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戏曲:在临洮,民间戏曲演唱较为盛行。每逢节日,城乡群众有搭台唱戏的习惯,剧种有秦腔、眉户、小曲等,尤以秦腔更为普及。临洮“福盛社”秦剧团,约成立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该社负责人,建社至辛亥革命(1911年)是李草包(绰号),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期间是马虎臣,抗日战争至1949年是张海青。新中国成立后改名艺术剧社、民乐剧团、临洮地区秦剧团、临洮县秦剧团。80余年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演员,在嗓音、表演、做派、功底方面,各具领风韵,驰誉一时。在农村,以戏曲爱好者为核心,邀请剧团名角来指导,组成了许多业余剧团,每逢节日登台演唱,活跃农村文娱生活,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还有以民间曲艺为主的“社火队”,演唱一些折子戏,诸如《孟姜女哭长城》《小放牛》《小姑贤》《长亭会》《张连卖布》等。 五、临洮是陇西李氏寻根敬祖圣地:漫长的李氏岁月中,李氏已经发展到一亿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姓氏,今天在临洮也有不少。现在临洮的56万人口中,有8万人姓李,占全县人口的七分之一。整个临洮境内,以李姓命名的村庄达76个,可以说遍地都是“李家庄”。仅仅是“李家湾”就有10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村庄叫纸坊李家、窑头李家、瓦坊李家、大户李家、小户李家、单庄李家、河下李家等等的名称。现在临洮仍保存李氏元祖李耳(老子)飞升地凤台、陇西李氏祖居地槐里村,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作陇西郡守时兴筑的战国秦长城遗迹,现存最早的陇西李氏祖坟—西汉太尉李仲翔家族墓群(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凉武昭王李暠衣冠冢、唐西平王李晟父左金吾卫将军李钦墓等遗址及“陇西李氏”根在狄道的诸多墓志铭等史料。2005年12月,由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审编,根据大量史料和遗址考证后,临洮是陇西李氏祖籍地已编入甘肃史话丛书《临洮史话》一书,2007年4月也收编入《甘肃史话》。由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写入史册。狄道是李氏陇西房的始居地,陇西李氏在此繁衍,兴起,登上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舞台,创下了盛唐伟业。纵观中国古代史,“自贯狄道,布在方策”的李姓帝王有27位(西凉李暠父子三王,唐朝李渊家族21帝,南唐李昪祖孙三帝)籍贯狄道的宰相12位(北魏2人,唐朝10人),至于狄道籍的侯王将帅、郡守县令和文化名人更是数以百计。所以,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定四海望族时,“以(陇西狄道李)宝等为冠”;宋代,就有“故言李者称陇西”的定论;今日,海内外的李氏后裔仍以“陇西堂”为堂号、自己祖先源于“陇西”为荣。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经过10多年的研究,通过广泛宣传,加强了同海内外李氏宗亲社团及后裔的联系、交流,使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真正认识到,临洮就是陇西李氏发源地,因此到临洮来寻根祭祖的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逐年增加。沈阳李氏李铮弟兄自2001年8月来临洮寻根后,为李氏故里临洮敬赠了一尊老子(李耳)雕像。2006年有南京的韩国籍的李氏后裔一行三人;有福建闽南李氏宗亲联谊会一行13人;福建长乐陇西李姓海外宗亲联谊会一行16人;2007年江苏常州李氏;2008年江西省丰城市李氏;新加坡李唐宗室后裔李传业等来临洮寻根敬祖;他们有的给本会捐助了资金。有的赠了李氏族簿等资料。另外同我会来信联系;打电话互相交流资料;准备来临洮寻根的还有北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山东等地的。多年来通过联谊,寄发资料,收到各地李氏宗亲会赠送的李氏族谱有十多种。大多数李氏族谱中,关于李氏先祖的记载上,都写有“西汉太尉李仲翔葬于狄道东川”,这同本会研究的史料,临洮现存李氏先祖遗址是一致的。这进一步证明,古陇西即今临洮,甘肃临洮就是陇西李氏之根,真正是陇西李氏寻根敬祖之地。 历史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洮河鱼:洮河是条无污染的河流。纵贯临洮115公里,沿岸有大小鱼池众多,养鱼水面120多亩,洮河鱼类繁多,品种多样,以金片鱼、双唇嘴鱼最为驰名。洮河鱼膘肥肉鲜,刺少质嫩,富含蛋白质,烹为菜肴,趁热上桌,滋味腴美,鲜香滑嫩,上口柔糯,余味浓香,风味独特。洮河鱼除了池养之外,还可在洮河中垂钓或网捕,犹以冬季砸冰网捕为主要捕捞方法。正如清代著名诗人吴镇在诗中写的:“冰鳞穿鰋鲤,野味买麇麚。”,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三十七年),秦穆公用由余之谋,西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古临洮县(今岷县)就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接受商鞅主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其中就包括临洮县。史记中最早出现临洮县名在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秦王政21岁,王弟长安君成蛟将军率军攻打赵国时反叛,死在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北朝西魏文帝(公元535-552)改临洮县为溢乐县,并置岷州。从公元618年(隋恭帝义宁二年)以后,以“岷山”得名的岷州逐渐成为今岷县的名称沿用至1913年。临洮县名不再使用,直至狄道县改称临洮县。: 历史人物:李暠: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为东晋时期的西凉武昭王李仲翔之第十九代孙。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政权的建立者。李暠年轻时就聪明好学,抱负远大。《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称他“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李暠建立了西凉政权以后,鉴于境内数遭战乱,州郡地广人稀,急需补充人力,恢复生产,发展国力,所以大力安置流民,为之设立侨郡县,并积极实行屯田。他对前秦苻坚迁徙至敦煌的万余户江汉移民和自发流入西陲的7000余户中原流民,予以妥善安置,分与田地,资其耕稼。李暠不仅是一位胸怀“统一大志”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赋作家。《晋书》本传说:“自余诗赋数十篇”,传中提到的《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在文辞绮丽方面不亚于当时中原和南方的作家,在感情豪迈方面又迥异于他们。现在仅存的《述志赋》,以清新温厚的笔调,抒发了他幼年时希望隐居、不慕荣利的志趣;以诚挚热烈的感情,表白了自已因家世关系,愿在前凉政权下有所建树的抱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辞赋中,李暠的《述志赋》算是一篇佳作。李暠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诫子书》《上东晋朝廷表》都是当时的散文名篇。临洮城北关曾有他的衣冠冢,并有墓碑,今已失。 |
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_网校首页 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 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甘肃临洮县的县长和他以下的官员是否有贪污?例如 甘肃临洮县的县长和他以下的官员是否有贪污?例如...这个谁知到啊.你要不去上访省纪委!还敢上访 钱云会就是榜样 你可以反映下 像洮河发电站占用的地,说好要陪... |
临洮县廿铺初级中学 临洮县廿铺初级中学 廿铺初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南屏镇[甘肃省临洮县]_互动百科 南屏镇[甘肃省临洮县]简介,南屏镇[甘肃省临洮县]沿革,经济状况,南屏镇[甘肃省临洮县]基础设施,南屏镇[甘肃省临洮县]小城镇建设,旅游开发,南屏镇[甘肃省临洮县]地理... |
临洮县洮阳镇北街小学 临洮县洮阳镇北街小学 临洮县北街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临洮县人民医院 年甘肃省国民政府委派杨作华医师在临洮县东山根组建的临洮县卫生院是临洮县人民医院代表的前身年临洮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关心医院年更名为临洮县人民医院的心... |
临洮县太石镇太石小学_网校首页 临洮县太石镇太石小学 临洮县太石镇太石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定西市临洮县邮政编码_定西市电话区号_定西市临洮县邮编_定西市... 定西市临洮县邮政编码列表第1页,定西市临洮县邮政编码,定西市电话区号,定西市临洮县邮编,定西市临洮县邮政... |
甘肃省临洮县玉井镇学区_网校首页 甘肃省临洮县玉井镇学区 玉井镇学区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学区_网校首页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学区 洮阳学区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临洮县文峰小学 临洮县文峰小学 临洮县文峰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