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4亿元,增长27.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1亿元,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88万元,增长12.7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309元,增长18.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增长8.29%。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作物播种面积104.69万亩,增长9.34%。粮食总产量17.05万吨,增长1.82%。三大支柱产业、六大农产品基地稳步发展。蔬菜面积达到31万亩,其中无公害面积26万亩,日光温室5.1万亩;户营规模养殖业快速发展,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76.5、55、465万头(只);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迅速,枸杞面积达到2.9万亩,大枣1.8万亩,苹果1万亩,籽瓜8.9万亩,小口大枣、大庙香水梨分别获得全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会金、银奖,枸杞、大枣被评为“甘肃省十大名果”。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迅猛,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户,发展订单农业5.55万亩。新农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以整修乡村道路、整治环境卫生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村容整洁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937.1万元,硬化村庄道路96公里。劳务输转工作快速发展,向省内外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2.81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2亿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89亿元,增长2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25亿元,增长29.84%。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增加值14.69亿元,占GDP的51.93%,增长18.2%。刘川工业集中区纳入白银“一园三区一基地”重点建设区域,国鼎奶牛、金华塑料、金源淀粉、佳易化工4户企业入驻建设。银三角开发区环境治理初见成效。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全面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万元GDP能耗降低4.4%,万元GDP电耗降低3.6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01%。 节庆活动:七夕节: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哈思风姿:哈思山位于靖远县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群峰巍峨,山峦逶迤,气势磅礴,雄伟壮丽。它北临黄河,南连兴堡子川,绵延百余里,俨然一道天然屏障,横峙祖国西北大地。在其支脉松山、太和山、大峁槐山之上,履盖着大面积茂密的原始森林,驻足远眺,但见郁郁葱葱,景致绰约,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突兀眼前,诱人遐思,令人神往。若身临其境,只见古树参天,灌木丛生,苍松翠柏,挺拔俊秀,清风袭来,林涛阵阵。哈思山林区不仅是县境内稀有的原始森林景观,也是甘肃省面积较大的水源涵养林,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自汉武帝时代起,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宁夏进入甘肃靖远境内,曾穿越哈思山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历史上有名的北卜、大口子、小口子等黄河古渡口,以及闻名于时的古驿站哈思堡就在其北麓。这里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汉唐墓葬,保存有唐代古城、明代长城及烽燧等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哈思,是蒙古语“玉”的意思。哈思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为境内第一峰。在其东侧便是雪山,因山顶积雪深厚,常年不消,远远望去,银光闪烁,蔚为壮观,有“雪岭堆银”的誉称,为靖远古八景之一。康熙《靖远志》记载:雪山,在北一百二十里,西距黄河,南接分水岭。峰峦层列,岩壑横峙,松柏严茂,鸟兽蕃庶,积雪冬夏不消。遥望清岚素雾,亦一方之名胜也。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及三十五年(1556)侍御苏州人宋贤、詹理阅兵靖远黄河边,曾游此山,题诗纪胜。 历史概况:靖远市建置年代久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辖域多有变迁,隶属称谓频易。战国以前,靖远境内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羌人和戎人所占据,战国末期,秦于公元前271年灭义渠戎,置北地郡,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靖远境域始划入秦国版图。秦代靖远仍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靖远境内始置祖厉(今靖远)、鹑阴(今白银市平川区)二县,属安定郡(汉时从北地郡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为靖远县级行政建制之开端。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时期,祖厉县治南迁,鹑阴县改为鹯阴县,属武威郡。三国时期,属魏国武威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将祖厉县南迁,置陇东郡。前秦于鹯阴县地置平凉郡。西秦属苑川郡(今甘肃榆中县)。南北朝时期,北魏置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鹯阴县属之。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隋朝时期,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唐代初期,改会宁县为西会州,后复为会宁县,属关内道。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因足食故改会州为粟州,当年复为会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置乌兰、会宁二县属之。广德年间以后陷入吐蕃,更名汝遮。北宋时期,西夏国曾两度攻陷靖远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修筑会州城,置敷川县。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敷文县,属泾原路。南宋时期,先后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县为保川县。元代,仍为会州,属陕西行省巩昌府。明代初期,裁会州,于迭烈逊(今白银市平川区)设巡检司戍守。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裁迭烈逊巡检司,置靖虏卫,属陕西行省都指挥司。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属巩昌府。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靖远卫并入陇右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靖远卫为靖远县,属巩昌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甘肃省设七道,靖远县属兰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61年,隶属定西地区。1961—1963年,划归白银市管辖。1964—1985年,复属定西地区。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成立,靖远县复归白银市管辖。 |
靖远县纺织小学_网校首页 靖远县纺织小学 靖远县纺织希望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靖远县西关小学 靖远县西关小学 西关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靖远县人民政府网 3179-34.html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靖远县特色食品靖远羊羔肉啊特色食品这里有,http://www.ditubaidu.com/class/?3179-34.html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靖远县东升中学 靖远县东升中学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靖远县志·人物篇》编纂方案_杜树泽_新浪博客 《靖远县志·人物篇》编纂方案_杜树泽_新浪博客,杜树泽,《靖远县志·人物篇》编纂方案根据《靖远县第二轮修志工作规划暨〈靖远县志〉编纂方案》的有关规定,结合靖远... |
靖远县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惠风和畅暖民心 2011年06月07日...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 近日,靖远县将涉及粮食直补、农村低保等28项惠农政策有关事项编印成册,即将发放至农户家中。... |
靖远县东升初级中学_网校首页 靖远县东升初级中学 靖远县东升初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靖远县旅游图片_靖远县风景图片_靖远县旅游照片-九游网 www.... 靖远县风景图片,靖远县旅游图片,靖远县旅游照片,靖远县旅游风景图片...白银>>靖远县>>图片库 靖远县旅游图片 靖远县风景图片 靖远县旅游照片... |
靖远县政府-甘肃白银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甘肃白银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县区动态>>靖远县政府 靖远县政府 市长助理黄强来我县调研[2011-06-07 浏览 70]... |
靖远县第一中学_互动百科 靖远县第一中学-靖远县第一中学简称靖远一中,创建于1942年,初名为靖远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更名为靖远中学,1958年定名为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
甘肃白银靖远县政府-靖远政府网 甘肃靖远县政府网站是惟一指定官方网站。...甘肃白银靖远县基本信息 东经:104.41° 北纬:36.34° 政府网址:http://www.jingyuan.gov.cn 邮政编码:7306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