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设:宁津县城经过多年建设,现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比较齐全,道路网骨架已具雏形,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生活方便、面貌较好的小城市。县城新规划面积为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0公顷,城区居住人口10万人。县城对外交通道路四通八达,主要有:乐德路东至乐陵,西南达德州;临南路南连临邑、济南,北通河北南皮;宁吴路西至河北省吴桥;宁东路北至河北东光。在城市建设中,宁津县坚持“扩城区、壮筋骨、抓配套、增亮点、强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一是扩城区,拓空间。按照总体规划中关于“三心六区铸新城”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加大了落实力度。“三心”即行政文化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工业区中心。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了将“行政中心南移”的发展战略,将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行政机关的办公大地址南迁至南外环,集中建设“行政文化中心”;将原处于商业黄金地段的县委、县政府大院开发改造为高档购物中心,把中心大街全面建设成为集商业、金融、餐饮等为行业为主的“商业服务中心”;同时,还面向工业企业,建设集商业服务、文化展览、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工业区中心”。“六区”是工业区、东部居住区、北部居住区、南部居住区、市场交易区、休闲度假区。在原工业区的基础上向南新扩展10平方公里,现已形成“三纵三横”的道路骨架,实现了“七通一平”,引进了新宝公司、东进电子等大批外资企业,志强集团、三岭汽配、三星木业等民营企业也纷纷入区建设,“工业区”已初具规模;新建了钢材、木材两大专业市场和商贸城市场;启动了文昌小区、东方家园、盛西家园、福宁家园、汇福阳光等一批居民小区工程。二是壮筋骨,定格局。按照建设精品城市的标准,加快城市路网建设。近年来,新建、改造了中心大街、南环路、南外环路、西外环、开发区道路、大祁北路、大祁南路等城区道路近百公里,形成了“八横十纵”的道路交通网络。三是抓配套,增功能。按照争创省级卫生城的要求,共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数亿元,高标准对新建及城区原有道路进行改造,改造工程项目主要包括路基、路牙石、人行道、亮化、绿化、管线配套等方面,路牙石全部采用花岗岩,人行道砖全部铺装高级釉面彩砖,管线除高压线外全部入地。四是增亮点,创特色。城市亮点代表着城市形象,为了打造亮点,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占地3.2万平方米的中心街广场,该广场的建成不仅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去处,而且带动起广场周边新增商业摊位600多个,安排就业人员1100多人。另外,建成人行小花园等大型街头绿地10个,使县城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使城市品位得以大大提升。五是强管理,上档次。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近年突出抓“三创四化”,即精品城、文明城、卫生城三城联创,“四化”即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2%增加到32%,县城每条道路都安装样式新颖的路灯,全城实现华灯化,一路一灯型,路路成景观。 历史沿革:原名临津县,因临鬲津河得名。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县城毁于大水,东迁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附:宁津县人杰地灵,关于宁津城的来历,还有一段非常神奇的传说。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当时临津一带在伪齐刘豫政权的统治下,成了豺狼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世界。谁知兵祸未了,新的灾难又降临到人们头上。这一年夏天,老天爷好像发了疯,瓢泼大雨一连下了四十九天,平地成河,临津城周围一片汪洋。只见西南方向洪水滔滔,波翻浪涌着滚滚而来,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淹没了庄稼,淹没了村庄,淹没了城池。城墙倒了,城楼塌了,只剩下奎星阁的小半截还露在水面上。数不清的人被洪水夺去了生命,幸存的百姓有的搂着大树,有的搂着檩条,有的把孩子放在水缸里、木箱上,随波逐流,期望着逃出这空前浩劫。那时候,在临津城里有一土岗,叫卧龙岗。据说,大禹治水的时候,这里是黄河故道,是大禹疏通的九河之一。后来,河床淤塞,河水改道,这条河道终于废弃,只留下两岸的大堤,远远看去,就像两条起伏并行的巨龙,人们就都叫它卧龙岗了。当时,逃到这岗上的难民真不少。他们呼儿唤女,哭爹叫娘,在泥水中挣扎。在这危难时刻,忽然从上游漂来了两件庞然大物:一个是大铁钟,一个是铁菩萨。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时前时后,时左时右,行影不离。它们不时碰碰撞撞,铿锵有力,好像在说:“叮叮当当,你上宁津,我上东光!”果然,人们看见铁菩萨漂到东光县城停下来,大铁钟漂到宁津县城,就再也不动了。从这一天起,洪水逐渐退去,人们陆续返回了家园。在铁钟停下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新城,并且将县名临津改为宁津,希望在这里重建家园,永远安宁。人们纷纷传说,这口钟是大禹王送来的。他看到这一带兵祸天灾,百姓受难,就用这口大钟来给人们指点迷津,为宁津人民带来平安,退了洪水。过了许多年,有一个县官在县城里修了一座钟楼,将这口高七尺、重五千斤的大钟挂了起来,派专人敲钟报时。那浑厚悠扬的钟声传出很远很远,绕梁余音久久不停,给百姓的休息和劳作带来了方便。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宁津县境地处古九河流域。夏以前为古兖州域,夏商为鬲国地,西周为齐无棣邑地,春秋仍为齐地。公元前256年(赵孝成王十年)战国时,赵在今城北耿家圈(现属东光县)置临乐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于今宁津城西保店镇置胡苏亭,因地处胡苏河畔,故名(秦制十里一亭)。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今县西境划归东光县,“以胡苏亭属之”。县南境划归重平县,县东北境划归临乐县。王莽时,临乐更名乐亭县。后汉时,重平、乐亭均废。其县四境分属于东光、南皮、乐陵、鬲县。公元205年(魏建安十年),三国魏置新乐县,属乐陵郡。266年(晋泰始二年),为乐陵国新乐县。525年(北魏孝昌元年),置重平县,属沧州安德郡。534年(东魏天平元年),于胡苏亭始置胡苏县,属冀州渤海郡。553年,(北齐天保四年),废胡苏县归入重平县。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复置胡苏县,属兖州平原郡。621年(唐武德四年),胡苏县改属河北道观州。623年(唐武德六年)复属沧州,沧州徙治于胡苏时,胡苏更名安水郡。627年(唐贞观元年),置胡苏县属观州,十七年后仍属沧州。742年(唐天宝元年)改称临津县(临鬲津河),先后属景州、沧州。963年(晋天福元年),临津属契丹(后改国号辽)。959年(周显德六年),临津属河北道瀛州。1073年(宋熙宁六年),临津划归南皮县,临津胡城更名保安镇。1127年(宋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复置临津县,属河北东路景州。1128年(金天会六年)秋,临津城毁于大水,东迁二十五里,改名宁津,即今县治。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宁津属中书省河间路。1368年(明洪武元年),宁津属京师河间府。1648年(清顺治五年),设直隶省,宁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1913年(民国2年),宁津属直隶省津海道。民国17年,直隶改称河北,宁津属河北省。1937年,(民国26年),宁津县属冀鲁边区。1938年(民国27年)8月2日,宁津县属冀南行政区。1940年(民国29年),宁津县北部大柳以北和东光县的张彦恒、南皮县的寨子等部分村庄,组成鬲津县。1941年(民国30年)宁津县分为振华、宁津二县,属冀鲁边区津南专区。1943年(民国32年),撤销鬲津县,恢复宁津县建制,称振华县,仍属冀鲁边区津南专区。1944年(民国33年),振华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区一专区。1945年(民国34年)9月5日,振华县隶属渤海行政区一专区。1949年,恢复宁津县旧称,改属沧南专区。1950年,改属德州专区。1952年,宁津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州专区。1958年,沧州专区并入天津市,宁津县属天津市。1961年恢复沧州专区,宁津县复属沧州。1965年3月19日,宁津县划归山东省,属德州地区至今。 气候:宁津县位于北纬37°31′至37°51′,东经116°30′至11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节风气候。春季多西南风,降水少易造成春旱。夏季受暖湿的海洋性气团控制,北进的太平洋副热带热高压与南下的蒙古冷高压常在黄河下游交锋,降温较快,形成秋高气爽之天。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气温降低,天气干冷。其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夏次于冬,春秋短暂。春季,按季节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0℃时作为春季开始,宁津县在4月1日进入春季,至5月20日,气温超过22℃为止,持续50天左右。此季,多西南风,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稀少,故多春旱。时有北方冷空气侵袭,出现偏北大风,造成低温或霜冻。棉花、小麦等春季作物易受到一定影响。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进入夏季。宁津县从5月21日进入夏季,至9月6日结束,为期108天左右。此季主要为暖湿的海洋性气团控制,北进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的热高压与自蒙古地下的冷高压常在黄河下游交锋,易形成降水,因而夏季高温、高湿、雨量集中,平均降水410.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0.7%。平均每年有20至30天的“梅雨”季节。这季降水多,作物生长旺盛、但多雨易泥涝,经常涝中有旱,或局部涝、旱发生。据气象部门测报,全县性大于500毫米的多雨年平均5年一遇,少于300毫米的少雨年平均6年一遇。故旱涝灾害较为频繁。秋季,由于蒙古上空冷高压的影响,降水明显减少,降温较书。宁津县于9月6日温度降至22℃以下进入秋季,至10月30日仅56天,平均降水8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1%,最大降水197毫米(1961年),最少只有15.9毫米,故多秋旱。同时秋高气爽,天气晴朗,也是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受西北而来的强大冷高压控制,气温降低至10℃以下。宁津县11月1日进入冬季,至次年的3月31日,长达151天左右。冬季平均降水1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8%,最大降水41.5毫米(1976年),最少仅0.5毫米(1977年),空气中水分不足气候寒冷,越冬作物停止生长,是四季中最长最冷、最干燥的一季。在宁津县北、东北、西北三风要占70%以上。冷空气活动,寒流的频袭是宁津县冬季的主要特征。常出现6至8级偏北大风,降温10℃以上的暴寒天气。1987年初冬的一次寒流普降大霜,冻死冬青、石榴树、泡桐,冻坏大白菜等作物。地温,宁津县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在4月9日至12日,稳定通过14℃的初日平均在4月15日至20日。适宜棉花、玉米等的播种。 土壤:宁津县的土壤母质系黄河第四纪冲积物。在地形、时间,气候和生物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过人们长期的生产活动,逐渐由母质转变为土壤。由于黄河泛滥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使土体形成了潮土、盐土和风沙土三大类、五个亚类、五个土属和七十二个土种。 宁津县第一中学:宁津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1年,是山东省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空军飞行员优秀生源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宁津一中目前占地260余亩,总建筑面积八万余平方米,学校现有78个教学班,学生5100余人,教职工35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91人,中级教师63人;国家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省市级教学能手共计42人。老中青教师结构合理、梯次适宜。敬业奉献、博学业精的教师队伍,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有力保障。宁津一中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科学的管理激活了每个一中人的创造力,调动了每个一中人的积极性,整个学校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可喜局面。学校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院校。全新的教学理念使宁津一中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现在“绿色校园”工程、“文化校园”工程,“和谐校园”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奋进的宁津一中,正在以崭新的英姿阔步走向明天的辉煌。 |
宁津县文化体育局官方网站 www.njwhty.com [班子成员]宁津县文体局班子成员职责分工2011-04-20 相衙镇中学举办第七届艺术节2011-06-04 宁津县积极筹备庆祝建党90周年“唱响宁津红歌会”活动2011-05-31... |
山东省宁津县腾达网带厂-搜搜百科 山东宁津县腾达网带厂专业制造生产、定做各式网带、网链、链条、链板、马蹄链、输送设备、食品机械和玻璃机械产品系列的专业厂家。网带分类:各式输送网带、金属网带、... |
宁津县育新中学 [图]我校学生参观县文化艺术中心[141][图]我校获全县篮球赛亚军[238][图]我校在县乒乓球比赛中荣获初中组冠军.[224][图]初二文化走廊[380][图]初一文化文化走廊... |
宁津县-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宁津县是中国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33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46万。宁津县辖9个镇、2个乡:... |
山东省宁津县玻璃机械制造厂_亿商网商铺 山东省宁津县玻璃机械制造厂...宁津县玻璃机械制造厂:是从事玻璃机械的专业性企业,产品行销全国700余家用户,在我国玻璃制品行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我厂始建于... |
宁津县环保局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2011年06月13日...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宁津县环保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惠宁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一 是严格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各项... |
输送机_网带_不锈钢网带_链板输送机_高温网带_网带输送机-山东... 山东省宁津县天元固体输送研制所专业生产输送机、网带、不锈钢网带、链板输送机、高温网带、网带输送机等机械,公司位于齐鲁大地西北角,处在北京与济南之间,交通方便、... |
山东省宁津县玻璃机械制造厂 版权所有 山东省宁津县玻璃机械制造厂 联系 人 祁泽星 电 话 0534-5533013 13793454755 13583430085 传 真 0534-5533013 山东省宁津县玻璃机械制造厂... |
宁津县德源木业有限公司网站 宁津县德源木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山东省宁津县张大庄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德源木业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究于一体的专业生产出口... |
宁津县盐务局_百度百科 宁津县盐务局是县人民政府的盐业行政主管机构和盐业行政执法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盐行业管理,盐政执法和食盐专营的行政管理工作。隶属于德州市盐务局。... |
山东省宁津县玻璃机械厂|宁津县玻璃机械制造厂 山东省宁津县玻璃机械厂,玻璃加料机,玻璃混料机,煤气发生炉,网带,输瓶机,推瓶机,齿链带,玻璃机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