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沁县城区街道地图 ===
=== 沁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沁县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公元前十一世纪,晋灭赤狄部后置铜鞮邑,秦为铜鞮县,北魏时属并州乡郡,隋初属上党郡,宋初建威胜军,元初称沁州,民国初年废州改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太岳专署。1946年沁县解放,属晋东南地区行署领导,1985年市管县体制后隶属长治市。沁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沁县历史悠久,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自古为人文荟萃之邑,中心辖治之所,境内有省级文物4处,县级文物18处,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册村乡乌苏村,有战国时韩国别都阙与城遗址,县城南25公里处的故县镇村,是古铜鞮县城遗址,村西的紫金山文中子石室,因随唐大儒王通在此培养出魏征、杜如晦、房玄龄、温大雅等八大国公而闻名,县城西30华里处的伏牛山龙泉神庙,曾以其规模宏大,气貌不凡而闻名三晋,城南二郎山上,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民间北魏石刻阵列馆,馆内藏有北魏到北宋500年间的南涅水石刻为主的各类造像塔,单体造像及碑碣近千件,康熙皇帝御笔亲书《千字文》石刻被列为“中华之最”,陶渊明手书撃夤旁邮珨十二首玉石石刻全国闻名,目前以南涅水石刻馆、徐村吴王典墓、太里羊舌氏三贤墓为龙头,康熙皇帝御书楼,漳河源头龙珠寺、华山相配套的人文游览区;以二郎山、西湖公园为主的黄土风景区,以小东岭八路军总部旧址,后沟新华日报旧址、烈士陵园、决死一纵队纪念馆为主的革命纪念旅游区已初步形成。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沁县就以出兵、出粮、出干部而著称。为了中华人民的解放事业沁县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珍贵的精神财富。近日沁县县委、县政府做出一个具有大手笔的决策,即从2008年起全面启动实施把县城建成一座具有南国风韵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北方水城。
基础设施:通讯:沁县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目前在县城内已实现自动拨号,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门,与全国各地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电话直拨、电报传递和传真业务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业务。现农村电话改造正在分步实施,年内可实现全部接割成功。
医疗卫生机构:有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计生服务站等4家。
体育设施:县体委有400米标准跑道,室内灯光球场、门球场等设施。
教育文化:全县有中小学校386所,教师2263人,是省政府验收的"双基"合格县。有沁县师范、沁县中学、沁县卫校、职业中学、二中、城关中学和育才、红旗、师范附小、城关小学等四所县直小学。全县建有五个高标准乡镇文化站,涌现出了段柳老龄协会、晋元文化大院等一批省市闻名的先进文化典型。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