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潜山城区街道地图 ===
=== 潜山县资讯概况 ===
经济建设:潜山不仅是一方文化的厚土,一方旅游的胜地,也是一方蕴含潜力、充满希望的热土。近年来,潜山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商气、人气日趋兴旺,外向型经济较为活跃。2002年11月19日批准成立的省级潜山经济开发区和2008年11月4日批准成立的省级天柱山旅游度假区,是该县工业和三产发展的主平台。开发区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已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00多个,先后吸引海南卫康、广东精科、福建吉诺、浙江嘉宜等知名企业入区发展,区内全力集团系国家大型企业。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已建成国家网球训练基地、天柱第一城和皖镇等超亿元的旅游大项目,中国全力集团投资8亿元的温泉度假中心项目入区建设,雨润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雨润国际商务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目前,潜山县正积极抢抓中部崛起、沿海产业递度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追赶跨越、崛起争先”主题,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大开放战略,大力开展“园区建设突破年”、“招商引资推进年”和“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努力培植大产业、夯实大平台、实施大投入、推进大建设、优化大环境,促进大和谐,推动潜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潜山县城距安庆港口和民航机场57公里,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济广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县城有十一万伏变电所,电力充裕。潜山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吨,5万吨水厂正在扩建之中。通讯实现了市活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开通了移动电话。县城的彭岭工业区属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和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潜山县开发区正在发展,前景无限。潜山县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县。
基本概况: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属安庆市。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57万(2006年)。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西汉置皖县,西晋废。东晋为怀宁县,以潜山(天柱山)命名。西部山区盛产竹、松、杉、油桐、茶叶、漆。东部平原主产稻、小麦、豆类、油菜籽、甘薯等。另产茯苓、天麻、黄芪等药材,特产"舒席"。矿产有金红石、大理石、水晶。工业有机械、电器、化学、建材等。合九铁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天柱山、太平塔、石牛洞、吴塘堰等。
区位地理:潜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南靠长江黄金水道,为吴楚走廊鱼米之乡,古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县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间,总面积1686.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3万亩,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面积9.2万亩,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境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农业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2℃。县城距天柱山机场和长江水运码头50公里,105国道(北京-珠海)、318国道(上海-新疆聂拉木)和沪蓉高速、合九铁路、东香高速(东营-香港)贯穿全境,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空中运输立体交通网络。距周边的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均在3小时交通圈内。
行政区划:下辖:1个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潜山经济开发区、源潭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安徽省天柱山旅游度假区;16个乡镇:梅城镇王河镇天柱山镇黄泥镇黄柏镇黄铺镇水吼镇余井镇源潭镇槎水镇官庄镇痘姆乡油坝乡五庙乡塔畈乡龙潭乡
历史沿革:春秋时期,潜山系皖国封地,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出于此。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成为兵争的重镇。唐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南宋景定元年(1260)马光祖筑安庆城以前,潜山县城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元至治三年(1323年),划出原怀宁县的清朝、玉照2乡,另置潜山县,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总管府。不久,因战乱被废。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安庆路为宁江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又恢复安庆府,直隶于南京。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于旧地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原怀宁城旧址(今潜山县梅城镇)。清沿用安庆府旧称。顺治二年(1645年),划属江南省,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左布政使司以辖之。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正式设置安徽省。尔后,县的全称则为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安庆道以辖之。民国17年,废安庆道,潜山县又一度直属于安徽省。自民国21年直至县境解放之时,潜山县先后受辖于安徽省第一行政区或安庆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改第一行政区为安庆专区)。1949年4月至建国后的1952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尔后1971年3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潜山名片: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内蕴丰厚,人文荟萃,是古皖文化的源头。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崧、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薛家岗遗址: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即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的河镇乡利华村与水岗村交界处。该处已出土的一千多件古文物(详见出土文物概况介绍),可供参观凭吊,对研究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场所。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3-7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已经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来看,新石器时期的潜山人,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这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在此定居,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也便于上山避灾。这一具有独特环境的定居点,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命名为“薛家岗文化”,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为我国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和生产活动之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在潜山县城内的天宁寨,亦发现了一处新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在五六千年前,己有另外一个氏族,在潜山定居了。从已经出土的一千多件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来看,其石器大都经过通体精磨,刃部非常锋利。有一把石挫,光泽晶莹,可以照见人影。尤其是石刀,有一、三、五、七、九等奇数刀孔,更属国内罕见。石器有盆、碗、壶、杯等,大都为当时人民的生活用品。陶器尤为精美,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外表为素面磨光,少数有弦纹、刻划纹、针刺纹、堆纹等。折腹壶、鸡冠耳手碗等,形式多样,制作甚为精细。在这些陶器中,还有数十个球,小的中空有丸,摇之叮哨作响,大球镂有十四个对称圆孔,内有七个小丸,亦摇之有声。这些珍贵的陶器,告诉了人们,早期的潜山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制陶技艺。出土的玉器多为装饰品。有玲成剔透的玉环、玉管、玉琼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器物中,以孔眼石刀上的红色花果图案最具有代表性。它构图严谨、线条匀称,布局优美,是薛岗氏族特有的器物。在第三层中出土了许多具有殷商时代特征的青铜器,如箭镰等,为研究安徽省及长江北岸青铜器文化造型艺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致于唐、宋时期的文物就更多了,有唐朝的砖、瓦、当,宋代的瓶、碗、纺锤等许多生活用品,这说明此时的潜山人己具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技能,这些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经过整理分类,有的放在省博物馆保存,有的在潜山文物所陈列室内展出,供游人参观。
山谷寺(三祖寺):三祖寺,一名山谷寺,又称乾元禅寺,坐落在潜山县城西北9公理处的谷口凤形山上。凤形山,唐宋以来人们习惯称之为三祖山,这里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南大门,环境清幽,景色怡人。三祖山一峰独秀,翠黛苍郁,东西两侧岗峦逶迤,向南蜿蜒伸展,对三祖寺呈环围合抱之势,使山前形天一个天然谷口。清澈甘冽的山谷流泉从三祖山西侧谷底潺潺流出,滚珠嘎玉,泠泠有声,向南经谷口汇入潜河。宽阔的潜水河像一条洁白的玉带,自西向东轻盈舒展,系于山前。河水清涟,波光粼粼,映现着青山塔影。水光山色,浑作一体,构成了谷口的独物风貌,成为天柱山风景名胜的重要一景。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驻锡,境内三祖寺系禅宗三祖祖庭,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寺院内觉寂塔俗称三祖塔,建于唐玄宗时,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历七年,赐号曰觉寂,塔高六丈,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级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有四门相对,两虚两实,虚实分设。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建寺1500年来,这里道教、佛教文化几度辉煌,鼎盛时期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佛道寺观达3600余间,现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石牛古洞):80年代初,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街北头山各溪涧中,有如牛的大石两处,此处不仅风景优美,尤以虎壁石刻的繁密,古老、名家手迹居多而驰名远近,石刻数量近300方。据旧《潜山县志》记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此处石刻密集、显眼,具有文学艺术和观赏价值。多为载于史籍经传的名人所留。内有唐代名家李白、李翱、李德修、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师中、陆游等人的墨迹。其中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四幅真手迹。这个古洞是考证历史学习书示,研究石刻艺术。观赏吟哦古诗词的绝好处所。
孔雀东南飞:在潜山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迷人的传说,发生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1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潜山县城东门出发,沿梅河西岸向东南行4.5公里,便是焦仲卿的故乡-----焦家畈。焦仲卿为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内一小吏,娶聪明美丽的民女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凶狠的焦母不容兰芝,以种种借口逼迫焦仲卿将刘兰芝休弃,焦、刘二人被迫分离。离别时,两人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于是,兰芝在家兄逼迫再嫁时投水自尽,焦仲卿得此消息,也自缢于庭中树上。后来焦刘两家将二人合葬于华山,墓旁种有松柏、梧桐。树木间枝枝相盖,叶叶相连,常常有鸳鸯鸟飞落其间,仰头相啼,如泣如诉达五更。在今小吏港老街东侧的华山岗上可见新修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人们习惯称之为孔雀坟。如今的焦家畈,早已不见当年小吏的踪迹,但从一些老人娓娓的讲述中,从孔雀台、小吏港及一些民间习俗里,仍强烈地感受到人们对焦、刘的怀念,焦刘二人名字早已溶入了这片山川、河流。尽管焦家畈已没有焦家后代,但焦家畈的地名一直保留至今。小吏港也是因焦仲卿曾是府中小吏而得名。孔雀台更是纪念焦、刘二人的建筑。在今小吏港的下街,可见当年孔雀台的遗址。据史料记载,这座孔雀台始建于唐朝末年。初建时为土台,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规模最大时有几十间房屋,占地百余平方米。台为上下二层,砖木结构。台内侧门上有焦仲卿、刘兰芝画像。逢年过节,常有外地名班名角来此演出,唱唱“仰头相对鸣,夜夜达五更”等有关焦仲卿、刘兰芝忠贞爱情的戏文。在焦、刘的故乡习俗里,人们把折磨媳妇的恶婆婆叫“焦八叉”,把受苦难的媳妇称作“苦芝子”。“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古老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读者,这凄丽的故事曾被改编过越剧、弹腔、黄梅戏等多种剧本,深受人同喜爱。遥想当年,潜山何等繁华。县城为庐江府府治和皖县县治所在地,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今日潜山,在改革开发的新形势下,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城内高楼林立,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孔雀东南飞的故乡正在皖西南崛起。在今城区东南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雕塑-------《孔雀东南飞》。这座造型优美的雕塑,为古老的文明县城增添了艳丽,同时也在向后人诉说着那震撼世人的千古绝唱。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长诗之圣”。我县小市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小吏港位于皖水中游,距安庆市50公里,抵天柱山风景区8公里,与潜山县隔河相望。旧时分上街、中街、下街。今称旧时的三街为老街,新建的区域为新街。古时,小吏港为水运港口,又是官道驿站。设有各种商行、货栈、店堂、饭铺、旅馆、赌场、澡堂、作坊五百余家,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常年人声鼎沸,喧嚣热闹。最具盛名的是竹簟行,上达三江,下抵苏杭,客商云集,把外埠的货物带到小吏港,把小市的特产斑竹簟销往全国各地,日成交额高峰达数万条。小吏港遗有大量《孔雀东南飞》遗迹,镇东一华里有一个村庄名刘家山,是《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刘兰芝娘家所在地。刘家山有一口古井曰“苦水井”,相传刘兰芝作姑娘时,在此井汲水,井水清澈甘甜,兰芝死后,井水变苦,无法饮用,故称苦水井,后百姓将其填平。古镇西,一河之隔是焦家坂,焦家坂内有一村庄名焦家园,是焦仲卿家所在地。汉时,小吏港、刘家山焦家园同是庐江郡辖地。今小吏港、刘家山属怀宁县,焦家园属潜山县。小吏港镇东有一山岗,曰花山。“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古时“花”、“华”通用,花山即华山。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三十年代初期,墓前还曾有古青砖雕刻的墓碑,每年清明节和腊月都有大批群众到此焚香祭祀。八十年代,怀宁县人民政府对此墓进行了修缮,用大理石制作了墓碑,碑文曰“汉焦仲卿刘兰芝之墓”。距“孔雀坟”不远有“望雀墩”,墩上原建有“望雀亭”。相传刘兰芝死后,当地人们筑墩建亭,逢年过节,携老带幼,攀墩登亭,祈盼孔雀归来。.古镇东有一庙,名“相公庙”,为纪念焦仲卿焦相公所建。有一座桥名“兰芝桥”,为怀念刘兰芝所建。小吏港还有一个名闻遐迩的古建筑——孔雀台,与南京凤凰台、武汉黄鹤楼并称为“长江流域三大精灵”。“到安庆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孔雀台亦名万年台,相传是焦仲卿、刘兰芝定情的场所,后人为歌颂纪念这一对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男女青年,筑台以示怀念,故而得名。据碑文记载,此台始建于唐末,为一土墩台。元朝在土墩上搭了竹棚,上盖竹簟。明朝永乐年间,台基用石条砌筑,台身是砖木结构。到清朝,则修缮成气势恢宏的古戏台。各行业都在特定的日期,相邀戏班在孔雀台演出,少则几日,多则十天半月,这也是小吏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孔雀台四周有一组古建筑群,台右是振风亭,又名化纸亭、字纸亭,系砖砌五层宝塔,塔心是焚烧字纸的场所。小吏港遗风,凡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可随意扔,街道上有专人拾起丢弃的字纸,虔诚地送到字纸亭焚烧,表现出当时人民对文字的尊重和敬仰。遗憾的是“孔雀台”及周围古建筑毁于“文革”期间。距小吏港东一华里地,是著名的新石器遗址“王家山遗址”。距小吏港北三华里地植有著名的“乾隆牡丹”,年代久远,花盘硕大,最著特色的是一株枝上盛开几种不同颜色的花,每年牡丹盛开之时,观赏游客数以万计。目前,当地政府和人民正抓紧恢复《孔雀东南飞》遗迹原貌,旅游部门将小吏港列为安庆——天柱山旅游线路中一个旅游景区。不久的将来,《孔雀东南飞》将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成为皖西南又一亮丽的旅游景点。
二乔故里:皖山皖水是《孔雀东南飞》故事和三国佳丽大、小乔爱情故事的发生地,“长诗之圣”的绝唱和“二乔故里”的佳话广为流传。大、小二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乔国老德尊于时。大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有诗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舒王亭:即“潜阳十景”之一的“舒台夜月”,故址在潜山城内东南隅天宁赛上,舒王台环境十分清幽雅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每夜必登此台读书,兴浓时竞通宵达旦。夜深人静,高台秉烛,浑如月挂中天,后人诗云:“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
万涧古戏楼:天柱山西北面的龙潭乡万涧村,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溪流飞瀑,相映成趣,环境幽雅。该村杨氏宗祠内,有座古朴典雅的古戏楼,人们称之为“万涧古戏楼”。它好似镶嵌在天柱山峰岭幽谷间的璀璨明珠。古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两次重修。今台上除部分木雕及画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外,整个戏台尚好。是我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现仍以常接待文艺团体演出。戏楼系杨氏宗祠的一部分。杨氏宗祠为三厅两厢,总面积为6千平方米。古戏楼位于前厅,离地面2.8米。中为正台,左右为副台。正台宽5.5米,台深6米,空间高约为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面积33平方米。正台侧正中有两扇雕花木门,木门两侧各有一圆形洞门,分别供出场和下场用。两边的副台各40平方米,可供乐队伴奏、演员化妆、更衣等用。楼下正中为大门通道,两边有厢房,可供艺人住宿。戏楼面朝大厅,台前为天井,两侧建有看楼可容纳观众800余人。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台顶木制藻井,绘以花纹。台前楹柱、横梁、枋板、栏杆、天花、后台木门上均有彩绘雕该。图案有鲤鱼、龙凤、花鸟、禽兽等,栩栩如生。戏楼是该地唯一的娱乐场所,自始建竣工起,曾接待过徽调、高腔、弹腔、京剧、黄梅戏等班社和文艺表演团体演出。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重修杨氏宗谱时以及每年民间重大节日,曾请安庆等地名班唱大戏,据传程长庚家班“四箴堂”班在程祥桂的带领下曾到此演出过。现戏楼枋板上墨迹犹存。一些班社演出的剧目及演员姓名依稀可辨。该楼是众所周知的徽班故里、黄梅戏之乡——潜山县历史文化的见证。1990年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多次来此拍摄专题片。
黄梅戏之乡:潜山所在的安庆市全境,男女老少皆会唱一曲黄梅戏。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出生成长于潜山。著名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即潜山县源潭镇人,现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