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区划:据境内出土文物考证,远在六千年前先民即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渐有原始聚落出现。西周初,地属翟。东周隶晋、隶魏、隶秦,更迭频繁。秦统一六国后,全国实行郡县制,于今榆林一带置上郡,在今本县石家湾乡曹家坬附近设阳周县,隶上郡。楚汉战争时,项羽于高祖元年(前206)二月在戏(今临潼县东)分封诸侯,封董翳为翟王,改上郡为翟,境内为翟地。七月,董翳降汉,阳周为西汉上郡属县。新莽时期,王莽改阳周县为上陵峙,仍隶上郡。东汉初,废上陵峙,置肤施县(治所在今绥德附近),本县为上郡肤施县地。建武十八年(42),罢州牧,复置州刺史部,境内属并州刺史部,仍为肤施县地。三国时期,境内为羌胡占据,未置县。东晋时期,境内相继为前秦、后赵、后秦领地。东晋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于奢延水(今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筑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夏国,境内为夏国领地。南北朝时期,境内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所辖。北魏始光元年(424),境内属夏州辖。北魏中叶,在今子长、延川县交界地带设朔方郡魏平县,境内为魏平县地。神龟元年(518),在今县东北部设城中县(治所在今子洲境内),境内分属城中、魏平两县。北周,境内为延州城中、魏平县地。隋代开皇元年(581),城中县避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称城平县,治所东迁30里(今清涧县境内),境内仍属城平、魏平两县,隶延州。大业三年(607),延州废,置延安郡,境内为延安郡辖地。大业十三年(617)八月,延安、雕阴诸郡降唐,境内属唐。唐代武德元年(618),大并州县,分天下为15道,境内为关内道延州延川县地。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境内为上郡延川县地。五代十国时期,境内相继为后梁、后唐辖,隶延州。北宋初,设路以辖州,境内隶郎延路延州,仍为延川县地。至道年间(995~997),境内被两夏占据。康定元年(1040),升安定寨为安定堡。庆历元年(1041)设丹头寨(在今史家畔乡丹头村)。元符元年(1098)在安定堡西北置殄羌寨。崇宁元年(1102),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政和八年(1118)更名制戎城。正大三年(1226),升绥平、怀宁、克戎3寨为绥平、怀宁、克戎3县,今本县南沟岔乡属怀宁辖,余为延川县地。蒙古宪宗二年(1252),升安定堡为安定县,属延安路辖。至元元年(1264)析置丹头县,至元四年(1267)撤丹头县并入安定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延安路为延安府,本县属延安府绥德州辖。清代实行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制,本县为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属县。民国二年(1913),省下设道、县两级,本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二十二年(1933),道制废除,县直属于省。二十三年(1934)八月,中共陕北特委在涧峪岔区景家河村建立陕北第一个县级政权——安定县革命委员会,十月,更名为赤源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十二月改称赤源县苏维埃政府,为陕北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与南京政府陕西省安定县政府并存。二十四年(1935)二月,秀延县苏维埃政府在境内建立(治所在今玉家湾镇柳树沟村,1937年10月并入边区安定县)。同年一月底,陕北省在境内白庙岔(今属安塞县)成立。同年四月,西北工委在安定县西北和安塞县北部筹建重远县(未公开),五月,在此区域建立子长县(1937年10月废)。赤源、秀延、子长3县隶属陕北省。同年九月,赤源、秀延、子长3县隶属陕甘晋省。十月,瓦窑堡市(县级建置)建立,亦隶属陕甘晋省。十一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瓦窑堡遂成中国革命的红都。西北办事处成立后,赤源、秀延、子长、瓦窑堡4县市属陕北省辖。二十六年(1937)九月,边区安定县与陕西省安定县在境内并置,边区安定县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直属县。二十九年(1940)二月二十九日,陕西省安定县政府撤离,境内属边区安定县辖。三十一年(1942)五月一日,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沿用至今。建国后,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2日发布划分区域命令,本县为绥德分区辖县。1956年10月5日,本县划归延安专署辖。1958年11月,安塞县治撤销,原安塞县北部地区划入本县,1961年6月复归安塞。子长县辖8个镇、5个乡:瓦窑堡镇、杨家园子镇、玉家湾镇、安定镇、马家砭镇、南沟岔镇、涧峪岔镇、李家岔镇、热寺湾乡、史家畔乡、栾家坪乡、余家坪乡、寺湾乡。共有354个村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7万人。 农业状况:全县农业用地158.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7万亩,百万方以上水库3座、淤地坝932座。粮食生产以谷子、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粮食总产8.55万吨。以养殖为主的草畜业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产值达1.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薯业、梨果、棚栽和蚕桑等补充产业迅速壮大。建成优质牧草基地40万亩、畜牧大乡5个、养殖大户659户,舍饲羊子存栏8.1万只,生猪存栏9.46万头,大家畜存栏1.5万头,形成了较完善的畜种改良、饲草饲料加工和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薯类良繁基地,薯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洋芋之乡”;全县梨果面积13.5万亩,梨果总产达1.53万吨,其中水晶梨3万亩,建成陕北地区最大的水晶梨生产基地;实现了“万棚县”目标,蔬菜种植品种达22类69种,蔬菜总产7.8万吨;优质桑园发展到5万亩,年养蚕能力达9500张。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1998年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2000年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县、全省苗木基地县。1999年以来,全县累计退耕还林(草)93万亩,与1998年相比,治理程度由10.05%增加到34.2%,林草覆盖率由6.16%增加到29.95%,生态环境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新貌开始显现,以205省道沿线为主的4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成为全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子长薯业:子长马铃薯种植始于清末,民间除作副食外,多用于牲畜饲料。民国时期,开始用马铃薯制作粉条(俗称洋芋粉条),但因数量少未有大的发展。建国后,在人民政府大力推广下,马铃薯在子长广为种植。1999年建起了448.6平方米的无菌实验楼—座,良种繁育温室5座,无立柱网棚2座,建成了优良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对46个品种作适应性对比试验,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种植的早大白、津引8号(费鸟瑞它)、克新1号、万斤薯、东北白、夏波蒂、克新2号、忻革6号、坝薯10号。2000年种植马铃薯60万亩,实现薯业总产值2.09亿元。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精淀粉成为延安市大宗外贸商品。子长马铃薯薯皮光滑、薯形正规,大而整齐,芽眼浅,薯肉细密,淀粉含量高,有适口性好、抗病性强、生理退化慢、富含营养等特点。1995年4月,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产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村部联合主办的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会上,子长县被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洋芋之乡”。子长县淀粉厂生产的“秀延”牌马铃薯精淀粉1995年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暨陕西省第四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金奖。 历史沿革:子长县历史悠久,禹贡时属雍州之域,商末为翟地,春秋归白荻,战国属魏,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设阳周县,北魏改城平县,唐沿隋制,宋元宪宗二年设安定县,明清一直相沿。1935年苏维埃政权诞生分设赤源、秀延两县,1936年废赤源设安定,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远在六千年前,人类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境内始设阳周县,嗣后几经变迁,到蒙古宪宗二年(1252)设立安定县,历经元、明、清三代,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分设赤源县,二十四年(1935)设秀延、安定、子长瓦窑堡四县(市)、三十一年(1942)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子长县沿用至今。子长自古为“边镇之咽喉,西塞之要径,秦关之保障”,战事纷繁地瘠民贫为突出的历史特点。在素有中国革命“红都”之称的子长瓦窑堡召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和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中共党校、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先后在此创办。在子长的历史上人文蔚起,素有陕西将军县之誉,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本籍有7064人参加人民军队,1149位仁人志士献身革命。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为进行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确凿证据。全县有文物点435处,馆藏文物141件,其中瓦窑堡革命旧址,子长烈士纪念馆已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第二个敦煌”的安定钟山石窟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柏山黄帝陵遗址、阳周故城遗址等亦引起了史学家的关注。子长县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4年,以谢子长为代表的献身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就在此活动。1931年至1934年,陕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赤源县苏维埃政府在此诞生,至1935年4月境内大部分解放,并与延川、安塞、保安(今志丹)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中共陕甘晋省委、西北军委曾移驻瓦窑堡。特别是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期间,这里又成为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西北军委(中央军委前身)的所在地。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王稼祥、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指挥中国革命斗争。这一年11月底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席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的决议》和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在政治局会议之后毛泽在党的政治活动学习会议上,又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同时,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瓦窑堡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著名的十大纲领。瓦窑堡会议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基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进抗日高潮的到来。此后,党中央又指挥红军进行了著名东征和西征,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瓦窑堡7000健儿奋勇参军,史册上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149名,哺育了以谢子长为代表的十位将军和一大批革命英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光辉灿烂历史篇章,瓦窑堡由此成为闻名于世的红都。现在“瓦窑堡会议”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故居等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经典旅游地之一。虽然这些已成为历史,但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
子长县打人案图片【子长县打人案图片资料】_爱意汽车 子长县打人案、子长县、打人、子长县打人、图片、打人案,汽车,最新价格,汽车报价,二手车买卖... |
子长县旅游景点推荐,子长县景点介绍_51766旅游网 子长县旅游景点频道,提供子长县旅游景点的介绍和攻略,并可以通过景点类型、出游类型、交通方式、浏览项目、地理位置来选择适合您出游的旅游景点。... |
延安市子长县邮政编码_延安市电话区号_延安市子长县邮编_延安市... 延安市子长县邮政编码列表第1页,延安市子长县邮政编码,延安市电话区号,延安市子长县邮编,延安市子长县邮政... |
陕西“城管”因打伤高考学生被停职_网易新闻中心 2011年06月07日...核心提示:西安子长县一对正在备战高考的兄妹,在替父亲照看水果摊时,因为抓住三轮车不 松手,被声称“你们还敢暴力抗法”的城管打伤。... |
陕西子长县人民剧团(0911-) 本页资料是陕西子长县人民剧团的初步介绍,还有陕西子长县人民剧团的详细地址:瓦窑堡镇大操场,子长县人民剧团的联系电话:0911-,联系人:。随着我们工作人员的努力,... |
子长县李宁专卖店 子长县李宁专卖店 子长县李宁专卖店... |
子长县宇航电脑培中心 子长县宇航电脑培中心 子长县宇航电脑培中心... |
西安去子长县的车号 还可以在延安转车哦城北客运站和三府湾车站都有,不过城北客运站车比较集中。主要是去延安、榆林的长途车。哪个朋友能告诉我去陕北子长县怎么坐车,谢谢... |
陕西子长县的黑暗_天下杂谈_腾讯论坛 陕西子长县的黑暗_天下杂谈_天下杂谈_论坛...我爸爸开车将杜浩、杜慧玲(系杜浩母亲)、刘玉合等四人从子长县南门拉到了子长县火车站,本来是20元的出租车费,... |
子长县广播电视台>>首页 子长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08-0408-04 交通干线03-2603-2603-26... |
子长县“三问”工作让12319热线成为城管人和老百姓的沟通桥梁 延安市纪委出台《延安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问廉问效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之后,子长县城管局按照县纪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单位的具体工作实际,积极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