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赤城城区街道地图 ===
=== 赤城县资讯概况 ===
基本情况:区位沿革:赤城县,赤城,又名霞城,位于北京北面,河北省西北部,潮白河水系白河流域,北依坝上草原,南邻首都北京。全县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周长420公里,列张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县辖9镇,9乡,440个行政村,1318个自然村,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8万人。赤城古为黄帝部族缙云氏地。汉置女祁县,北魏设御夷镇,唐置龙门县。明置卫、所、堡,清设赤城县,历代即为兵防重镇,自古就有“宣府肩背、独石咽喉”之说。长期以来又是长城内外主要贸易集散地。
地形气候:县境周围群山环绕,黑河、白河、红河三条河流纵贯南北。河谷之间,高山起伏,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山地面积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下降,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全县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东亚大陆季风气候,中温带干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
赤城概况: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与北京山水相依,县城距北京180公里,距天津300公里。属潮白河水系白河流域。地处东经115°25′18″-116°27′33″,北纬40°30′37″-41°23′26″。东与丰宁县、北京市怀柔县接壤,南与怀来县、北京市延庆县毗邻,西与崇礼县、宣化县交界,北靠坝上沽源县。县境内有国道1条,省道4条,公路总里程1590公里,其中二级公路达250公里,18个乡镇所在地通油路。宝平线纵贯南北,沟通京津、内蒙;112国道横跨东西,是连接张家口、承德的天然纽带。赤城县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皱起的群山峻岭之中,属大马群山系,群山环抱,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平均海拔1000多米,整个地势由西北向西南倾斜下降。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居张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辖18个乡镇(9镇9乡),440个行政村,1318个自然村,人口28.5万,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以汉族为主,有蒙、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县境内由东向西有黑、白、红三条河流,养育着勤劳、纯朴、善良的28万赤城人民,是首都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赤城县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多风少雨雪,阳光明媚;夏季雨量大、次数多,空气清新湿润;秋季天空晴朗,温凉舒爽;冬季寒冷漫长,降雪量较少。全年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风向以西北风和静风为主。年均降水量约在424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均,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15.9天。赤城县物产丰富。盛产杂粮、杂豆,山野菜有蕨菜、黄花、松蘑、金银花等,山货有山杏、杏扁、榛子等。各种名贵药材遍布山中,金、银、铁、铅锌、石墨、沸石矿储量丰富。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山森林公园和剪子岭林场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赤城人民心灵手巧,根雕、核雕、麦秸画、树皮画,就地取材,精心制作,风格粗犷,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赤城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塞外的山地走廊,是北方游牧部落与中原农耕民族数千年来相互争夺的战略要地、京畿屏障。北魏、辽、元时,即为军旅往来厮杀争夺之地,明清设置卫、所、堡等驻军机构,屯兵设防,保护边疆,军事斗争频繁激烈。贯穿赤城全境的沽水通道,元朝时是蒙古皇族往来大都和草原的主要路线;清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帝率军亲征格尔丹时,也是取道沽水通道。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朱棣两次师出独石口,率军亲征阿鲁台;1933年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与抗日救国军总司令方振武在独石口召开会师大会,方振武将军挥毫写下了“驱寇安边”四个大字,至今仍存。赤城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有享誉“关外第一泉”的赤城温泉;革命圣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陀;北方道教圣地金阁山崇真观;风光秀丽的黑龙山森林公园;号称“幽燕第一峰”的朝阳观滴水崖风景区;以凉、怪、阔著称的石海奇观冰山梁等。2008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以商务会议、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主,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赤城县历史悠久,亘古知名。由于赤城东山上石头多赤色,且有像城墙垛口的豁处,晨光照石,红光笼城,故名赤城山。后人又筑城于山下,便因山得名,取名赤城。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以前,赤城县境内就有少量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人类居住或活动。夏朝时赤城属冀州。商周时赤城属幽州。春秋战国时,赤城属燕国之地。秦朝、前汉、后汉均属上谷郡地。北魏,赤城属燕州广宁郡的北部地区,是北魏六大军事重镇之一的御夷镇(今云州猫峪南)地。北宋时赤城归辽代,南宋时归金代。元代赤城是上都路云州所统领之望云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到明代,赤城为万全都指挥使司统领的赤城堡。清初设赤城堡,于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置赤城县。
经济概述:产业情况:县委、县政府从县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县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矿业开发、建材、制药、酿酒、无公害蔬菜、舍饲畜牧、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了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3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418万元。赤城县把资源开发、富民强县作为首要目标,把发挥利用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助力器,把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赤城建设成为山更清、水更美、人更富的新山城。
经济数据:截至2007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2亿元,比1978年增长46倍,年均增长13.6%。人均GDP由1978年的180元增加到2007年的7907元,增长近40倍,年均增长13.4%;全部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27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25亿元,增长155倍,年均增长18.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0增长到2.3亿元;2007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1263万元增加到28.98亿元,增长229.5倍,年均增长19.9%。2007年,赤城县在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10位,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