让--春秋末晋卿智伯家臣,著名侠士,入《史记·刺客列传》。狐偃亦称子犯,晋文公重耳之舅,今山西交城义望村人。与晋同祖。出土春秋子犯编钟晋国重器学术价值尤高。概述了狐氏家族对晋国霸业的赫赫功劳。介子推晋公子重耳因家事内争,在出亡途中饥饿难行,无处觅食,曾割股啖君。介子推隐居后,晋文公曾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相抱被烧死。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节前二日不举火,寒食节风俗流传至今。郭淮(?-255)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并因功不断被提升,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官位升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史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民间誉为“唐祚之匡俊之臣”。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晋阳人,后迁居绛州(今新绛)。盛唐著名诗人,尤以边塞诗引人入胜。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笔者认为太原说可靠)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王翰(687-726),字子羽,唐朝诗人,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其诗《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后人广为传诵。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盛唐时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后迁下邽,生于新郑。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16岁时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中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刘知远--(895—948),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五代后汉王朝的建立者,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暠,庙号高祖。杨业--(?—986),初名重贵,后名继业。祖籍麟州新泰(今陕西神木北),后迁居太原,故史称并州太原人。北汉、宋朝名将。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等。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世居太原,后迁居襄阳,最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好收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大家”。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太原秀容(今忻州市)人。历代公认的“金元文冠”。罗贯中--(1331—1400),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冀宁路清源县(今太原市清徐县)人,中国古代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三国演义》、《水浒传》(与施耐庵合作)的作者,章回小说的鼻祖。傅山--(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先世居大同,后徙于忻州,其曾祖傅朝宣时移居太原阳曲(今太原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
名人与太原:老一辈革命家:高君宇、薄一波、傅作义、彭真,开国将领:徐向前,政界名人:薄熙来(现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科学界:张亚勤(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李静海(中科院副院长)、吴建平(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导演:张继钢、牛朝阳、宁浩,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谭晶、戴玉强、成方圆,著名歌手:王蓉、赵迎、杨茜雯(upgirls宝宝)、贾豪芬、陶燕青、安敏捷(派儿乐队安安)、程晨(09快女),著名演员:邢佳栋周奇奇赵文浩(陈凯歌导演《赵氏孤儿》大赵孤)高梓淇,著名音乐家:张亚东
会展业:随着太原经济实力,城市建设和国际知名度的大大提升,太原的会展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07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太原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给太原市带来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真正拉开了我省会展业的序幕。2008年的第二届煤博会,来自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的218家企业和境外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3家能源企业云集太原,共签约项目343个,外资累计到位2.87亿美元,内资累计到位193.29亿元人民币,合计到位资金折合人民币213.39亿元。“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新晋商大会形象展示与产业博览会”、“太原国际美食节”、“国际镁业论坛”、“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山西)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大小展会,成为太原会展行业的主力军。2011年1月份,太原荣膺新世纪十年中国十大创新会展城市。2011年太原中博会更是推动了太原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进程。太原市十大建筑现已全部建成。
体育业:伴随着太原经济的发展,太原的体育业也有了巨大的进步,2008年,太原举办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项赛事——国际自行车联盟BMX(小轮车)世锦赛。这次比赛,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德国等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八百七十五名小轮车精英相聚山西太原市。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自行车世界锦标赛,也是此项比赛首次在亚洲举办。2008,09年太原连续举办了女子摔跤世界杯,使太原的国际影响力更上一层台阶。2010年9月5号太原国际马拉松正式开赛,将有来自6个国家的21名外国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参赛总人数将突破一万人。是太原乃至山西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盛会。以后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日,太原都将举行马拉松比赛。2011太原国际马拉松赛规模更大。
文化艺术:从人文环境来说,太原自古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从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女真、契丹、蒙古、满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或缘于仿效,或缘于抵御外敌,保家立国,太原一带“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如杜佑在《通典》中说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形成了尚武,强悍、侠义的民风。太原“乱世出英才”,“并州自古多英豪”。
卓尔不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自然造化赋予太原这样一种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得太原在文化层面上具有了极富个性、极具风采的特点。
包容性:由于自古地处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因而太原必然在文化层面体现出包容的特性。
首先,表现在政治上的包容。汉族、胡民族政权统治时,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常常照顾对方的利益,以缓和矛盾,加速民族融合,以维护巩固其统治。如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今太原地区)时,就为其定下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略,在生活习俗上又照顾戎狄的传统习惯,从国家大政方针上兼顾戎狄的利益。
其次,表现在民族上的包容。汉民族主导下的游牧民族内迁,使太原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丰富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东汉末年,政府在太原地区的汾阳、祁县、忻州、文水等地大规模安置内迁的匈奴部族,共计15万人,开中国大规模接受游牧民族的先河,此后,游牧民族内迁的趋势不断。李渊父子太原起兵时,就有胡人成员参与。胡人安禄山曾兼任河东节度使,驻守过太原。唐晚期,李光弼保护太原时,用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胡人为主的朔方军。到五代末期,太原地区的各民族大致已经完成的融合,汉胡之间的界限,特别是文化上的差距渐少,生活习性趋同。今天,曾分布在太原的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不见了踪迹,显然已经融入了太原这块土地,成为太原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因此太原人身体里流动的不仅仅是汉族的鲜血,更有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血缘基因。
第三,文化上的兼容并蓄。政治的包容与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在太原南郊出土的春秋赵卿墓,其中有不少青铜器物兼有中原和草原文化的特点。
开放性:不同民族间的反复冲突与交融,各种政权你来我往的攻伐征讨,促进了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带来文化上的开放性。太原早在原始社会就与周边地区有着密切的来往。考古资料表明,太原光社文化,其影响涉及内蒙、河套及陕西东北部。夏商周时期,太原盆地的诸戎群狄一直与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所谓“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也”。春秋时期,大原盆地的汉族,就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周边的戎狄,与戎狄通婚,进行贸易。当时晋与活动厂太原西南的狐氏之戎交好,晋公室与其首领狐突的两女儿联姻,一位成为晋文公重耳的母亲,一位成为晋惠公夷吾的母亲。汉民族这种对外开放的态势一直沿续了下来。战国时期,赵国与周边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在晋阳制造的货币流通于中原各国,甚至在今内蒙古的赤峰都发现过晋阳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古代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黄金时代。从太原近几年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太原在北齐时,与周边的交流是非常活跃的。隋唐时,太原也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甚至同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波斯都有着相当的联系和交往。宋朝,太原地区是中原与契丹、辽、西夏进行互市贸易的重要枢纽。元时,太原与西方交往更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来过太原,并在其游记中,留下大量的记载。明清时期崛起的晋商,以太原为主要基地和商埠码头,与外省甚至外国贸易,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木材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换取江南的丝绸、茶等,再转销西北、蒙、俄等地。清代中叶,山西商人不惧艰险,远涉重洋,在日本的东京、大阪、横滨、神户以及朝鲜的新义州等地,设立了票号海外分庄,从事国际汇兑业务,开创了中国金融机构向海外设庄的新纪元。其开放的意识在当时领中国风气之先。
多样性: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错与过渡的地理因素,汉胡融合杂处的人文环境,其在文化上必然体现出一种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是种族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太原地区都是重要的场所。从古代最早的戎狄到后来的鲜卑、匈奴、羯、羌直到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在晋阳大地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的历史活剧,至今,太原仍然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回、蒙、满、俄罗斯、鄂伦春、哈尼、壮、土、土家黎、维吾尔、藏族等2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太原。其次是性格上的多样性。久受儒家文化教育的熏陶,太原人知义、尚信、讲求气节,务实纯朴。又因久居边塞和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要冲,频临战事,强化了太原人尚武的精神,使他们具有了粗犷豪放,坚韧刚烈、尚武侠义的性格。
完备性:太原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表现在文化层面上所具有的完备性。
一是历史传承的完备性。2500多年的悠久的建城历史,使太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西周春秋时期。三家分晋,赵以太原为都城,在此拉开战国序幕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并与封建社会共进退,经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在太原的履历表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它也见证了中国所有朝代的兴衰更替。因此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古城。
二是社会环境上的完备性。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地理形势,丰饶的物产和发达的手工业,强悍的民风,再加上几个朝代苦心经营的坚固城池,这几种因素汇集起来,决定了太原具有一个自成一体,小而全的社会环境。在外敌来犯时,它可以据险自守,长期不依赖外界,自给自足,独立存在。又可以在条件具备时,主动出击,影响中原政权。谁占据了太原,谁就拥有了逐鹿中原的基础和资本。这种既能独善其身,又可兼济天下的战略优势,在历史上成就了许多政治家的宏伟抱负,或建一姓王朝,或成千古英名,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前进。但同时,恰恰正是因为这种自成一体的完备性,常常在国家动荡之时,给封建割据势力以支持,逆潮流而动,与历史前进的趋势相抗衡。
三是城市角色的完备性。太原可称得上是千面之城。它曾经是九个封建政权的都城,同是又是历朝历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它既是古代重要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基地,又是古代北方重要的贸易枢纽,特别是明清以后,随着晋商的崛起,又成为一个商业和金融业的都会。中国古代城市所应有的各种角色与功能,太原都经历过、扮演过,因此,是历经世事沧桑的集大成者。这种完备性,自古以来不断塑造着太原人自信进取、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在天下太平、战事不兴时,也常常助长太原人万事不求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处世哲学。太原所表现出的这种完备性,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成为中国城市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细分起来,太原文化主要蕴涵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人文精神,太原文化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悬釜而炊”、“孤城自守”、“薛王出降民不降”的精神。
二是文物古迹,太原文物的遗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原这座古城昔日曾经达到怎样的繁华、怎样的富足和辉煌。
三是名章文献,李白、王维、王之涣、王翰、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于谦等,都曾来过太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四是民风民俗,太原人民风淳朴,“有尧舜遗风”,太原人勤俭善贾,“首重商,其次读书”,太原人敬重鬼神,乡里多佛殿神祠。太原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四时节庆,相互往来乃至于民间艺术,花样百出,讲究繁多,原始纯朴,回味无穷,它们共同构成了太原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太原莲花落:莲花落(lào)(也称为“莲花乐”)太原惟一的地方曲种,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流传于城市乡村,它那雅俗共赏、妙语珠连、脍炙人口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的男女老少。四十年来,它不仅以浓郁的太原方言与传统的晋唐文化跻身于中华古老民族文化的大花园中,而且其艺术奇葩的灿烂光彩再现了黄河文化雄浑古风。无独有偶,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一位土生土长的太原传奇人物曹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时下的太原莲花落,不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发展到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主要乐器有三弦、扬琴、二胡、木鱼等。当年的莲花落极不注重表演,仅是边说边唱。这是因其早年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决定。自从解放搬上舞台后,已经注重于身段和动作的表演,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2010年,山西省太原市的“莲花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编号地区遗产名称类别Ⅳ-9山西太原太原秧歌传统戏剧Ⅹ-2山西太原傅山传统故事民俗Ⅹ-1山西太原小店牺汤民俗Ⅵ-5山西太原形意拳杂技与竞技Ⅵ-2山西太原洗髓经杂技与竞技Ⅷ-3山西太原六味斋酱肉系列传统手工技艺Ⅱ-2山西太原九大套民间音乐Ⅹ-11山西太原晋祠庙会(水母娘娘的传说、晋阳风火流星)民俗Ⅸ-1山西太原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傅山传说)传统医药Ⅷ-12山西太原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Ⅷ-5山西太原山西面食传统手工技艺Ⅶ-4山西太原山西民居砖雕艺术民间艺术Ⅴ-2山西太原太原莲花落曲艺Ⅲ-11山西太原背铁棍(抬阁、挠阁)民间文学Ⅱ-8山西太原太原锣鼓民间音乐Ⅰ-2山西太原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民间文学Ⅷ-61山西太原清徐县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基本信息:城市介绍:
太原市(英文名称:Taiyuan),中文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山西省省会。太原的名字用其它4种语言表示分别是:俄语:Тайюань,日语:たいげん,朝鲜语:태원,阿拉伯语:تاييوان。下辖6个区、3个县、1县级市。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所属省:山西省(ShanxiProvince)
辖区:太原现辖六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三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一市(古交市)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
面积: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市区1460平方千米,建成区(2009)330平方千米。
人口:据山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太原市4201591人。:其中常住人口398.2479万人,市区户籍人口320多万。目前太原市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共有75.5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数的1/5核查后,新增人口43.1948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1778.05亿元人民币(占山西省GDP的21.7%)。
时间:GMT+8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市徽:1985年4月15日,太原市徽正式诞生,是新中国的第一枚市徽。太原市徽图案内容为双塔、“并”字、煤层和火焰,象征太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规划建设:近年来,太原在交通、通信、市政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国内干线和首都国际机场的备用机场,可起降世界最大的空中客车A380大型客机,已开通国际国内50多条航线。太原站是南北同蒲线、石太线、京原线等六条铁路干线的中枢,有高速铁路通往石家庄、北京、沈阳、郑州等地,有华北最大的货运枢纽——太原北站和山西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太原东站。太原城市道路总长度1800千米,公路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全省。城市公共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服务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全市共有公园41个,公园面积165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34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634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270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7.3%,绿地率32.2%,人均公共绿地8.38平方米。太原汾河公园、城西水系分别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命名2009年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山西省太原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1年3月14日,太原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7月21日,太原市获“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称号。
行政区划:太原市现辖六个市辖区、三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六个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三个县,古交市一个县级市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计22镇61乡和50个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新建路,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