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机构:1949年成立文教科,1954年,专设文化科。1957年文教合并,1983年,成立文化广播局,1989年成立文化局,现有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下设办公室,群众文化股、市场管理股,文化稽查队,工作人员8人,共11人。1949年,成立人民文化教育馆,1957年,增设县博物馆,图书馆1958年文化馆、博物馆合并为文化站。1980—1985年,三馆相继恢复分设。文化馆现有馆长副馆长各1人,工作人员7人。图书馆现有馆长副馆长各1人,工作人员10人。图书馆藏书已接近12万册,博物馆现有馆长副馆长各1人,工作人员6人,2004年7月博物馆投资90万元,从岳麓山迁至隍庙中院。2000年成立县文联,挂靠文化局。设专职秘书长1人。现有文联主席、副主席各1人。首届主席张祖印,现任主席燕嘉琪。秘书长乔举平。2001年成立县文化中心。编制15人,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02年成立县画院,编制2人。设院长、副院长各1人。聘请画师15人。2004年,乡镇撤并后,有18个文化站,专职文化专干30人。聘请农民文化专干2人。 历史沿革: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是古“丝绸之路”要道,陇上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是“全国田径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木之乡”。远在新石器晚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即有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是甘肃仰韶文化发轫较早之地。据史籍记载,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是临洮建置的起始。至秦绍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东晋十六国时,属武始郡。唐初,置临州,后置狄道郡。安史乱后,陷入吐蕃。五代时吐蕃置武胜军地。宋置熙州,治狄道。元、明、清均置临洮府,府治狄道。乾隆五年(1740年),迁府治于兰州,升狄道州,民国二年二月降州为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临洮县。新中国成立后,初属临夏地区,后属定西地区。1960年,成立临洮地区,不久裁撤,仍为定西地区辖县。临洮历来为控扼陇蜀的战略要地。秦筑长城以制南牧之患。蜀姜维出狄道以扰关陇,魏人据狄道,使姜维不能得志。唐哥舒翰镇边,宋王韶安抚熙河,均以洮河流域为必争之地。明徐达盛称熙河对经略湟鄯的战略作用。辛亥革命后,甘肃数次军阀争夺战中,临洮得失,关系兰州、临夏的安危。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王震司令员率军渡洮河,解放临夏、西宁,以侧翼迂回作战,配合解放兰州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发展,使全县经济建设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198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个翻一番的基础上,又于1996年提前四年实现翻两番,并于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89亿元,比2005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80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91亿元,同比增长11.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8.95:28.07:32.9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527万元,增长36.8%,实现利润总额3152万元,增长28.1%,上缴税金2473万元,增长81.3%,其中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13619万元,增长48.6%,实现利润总额3113万元,实现税金216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908万元,同比增长11.7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394万元,其他投资完成67514万元。 群众文化:临洮群众文化生活,历来以节日最为活跃。“春节”、“五一”,均按各地不同情况,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主要有社火、舞龙、狮子、旱船、高跷、推车、花蓝、秧歌、高月灯、腰鼓、太平鼓、唱戏等活动。1956年,举行了临洮第一次戏曲观摩大会。每年五一节,在物资交流大会期间,举行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2003年举办了临洮社火调演。2004年“五一”节期间,举办了第一届“洮阳之春”文化艺术节。上营乡每年举办文化节,衙下镇油磨滩的花儿会已连办5届。初步形成花儿演唱基地。群众文艺演唱活动起步很早。1924年王竹庵创办临洮图书馆,并在馆内设演厅,举办秦腔演唱。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文艺演唱十分活跃。主要形式有表演唱,快板、民歌。1958年,临洮县被省上命名为甘肃第一个“文化县”,群众性的作诗,画画,唱歌掀起一个高潮。王瑞昌创作的眉户剧《把猪买给国家》参加省文艺会演,获一等奖。1957—1981年,编印《临洮文艺》八期。2001—2003年,编辑出版《洮河》杂志1—3期,发表作品600多篇。产生很大影响。2003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三十多篇。吴连芳的长篇小说《三生石》,曹敦的散文集《陇中风情》、赵举民的小说集《寻找一条河的源头》,王开元的诗集《声音》、厉凯腾的诗集《灯下集》都是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另外王子建、乔举平、田生成的散文,李鸿武、赵怀侠,赵锐的小说都具有较高成就。农民作者曹永福在剧本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诗词协会办的《临洮诗词》已出了21期。业务艺术团体有:老年书画协会、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临洮诗词学会、银河艺术团、春晖艺术团。一中、二中、三中、都有自己的小刊物,广场文化方兴未艾。 干甜醅:临洮北二十铺干甜醅,酒香浓郁,入口香甜,品质绝佳。由于它是烘晒而成的,能长久保存而不坏,还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既可干食,还可加少许开水食用。其制作历史悠久,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六、有关媒体、专家对“古陇西”,“陇西李氏祖籍地”的结论:(一)《今陇西非古陇西》—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的问题(摘自《兰州晚报》2005年11月20日第13版《探访李氏文化之二》记者王文元),“今天全国许多地方都修建了李氏宗祠。同时,为了纪念他们来自古陇西,许多人在使用的器物上标有“陇西”二字。而修建的家族祠堂取名为‘陇西堂’,以示他们的祖先来自陇西。几乎在每一个祠堂门口都有这样一幅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东向,一联聊寄子孙心。’以示他们不忘根本。如今的陇西县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也是定西市所管辖的一个县。毫无疑问,有很多人知道“今陇西”这个地方,但是能真正了解“天下李氏出陇西”的古陇西的人并不多。因为在历史上陇西郡管辖的地方非常广大,今天陇西县的地位远远不能同古陇西的地位相比“……,古陇西是甘肃最早设置的郡。“‘陇西’一词引人注目时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为陇西郡的郡治。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治所在地狄道就是今天临洮县。”……,今陇西为古襄武,“今天的陇西县,因为沾了‘陇西’二字的光,就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古陇西’。其实,今天的陇西县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也就是说,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从这些记载来看,今陇西县就是汉代的襄武县,虽然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陇西郡治,但并不是史籍记载中李氏扎根的陇西狄道。著名史学家史念海说:‘陇西李氏在狄道’。“……,(二)《临洮槐里:陇西李氏始居地》(摘自《兰州晚报》2005年11月20日第十四版《探访李氏文化之三》记者王文元),槐里:陇西李氏的始居地,“近日记者采访了兰州大学专门研究李氏文化的张书城老先生。张老先生是甘肃渭源人,1950年夏天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李白和李氏文化,为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国际李白文化资料中心特约研究员。他给我们详细讲述了陇西李氏的前前后后。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尽管今天的槐树里已旧迹难寻了,但许多专家的研究表明,这个槐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张书城老教授认为,槐树里就是《史记》中记述的槐里。几十年来张老先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曾经两次到过此地。他认为,大量的史实已经证实,今天临洮县的槐树里就是记载中的‘槐里’。同时,张老先生从唐五代西北方言以及今天临洮的方言入手,彻底破解了李暠子孙的墓志中记述的‘都乡风华里’的历史迷雾,最后确证李氏子孙口传手记的‘都乡风华里’就是今天临洮的‘东乡槐树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可以这样说,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铺的槐树里。汉墓为陇西李氏作证,《晋书》记载,‘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伯考奔丧,故葬之于狄道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据记载,1929年在这个地方曾经出土了一块特别的铜镜。在秦汉时,只有位居三公以上者才会有这样的铜镜。人们据此推断,这可能就是朝廷赏赐给征西将军李仲翔的。大量的史实已经证明陇西狄道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和郡望,李氏就是从这里走向天下的。“,(三)《老子西行落户甘肃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的定论》,2006年11月19日《甘肃日报》一版《大“道”经纬光华闪耀》一文报道:“老子西游入甘,对甘肃影响极大。专家说,老子之八世孙李昙生四子,长子李崇即老子第九代孙,约在公元前280年作了陇西郡守治所狄道,始为陇西李氏之祖。子孙遂居陇西郡,即今临洮县。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这也表明,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的定论。”……,旅居台湾的学者李牧华先生,潜心研究注释的《百家姓》中指明:“(秦朝)陇西郡—(现在的)甘肃省临洮县”就是李氏的发祥地。著名历史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念海题“陇西李氏在狄道”。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陇西李氏后裔李希平题:“李氏寻根地,临洮古陇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泉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少园先生在《泉州学林》2005年增刊号“陇西文史资料”撰写的《陇西衍派》一文中写:“陇西李氏根在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而其奠基人则推崇秦朝陇西郡守李崇。李崇四世孙李仲翔为汉代征西将军,奉命平叛,战死陇西,“仲翔之子伯考奔家丧,因葬狄道之东川,遂家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这就是李氏定居陇西的开端。李伯考繁衍出来的这一房,人称“狄道房”。福建李氏历史研究会理事长李祖启先生在他撰写的《李氏祖籍根在古陇西今临洮》一文中指出:“李氏均系老子(李耳)裔孙,世代生活在古陇西到汉初,而向外发展与迁徙,但始终没有忘记远祖曾经食采于‘陇西’这个堂号,每个李氏家族到现在其客厅正中还是写着‘陇西郡历代宗亲’的祖先牌位以示祀奉。因此从上所述可以说李氏陇西郡与赵郡李姓其根都是源于古陇西,今临洮。每个李氏成员都应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开发古陇西,今临洮作出贡献而努力。”,2005年12月7日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在接受临洮县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有句话叫作‘天下李氏出陇西’,那么这个陇西,它指的是什么含义呢?它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这些年可以说是大家争论不一,古陇西和今陇西不是一个概念,所指也不是一个地方,古代的陇西是一个大的地域范围,它是指陇山以西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陇西郡的郡治就是狄道县,也就是现在的临洮县。“‘天下李氏出陇西’,那么陇西李氏的祖先,也就是第一代—陇西李氏的始祖,恰好是陇西郡的郡守,也就是说,公元前280年,(秦)设置了陇西郡以后,先秦派李崇作陇西郡的第一任郡守。这李崇就把他的家迁置在狄道来了,在这里繁衍了陇西李氏。在李崇之后,无论是他的孙子李仲翔、李伯考、还是以后的李暠,以及成纪的李广,都是李崇的后人。从李崇到李伯考,也就是从先秦到西汉这么一段时间,陇西李氏就定居、繁衍起来。”,“从地面遗存来讲,在今天的临洮东峪沟,即所谓东川有当时的汉墓群,是当时遗留下来的汉墓群,更重要的是有李氏发迹的村子,即古史上所记载的古槐里。”,“根据史料和这个地面遗存,可以说,‘天下李氏出陇西’的陇西它指的是现在的甘肃省临洮县,即古代陇西郡的郡治狄道县”。“无论从古籍记载,还是从地面遗存来讲,陇西李氏的郡望应该是古狄道,即今临洮,这是毫无问题的。因此,我们可以讲: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
定西市临洮县邮政编码_定西市电话区号_定西市临洮县邮编_定西市... 定西市临洮县邮政编码列表第1页,定西市临洮县邮政编码,定西市电话区号,定西市临洮县邮编,定西市临洮县邮政... |
临洮县连儿湾乡学区_网校首页 临洮县连儿湾乡学区 临洮县连儿湾乡学区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甘肃临洮县的县长和他以下的官员是否有贪污?例如 甘肃临洮县的县长和他以下的官员是否有贪污?例如...这个谁知到啊.你要不去上访省纪委!还敢上访 钱云会就是榜样 你可以反映下 像洮河发电站占用的地,说好要陪... |
临洮县廿铺初级中学 临洮县廿铺初级中学 廿铺初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临洮县洮阳镇北街小学 临洮县洮阳镇北街小学 临洮县北街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临洮县漫洼乡学区_网校首页 临洮县漫洼乡学区 临洮县漫洼乡学区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学区_网校首页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学区 洮阳学区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甘肃省临洮县玉井镇学区_网校首页 甘肃省临洮县玉井镇学区 玉井镇学区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临洮县文峰小学 临洮县文峰小学 临洮县文峰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甘肃省临洮县玉井镇学区_网校首页 甘肃省临洮县玉井镇学区 临洮县玉井镇学区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甘肃省临洮县养正小学_网校首页 甘肃省临洮县养正小学 甘肃省临洮县养正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