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古都: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禹州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迹上古时期,禹州属于应龙氏部落领地。发祥于黄帝,昌明于大禹,传承于夏启。于中华5000年文明史同步。禹州境内北部的具茨山脉、西部的大鸿寨山脉,是以黄帝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与黄帝有亲缘关系的方嫘氏部落、大鸿氏部落、风后氏部落的重要活动区域。黄帝的姻亲——方嫘氏部落领地,在禹州西部方山(今方山镇)。重要军事力量——大鸿部落,在城西大鸿寨山区(今鸠山大鸿寨风景区)。协助黄帝战蚩尤的重要军事首领——风后氏部落,在城北无梁一带(今无梁镇)。禹州市城区有“迎风阁”,以迎风阁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四条街,分别叫迎上街,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建“迎风阁”的本意,一说是因为风后辅佐黄帝有功,封其食邑于此,特建阁以纪念;一说是“迎送风后”之意。距城12公里的古城寺,古为氏城,雍梁城,本是轩辕黄帝命雍父做杵、臼之处,后来成为雍父的封地。《庄子·有宥篇》说,黄帝十九年,“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部落的“至道”,据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有头脑的“哲人”,居于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该山东西走向,长1.5公里,宽1公里,岗岭交错,古木叠翠,山水相宜。因此,黄帝暮年,带了元妃嫘祖娘娘,在浅井乡散驾村辞别群臣,散驾登山,再访成子,退隐逍遥观。至今这里还留有黄帝“问道处”、“得道庵”,“广成子庙”和黄帝暮年与广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观”。黄帝之后的诸多帝王,如颛顼、帝喾、尧、舜等领地均在禹州。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动最频繁,最长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夏伯,把他的领地虞邑赐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日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边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后,大禹即天子位,国号夏。史家言:尧舜传贤,禹传子。从此以后,禹州成为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的国都。夏邑(禹州)作为大禹的封国,大禹治水的基地,留下很多关于大禹活动的遗迹。据史籍记载:禹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这便是大禹即位后建造的宫室。靡山今称梅山岗,位于范坡乡境内。禹之子启继位后,在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史称夏朝,因此禹州素有“华夏第一都”之誉。至今留存有夏禹和启召集群臣的古钧台,治水遗迹禹王锁鲛井,禹母石,启母石等历史遗迹。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州瓦店遗址作为夏代的都城级王城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发现之一,为禹州是夏朝都城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证据。尧舜时期,禹州称夏,是夏部族聚居与活动的中心。大禹为夏部族首领,是黄帝的玄孙。禹总结了他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开挖疏导为主,居外十三年,终于使洪水东注,治水成功,被封于夏(今禹州市),史称“夏禹国”。禹被称为“夏伯”,即分封方国国君。癸西四十八载(约公元前2208年),舜崩于苍梧(今云南省宁远),天下诸侯不服舜之子而拥戴禹。于是,禹在夏邑(今禹州市)即天子位,并用自己的封号“夏”为天下之号,称“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原地区诸夏民族为主体,容纳吸收周边夷夏各部族共同创立的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它“咸有九州”,“协和万邦”,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第一朝代,被称为“华夏第一国”。大禹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后人称之为伯禹、夏禹、神禹。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夏第一都。”,禹在夏都(今禹州市)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夏时制,俗称“夏历”,也叫“农历”。并且定车制,立贡法,建学校,作夏乐,提倡养老,令行薄葬,实行“五音听治”。加上其它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一个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条,殷盛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载之贮”。约公元前2198年,禹百岁,巡狩江南,死于会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启“大飨诸侯于钧台”,四方诸侯都拥护夏启继禹之位,是所谓“父传子,家天下”的开始。启在位十年,传给其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有记四年),传给其弟仲康。仲康名义上在位十三年,传统给其子相。相在位二十八年,被寒浞逼杀。夏朝从此中断四十年。直到相的遗腹子少康长大后,居于纶邑(今禹州西北16公里康城),招集夏遗民,联络夏旧臣,经过十年准备,终于在不惑之年消灭了寒浞势力,“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今禹州)夏王之故都”,“坐钧台而朝诸侯”恢复夏朝基业,史称“少康中兴”。此后,夏朝又传十一主,至夏桀,共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累计维系了四百七十一年。夏启会诸侯于城北诸侯山(无梁镇北),大飨诸侯于钧台(梁北镇杜岗寺村)。从大禹时代起便出现了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活动中心。国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夏朝第三帝名相,被大臣寒浞逼杀,致使夏统治中断40年。少康中兴,改都纶邑(今禹州顺店镇康城村)。最后一帝桀,将商部落首领汤囚禁于钧台(在梁北镇杜岗寺村)。据“中国监狱史”记载:中国第一座监狱即钧台。商灭夏后,禹州作为首都的地位开始变迁。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国攻灭郑国,遂将国都迁新郑。仅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韩懿侯便将国都城重又迁回阳翟。此后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余年,禹州称阳翟不变。所以,许多文献史籍在记述历史事件及地地域时,习惯将上古时期尚无阳翟名称的夏、夏邑、历地、栎邑等统称为“阳翟”。 禹州市为河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夏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又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制社会,形成国家概念的第一座首都。作为夏朝都城夏邑和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阳翟,并作为颍川郡治所,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存。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境内各类古建筑群26处,官宦墓葬300余处,帝王陵墓7处,大型寺庙宫观8座,小型古迹景点763处,其中大禹遗迹、夏文化遗址,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药商会馆--怀帮会馆、秦相吕不韦故里、南北朝时期后晋褚太后故里、画圣吴道子故里、钧台钧官窑遗址、后汉皇帝刘知远墓等在全国均属独一无二。黄帝遗迹、逍遥观、东岭关、周定王陵、妃子墓等也是屈指可数的文化遗迹。同时拥有河南仅有的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据《史记·夏本纪》载:禹在此受封为夏伯,夏者:帝禹封国号也。《郡国志》颍川郡条下载:阳翟禹所都。盖由禹始封于此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举行开国典礼。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而都于此。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禹州在春秋时,为郑之别都栎邑。战国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称禹为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新郑。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复迁都阳翟。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立故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城、郏县、舞阳、颍阳、高、许昌、鄢陵、临颍、父城、成安、周承休、阳城、纶城)。新莽时期,王莽复古改制,在天凤年间(公元9——14年),将颍川改为左队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队郡为颍川郡,治所仍置阳翟,领县十八。西晋时罢郡设阳翟县。东晋十六国时,阳翟曾先后属前后赵、前后秦及前后燕。南北朝时期属魏。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分阳翟、阳城部分地区,在阳翟境内的“少康城”设县,称康城县,该县划归阳城郡领属。在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又划阳翟东部部分地区,在黄台村设县,并于阳翟,设置阳翟郡,领阳翟、黄台二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阳翟郡治。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撤销。至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康城县也被废掉,恢复了原阳翟县的辖区。唐以后地方建制不再设郡,但阳翟县名一直被沿用。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军。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军为州,称颍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闯王李自成曾一度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沿袭明制,清初仍改为禹州,属开封府,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民国时期改禹州为禹县。中华民国1913年3月1日,禹州改为禹县,隶豫东道。1914年6月2日,改隶开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属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6年河南又划成12个区,禹县属第一区。另,1945年以后,共产党曾分别在禹县、郏县交界设禹郏县;在城北扒村一带设禹北县;在禹县、密县和新郑交界设密禹新中心县;1948年在许昌、禹县交界设许西县。存在时间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署和许昌市。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禹县改为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目前由许昌市代管。 道地中药材:禹州市中药材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其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金银花等地产名药,名列李时珍《本草纲目》和现行中华药典,被列为国家保护品种。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规范。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而中华药城的地位也使得禹州成为全国道地药材的销售中心。走进药材市场,可以随处看到零售、批发药材的各色小店铺,每户店面所陈列的药品都有百种以上。琳琅满目的药材充斥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弥散在空气中的中药味道,使人置身于药材的世界,领略药材的清雅与厚重。现在禹州的中药材销售主要集中在药城路东侧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中华药城)内。 禹州粉条:禹州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红薯粉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食用前开水浸泡5-10分钟,可冷拌、焖炖、热炒、涮火锅。一菜多吃,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画圣故里:钟灵毓秀名士辈出:揽不尽古都风采,听不完名人轶事,禹州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杂家吕不韦、先秦法家韩非子、西汉留侯张良、西汉改革家晁错、三国名士徐庶、司马徽、谋士郭嘉、唐代画圣吴道子、行书鼻祖刘德升、补缀《史记》的褚少孙、《笑林》祖师邯郸淳、独步书坛的褚遂良、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游侠原涉,屯田制创始人枣祗等一批志士仁人,声振华夏,遗址犹存,流传下来许多佳话趣事,令人流连忘返。 |
2011年河南禹州市教育局招聘教师启事(www.henanzhaojiao.com)... 2011年河南禹州市教育局招聘教师启事(www.henanzhaojiao.com)_河南招教网_新浪...未取得禹州户籍但已在禹州市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截止2011年5月22日)。... |
河南省禹州市欢鸽皮鞋厂 河南省禹州市欢鸽皮鞋厂始建于1990年.现有员工240人,具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资格审核员6人,具备国家级鞋类设计师6人,高薪聘请专业设计人才3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7... |
禹州市-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禹州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许昌地级市代管。地理上,禹州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北部,北距郑州80公里,地图坐标为东经113°03′-113°39′和北纬330° ... |
禹州市情感速配,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河南许昌市禹州市... 禹州市情感速配网,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爱在中国旗下网站。爱在中国创建于2000年,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 |
禹州市神后清真寺_互动百科 禹州市神后清真寺-神后清真寺位于禹州城西30公里神后镇西大街。神后镇是一个工业区。盛产钧瓷、陶瓷、煤炭、铝矾土等。建国以来,发展甚快。迁入穆斯林人户日见增多,... |
禹州市司法局→网站首页 禹州市30多个执法部门组成12。11-10 11-10政务公开 12-22禹司[2009]34号 禹州市司法局2009年工作总结暨201.... |
禹州市畜牧业信息网 禹州市畜牧业信息网...政策法规 技术园地······... |
禹州市环保局
|
禹州市卫生局 1.76精品复古传奇|英雄合击传奇私服|站内搜索:最新公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禹州市卫生局关于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 |
禹州市中工泵业有限公司 禹州市中工泵业有限公司,座落在禹州市古城镇丁庄村,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水泵制造厂。本厂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和各种高精度... |
禹州市华康食品厂 禹州市华康食品厂注册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主营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目前,本企业主要生产以红薯为原料制作的三粉制品(粉条、粉皮、粉面等),所有的产品在生产制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