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驼石的传说:滔滔黄河流经兰州地段时,穿过小峡和大峡,呼啸而去,留下许多神奇迷人的传说。这些传说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石骆驼的故事。相传木工祖师鲁班当年云游四方,行至皋兰县什川地界时,见这里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当地农民渡河,运输物资十分困难。当时,惟一的渡河工具是羊皮筏子,而羊皮筏子遭遇风浪时,筏毁人亡的悲剧经常发生。知道这种情况后,鲁班遂生架桥便民之念。他先选定什川上河小峡出口地段施工架桥。上河河道狭窄,两岸峭壁悬崖,十分险要,是一个架桥的理想之地。桥址选妥后,鲁班决定靠两岸青石来备架桥的石料。鲁班造桥时,川里常有一妇人带一脖系铜铃铛的小狗为其送饭。每日送饭去时,小狗先跑去报信,妇人赶到时总见鲁班大汗淋漓地坐在山腰青石之上。妇人不解,问其在此何干,鲁班总是用语搪塞。一日,妇人又去送饭。她想,我今日不带小狗,看此人到底在干什么。她悄悄地转过山梁,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平日闷坐在岸边的鲁班正将一头石骆驼赶至河中。他站在驼峰之上,力举巨石,悬空架桥。石驼如小山,昂首挺立,鲁班身长数丈,巨人一般。此情此景,让妇人大吃一惊,禁不住喊叫起来。此时,正是石桥即将竣工之际,岸边妇人一声惊呼,道破天机,石桥崩塌,石料纷纷落人河中。鲁班长叹一声,将架桥用的最后一块石楔扔在岸边,跨上石驼,顺流而去。鲁班跨驼顺流下行至什川下河地段,见大峡峡口狭窄,又是一架桥的理想之地。就在他收驼观察之际,被岸边人们发现。人们蜂拥而至。鲁班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弃驼飘然而去。于是,大河中央只留下一头石骆驼,似中流砥柱,屹立在激流之中岿然不动,成为黄河上的一处自然奇观,至今吸引着众多游人。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如今的什川黄河岸边,那个巨大的石楔依然静卧于石水之间,山崖之上尚有鲁班大师的屁股坐印和汗滴砸出的洞穴。石驼静静地屹立在大峡峡口水中央,阅尽什川千百年的沧桑巨变。近年来,在鲁班造桥之处,一座钢索吊桥和一座巨型拱桥相继建成。小峡水电站也在此兴建。2005年,随着小峡电站首台机组发电,鲁班丢弃的石楔沉睡于河底,只有神奇的骆驼石及其美丽动人的传说,将永留人间。(魏著鑫) (四)县乡公路:1、盐什公路,皋兰县,(1)县域内7.3公里(2)技术等级:三级渣油(3)荷载:汽-20、挂-100,2、水罗公路,(1)全长33.68公里,(2)技术等级:三级渣油,(3)荷载:汽-20、挂-100,3、皋什公路,(1)全长23.5公里(2)技术等级:三级渣油(3)荷载:汽-20、挂-100,4、皋石公路,(1)全长42.2公里(2)技术等级:三级渣油(3)荷载:汽-15、挂-80,5、安高公路,(1)县域内26.5公里,皋兰县,(2)技术等级:四级砂砾(3)荷载:汽-20、挂-100,6、崖中公路,(1)全长27公里(2)技术等级:四级砂砾(3)荷载;汽-15、挂-80,二、包兰铁路,包兰铁路线贯穿全县南北,纵跨县城而过,境内全长64公里,共设置8个火车站,皆为四级客货站,附助设施配备有四三一处和二七四处两个国家储备库,是该县境内唯一通过的长途铁路运输线。三、兰州民航中川机场位距县城43公里。四、车站,皋兰县客车站为三级客运站。 皋兰出土的货布:1987年4月,市县文化部门联合对石洞乡魏家庄汉墓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出土新莽货币一枚,通长4.8厘米,重15.6克,青铜浇制,铜色暗红,质地精良,形态奇美。钱体坚挺浑厚,平首平肩方足,钱身呈长方形,腰微内凹,上首有一圆穿,穿之两面及钱两面都有轮廊,圆穿下至方档有一道凸起的中竖线。钱面模铸篆书钱文“货布”二字,其书体为垂针篆,“势有若针之悬锋芒”,篆法流畅峻削,纤细秀丽,清晰工整,布局匀称得体,皆臻上乘,堪称钱文书体中的一朵奇葩。据史书记载,货布始铸于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是王莽进行第。四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币制改革。此次币改,罢大小钱,铸行货泉和货布,二品并行。规定货币重二十五铢,一布当货泉二十五,亦当暂行留用的大泉五十钱二十五枚。与第一次币制改革相比,此次在货币的造形上彻底改变了第二阶段货币丰满笃实的风格,文字轮廓十分纤秀。王莽进行的币制改革,是世界货币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前后发行四类二十八种货币,其实质无疑是对社会的一种变相掠夺,引起了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强烈不满,也是其政权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莽钱制作工艺非常讲究,有“钱绝”之誉,为后世所称道。货布是王莽后期铸币的代表作,是莽钱中较珍贵的品种。(曾诚奎)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3°32至104°14′,北纬36°05′至36°50′之间,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东临白银市和榆中县,南接兰州市区,西连永登县,北依景泰县。县城距兰州、白银两城均为45公里。地形地貌: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2445米,最低1441米。全县分山地、丘陵、盆地3个类型。 皋兰彩陶:数千年来,皋兰这方土地上生生息息的历代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大量的珍贵文物,就是这种文化的代表之一。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中,尤以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皿最为典型,最具有代表性。文物普查资料表明,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皋兰阳洼窑、中嘴、三川口、糜地岘、蔡家河沿岸、水阜河沿岸、陈家湾、崖J¨及黄河两岸的台地上,就有原始先民刀耕火种的遗物遗存。其主要有:磨制的石刀、石斧、石铲、石凿、石磨盘;加砂的粗质红泥陶罐、陶壶、陶盆;细泥彩陶罐、陶壶、陶钵、陶盆、陶碗、陶豆和陶杯,以及窑址灰坑和灶址等。就出土的诸多物器分析,最早为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继承和沿袭。一般而言,它又可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址在皋兰都有发现,同时,还发现有略晚于马家窑的齐家、辛店类型的文化遗址。在上述五种文化类型的遗址中,所出土的彩陶最具代表性的是双耳彩陶瓮。其高48厘米,腰径33厘米,颈高12厘米,口径12厘米,细泥红陶黑红两彩。饰四大圆圈网格纹、直线平行纹、水波纹和弧线三角纹。纹饰繁而不密,线条流畅明快,造型及制做别致精细。1991年7月,省文物鉴定小组来皋兰,双耳彩陶瓮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陶铃,1956年出土于石洞乡糜地岘。细泥红陶,有穿钮,内有陶制泥球一个,摇动时带有清晰悦耳的响音。这些文物说明,当时栖居皋兰的原始人类,已由原始的狩猎阶段进入驯养家禽家畜、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阶段,并由漂·泊流徙的状态过渡到定居生活,形成了以畜牧业和农业为基础的氏族部落。1987年5月18日,中心乡钱家窑村陈家湾社的村民陈义杯、陈义军等人,在小辛沟口浇水时,发现一处墓葬遗址,出土大小不等的9对半山文化类型的高颈贯耳壶、单耳罐、小口鼓腹瓶、内彩盆、素陶碗等。每对从大小、造型到纹饰都极为一致。以黑红两彩构画花纹,纹饰以平行锯齿纹、弧形三角纹、网纹、波折纹、弧线三角式旋纹为主;制造精美,造型别致。成对随葬器物,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十分罕见。1987年7月,蔡家河沿岸出土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盆两件,为内彩同心圆纹。是皋兰彩陶类型中较早的一例。1982年,省博物馆在阳面窑清理数十座墓葬,多为单人墓穴.有数座合葬墓。就单人墓葬而言,随葬晶多寡不同,这说明当时社会已经产生了贫富分化,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氏族制度已经发生了动摇。在皋兰县境的十余处文化遗址内,已经出土的彩陶多达数千件。由于皋兰县文物工作起步较晚,其中绝大多数收藏于省博物馆和市博物馆,极少部分仍留存民间。(曾诚奎) |
皋兰县人民政府回复网友反映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留言_网易新闻... 2010年07月12日...皋兰县人民政府回复网友反映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留言,毕业生就业 皋兰县 ...皋兰县人民政府 2010年7月8日 点击下方“查看”按钮,进行留言。... |
兰州皋兰县五星酒店-eLong.com艺龙旅行网 兰州皋兰县五星酒店,艺龙旅行网提供兰州酒店详细介绍,兰州酒店最新价格及优惠,兰州酒店电子地图,兰州酒店用户评论.商旅出差,旅游度假,免费预订查询兰州酒店宾馆... |
兰州皋兰县地图 兰州皋兰县地图提供中国境内电子地图搜索查询以及与电子地图相关的个性化服务。...兰州皋兰县地图(大图)同类地图列表推荐 兰州永登县地图 地区:甘肃 ... |
兰州市皋兰县引资33.55亿元全力打造“五个经济园区”-皋兰县|... 兰州市皋兰县引资33.55亿元全力打造“五个经济园区”...皋兰县在当前开展的“百日攻坚抓项目”活动中,坚持把加快“五个经济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 |
皋兰县志-新方志-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本志记述了皋兰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皋兰县小区】-兰州58同城 皋兰县小区频道,是58同城免费为您提供皋兰县小区相关信息及服务,包括租房、二手房、皋兰县小区业主论坛等的皋兰县小区综合平台.您可以在皋兰县小区频道里免费发布和... |
皋兰县教育局 皋兰县教育局 咨询电话:0931-5724060 最新动态 公开课 在线课堂 资料下载... |
兰州皋兰县中考辅导-兰州教育培训网 少儿培训|家教辅导|摄影化妆美甲|您的位置:首页-培训课程-家教辅导-兰州中考辅导<发布课程、询问问题,请您登录>兰州皋兰县中考辅导 暂无数据 推荐学校... |
皋兰县-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皋兰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皋兰)跳转到:导航,皋兰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兰州市下属的一个县。东经103°32’-104°14′,北纬36°05′-36°50′。... |
皋兰县_兰州频道_中国网 皋兰县 皋兰县位于东经103°32至104°14′,北纬36°05′至36°50′之间,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东临白银市和榆中县,南接兰州市区,西连永登县,北依景泰县。... |
皋兰县地图 皋兰县地图,皋兰县地图,皋兰县电子地图,皋兰县交通地图,皋兰县公交地图,皋兰县地图下载,皋兰县旅游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