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铜仁地区电子地图 > 铜仁市电子地图
=== 铜仁地区铜仁市电子地图 ===
=== 铜仁市资讯概况 ===
铜仁交通:铜仁交通以前相对落后,但近年来不断得到改善,“铜仁凤凰机场”原名“大兴机场”,始建于1958年,“铜仁大兴机场”2001年7月复航,“大兴机场”即更名为“铜仁机场”。近年贵州和湖南共同开发规划扩建机场,由于用到湖南凤凰的土地,所以更名为“铜仁凤凰机场”。2009年10月,中国民航总局批准铜仁机场更名为“铜仁凤凰机场”,这样有助于靠凤凰的知名度来让更多人也知道铜仁,共同发展使用,不论姓黔或是湘,开有贵阳、重庆、广州等航线,客流量逐年增加,渝(重庆)怀(怀化)铁路通过市区,目前已经通铁路几年时间,在这之中铜仁的发展速度加快,火车站广场的建设,市区道路的“白改黑”工程都已经开始施工,使得城市道路更大气更宽阔,城市建设也因此更快更好,玉(屏)铜(仁)高等级公路早已通车,现在玉屏至铜仁的高速公路与杭州--云南瑞丽的高速公路铜仁段也已经动工修建,除此之外,渝怀铁路的复线也将修建,并进入铜仁市区,另外铜仁至玉屏的城际铁路也在前期调研当中,到时候铁路在玉屏与新建的沪昆高速铁路并轨。市区还有船舶在锦江驶行,大多都是从市区上船开往市区旅游景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的旅游船只,铜仁的交通正在努力一步一步完善中。
铜仁特色:说到铜仁的特色,那就是一年一次的传统龙舟赛啦!为的是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打造铜仁市传统体育品牌,丰富市民文体生活,扩大西部名城、“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的社会影响,展示我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独特旅游环境,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铜仁市与国内、国际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促进铜仁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在铜仁已经举办了两届国际龙舟比赛,2009年6月荣获“中国传统龙舟之乡”,并且成为龙舟比赛项目培训基地,基地着力建设之中。
铜仁人物:梅济鼎(?-1856),清朝贵州铜仁人。清道光时举人。因痛恨苛征,于咸丰五年(1855)10月与徐廷杰在铜仁率众起义,攻占铜仁府文武衙门,击毙知府。随即与江口刘世美、印江田宗达等相呼应,率众再次起义。他们以反“折征”为口号,头带红巾,故称“红号军”,梅济鼎为红号军首领之一。红号军士气旺盛,连陷松桃、思南、石阡、印江、玉屏、青溪等城镇,并向湖南进军,义军民展到万余人。咸丰六年(1856)正月,湘军攻占铜仁。在激战中,梅济鼎等英勇牺牲。周逸群(1898-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字立凤,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人。周逸群于1898年出生在铜仁,7岁入铜仁城南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博览群书,尤其喜爱中国历史,格外崇拜著名历史人物。他的作文《诸葛亮辅汉于蜀论》被评为全校优秀文章,刊于《南明杂志》。周逸群还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拥护贵州独立,被喻为“有抱负的青年”。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赴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北伐战争时,率宣传队到贺龙部队,经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二十军第三师师长。1928年1月,奉命与贺龙一起来湘鄂本西地区创建工农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红军第六军政治委员,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等职。领导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敌伏击,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三岁。时至今日,洪湖人民仍然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洪湖水上长莲苔,莲苔年年把花开,莲花时开时又谢,烈士鲜花永不败。”表达对周逸群的无限哀思。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周逸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戴秉国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部长。男,土家族,1941年3月生,贵州铜仁印江人,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廖锡龙男,汉族,1940年6月生,贵州铜仁思南人,1963年2月入党,1959年1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上将军衔。现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95.07——2002.11,成都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99.09—2001.09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专业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2.11——2003.03,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2003.03——,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铜仁资源:铜仁土地广阔而富饶,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宜人。主产水稻、玉米、红薯、洋芋、大豆、油菜、花生、烤烟、西瓜、甘蔗等。滑石乡大米以其为米质优良、食味清香爽口而著名,明清时期曾被列为“贡米”。改革开放以来,铜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大抓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在大抓农业综合开发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农村的重要支柱。在改革开放强劲东风推动下,铜仁市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沿着“依托城市夯实基础,强工、重农、促商、科技教育兴市”的奋斗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尽快把铜仁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商贸、旅游、文化等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铜仁民族:铜仁还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居住着土家、苗、侗、仡佬、满等少数民族。每年春节期间,花灯、茶灯、龙灯以及打金钱杆、踩高跷等民间舞蹈表演多姿多彩。铜仁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汉、侗、土家、苗、瑶、回、仡佬、布衣、满、壮、蒙古、水、傣、白、维吾尔、黎、藏、京、畲、朝鲜、哈尼、高山族等25个民族。1996年,2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72853人(其中:侗族82448人,土家族52038人,苗族34265人,瑶族1453人,回族1163人,其他少数民族1486人),占全市总人口303468人的56.96%。侗族,自称为“干”(gaeml),或“余”(jeml),也有些地方被称为“金佬”(jemllaox),“金铰”(jemljaox)、“金坦”(jemltanx)。汉族称之为“侗家”。《明史纪事本末补编》载:峒人“散居戕可、沅溪之界,在辰、沅者尤多”。近代境内侗族来源,主要是从湖南新晃、芷江和贵州天柱、三穗、玉屏,岑巩等地迁徙定居,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侗族分布遍及城乡。1996年侗族总人口数为82448人,占全市总人口数303468人的27.17%;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172853人的47.70%。1988年,聚居在100人以上的侗族村寨共有110个。1996年,7个民族乡中,桐木坪侗族乡:侗族3324人,占全乡总人数8753人的37.98%;鱼塘侗族苗族乡:侗族14319人,占全乡总人口19773人的72.42%;大坪侗族土家族乡:侗族11424人,占全乡总人口21053人的54.26%;和平土家族侗族乡:侗族2254人,占全乡总人口9507人的23.71%;滑石侗族苗族乡:侗族4009人,总全乡总人口18625人的21.52%;瓦屋侗族乡:侗族5882人,占全乡总人口10354人的56.81%;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侗族1771人,占全乡总人口4144人的42.74%。侗族主食大米,兼食玉米、小麦、红薯、小米、高梁等杂粮和四季瓜果蔬菜。灾年或歉收年份,挖取葛根和蕨根,加工成“葛粑”和“蕨粑”,借以渡过灾荒。侗族好吃牛肉、猪肉、鱼虾及酸、辣味等食物;喜将青菜、肉、鱼腌在瓦坛或木桶里,其味酸辣,醇芳可口,是款待宾客上品。男子嗜酒,喜吸草叶烟。酒多以糯米酿制,度数不高,但酒性持久;有的不经过蒸馏,连酒带糟一起饮用,名叫“甜酒”。特别是年节,油茶和甜酒都是待客不可少的食品。高山区侗家男子,冬天喜好上山打猎和“安山”(以铁制器具,捕套野猪,山羊、山兔等野物),以备食用或“赶场”出售。居住在溪河边的男子,喜好捕鱼捞虾,补充肉食。妇女、小孩喜好采集磨菇和摸捞螺蚌。同时,喜好吃水豆腐、菜豆腐、渣豆腐,并以豆腐制作白净、细嫩、味美、汤鲜而著称。男女青少年多喜饮用泉水,长者常在家中“火塘”边用土罐煨煮山茶水,其味苦涩回凉。侗族喜以族聚居,有一姓一寨或多姓聚居等类型。村寨多建于依山傍水的地方,其周边和住户环境,风景幽雅,多种植果树、竹木,饮用泉水方便。旧时住房建造,多为过道式木结构的“开口屋”(又称“吞口屋”)平房¨常见为三间并列,五间并列的则较少。居中的一间为“中堂”(俗称“堂屋”),面壁内缩一柱形成“吞口”,一般用来作休息、待客和办理喜庆婚丧的地方。堂屋内不铺设地楼板,其正壁设供奉神位和祖先的神龛;后间屋内置火铺,火塘中架放铁三角架,是四季烩膳和冬天取暖的地方。堂屋两侧为卧室(一般铺有地楼板防潮湿),房室两头搭有偏厦,一头做厨房,一头为牲畜圈。同时,多建有半楼房和吊脚楼。半楼房择地形而建,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即“吊脚楼”,古称“干栏”,结构简单,形式美观,这样的建筑住房适应于山区陡坡陡坎的地势。瓦屋乡、瓮慢乡一带,建造吊脚楼于房前一侧或两侧,楼柱雕有鼓锣圈,设四合门,装“寿”字格窗子。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作之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是炊饮、取暖的地方。神龛置“祖宗”牌位,两侧为安寝卧房。“干栏”楼房之下,安置石磨或石碓,堆放柴草农具和杂物或饲养牲畜,房前多有小晒坝。现在侗乡村落中,砖木结构、水泥砖房或新式楼房,日渐增多。侗族衣服布料,多用自种的棉花、青麻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麻布,绸缎多作盛装;喜着青、紫、蓝、白、浅蓝等色衣服和金银、羽珠配饰。其装束,据史书记载,宋时,“男未娶者,以金鸡一羽插譬”,“女以海螺数珠为饰”;明代,侗人“男人科头跣足,或趿木履”,“妇女之衣,大襟短裙,裙作细褶裙,后加一幅,刺绣杂纹如缓,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用银线贯次为饰,头髻梳于后”,“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织花细如锦,斜缝一尖于上为盖头,脚趿无跟草鞋”。清代文献也有类似描述:侗人,“椎髻,首插雉尾,卉衣”;“罗汉首插雉羽、椎譬,裹以木梳,着半边花袖衫,有绔无裙,衫最短,裤最长。女子挽偏髻,插长,花衫、耳环。手镯与男子同。有裙无绔,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以银缀缀之,男女各徒跣”。至近百年,始有改变,不同地区又各有殊异。清代境内内黑岩、大坪、牛场坡—带,侗族男子穿长衫套背心褂子,下穿宽口长裤,头留长辫,脚穿双梁布鞋。妇女穿栏干衣,胸前挂绣球,束腰带,头包帕,脚穿绣花鞋。民国年间,服饰有所改变。中青年男子穿对襟衣,白布腰长裤,老人穿长衫,束青色布腰带;脚穿草鞋,冬天膝下缠绑腿。妇女穿无领衣、长裤,腰束小围兜(绣有花卉、图案),包头帕,脚穿绣花鞋。妇女发式,分梳两边,头包纯白帕,有的包青丝帕。喜佩带银饰,如项圈、项链、手镯、指、耳环、银花、银冠、脚圈。富有人家,有的还佩戴金饰。解放后,境内侗族服饰,逐渐与汉族无大差异。侗族家庭,大都是一夫一妻父系家庭。儿子成婚,生育儿女以后,便与父母兄弟分居,另建立小家庭。惟有独子与最小的儿子,父母与之共同生活在一起,也有祖父母、父母、儿子“三代同堂”,乃至“四代同堂”的中等家庭和大家庭。独身或同代的小家庭,为数极少。只要分居立业,父亲即为一家之长,掌管全家经济及处理日常事务,父死子幼,则由母亲持家。家庭财产,旧时通常由男子继承,女子享有母亲的陪嫁田地以及自积的财物。有女无儿或儿女全无者,其产业可招婿或立嗣继承,房族无权过问。绝产则按“有房归房,无房归戚,无戚归众”的旧习处理。分家时,一般要请舅父及家族到场。除作为陪嫁的财产外,所有财物、耕畜、房屋,概由儿子均分,也有先给父母、长兄留下“养老田”、“长兄田”以后,再行分配。
铜仁市第五小学_网校首页
铜仁市第五小学 铜仁市五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_网校首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铜仁市欢迎您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邻湖南,北接重庆,南抵本省万山特区、玉屏,西连本省江口、岑巩,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武陵山区中段,跨东经109°50'30"至109°...
铜仁市-行政区划网 www.xzqh.org
铜仁地区铜仁市 2010-12-30铜仁市概况 2011-03-01 2011-03-01铜仁市历史沿革 2010-12-202009年铜仁市行政区划 2010-12-201997年铜仁市行政区划...
铜仁市-孵化机生产制造 010-62475888 62476988
贵州省铜仁市:云场坪镇...
铜仁市长坪乡希望小学_网校首页
铜仁市长坪乡希望小学 铜仁市长坪乡希望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铜仁心理咨询 铜仁市健康心理教育培训中心-网邻通
铜仁心理健康中心简介 铜仁市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成立于2009年8月,是铜仁心理咨询行业中成立较早的一家公司,至今已是资深的咨询机构了。我中心从尊重现代人多元价值观...
铜仁市尤鱼铺小学_网校首页
铜仁市尤鱼铺小学 铜仁市尤鱼铺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铜仁市谢桥逸夫小学_网校首页
铜仁市谢桥逸夫小学 铜仁市谢桥逸夫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贵州铜仁市利用“空中课堂”服务作风建设-搜狐滚动
2011年06月01日...今年以来,贵州铜仁市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采取播放课件、教学授课等有效措施,真正做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铜仁市
铜仁市 数字铜仁数字贵州数字中国数字地球中国城镇社区中国新农村申请超级自主网站 当前位置:铜仁地区铜仁市 行业门户网站导航铜仁地区铜仁市 街道社区(乡镇村)...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