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铜仁地区电子地图 > 德江县电子地图
=== 铜仁地区德江县电子地图 ===
=== 德江县资讯概况 ===
经济收入: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8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6.82亿元、1.14亿元和1.84亿元,增长5.48%、32.72%和15.37%。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6.60亿元、3474万元、2.82亿元和861万元。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9691个,实现产值5.57亿元,营业收入5.18亿元,实现利润2802万元。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粮食15.47万吨,比上年增长7.0%;油菜籽8532吨,增长3.6%;烤烟8215吨,增长2.8%;肉类2.21万吨,增长4.5%。年末大牲畜存栏9.4万头,增长7.47%。工业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为6355万元、119万元和31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全县公路里程1157千米,其中当年新增改造公路里程61千米。年客运量494万人,货运量194.1万吨。邮政业务总量186.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10.25万元,移动通信业务总量881.3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5万户,其中农村5303户;移动电话用户1.30万户。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元,均有程度不同增长。
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强农稳县”战略,以粮食生产为重点,以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狠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节约型农业、封闭半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收,在连续两年遭受较重旱灾的情况下,2007年粮食总产达17.53万吨以上,油菜籽总产量达12032吨;农业总产值达15.1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08元。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的66.3:27.55:5.52调整到65.2:29.1:5.7,确立了优质稻、优质油菜、烤烟、天麻、蔬菜(含辣椒)等优势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0家(其中地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总收入达4.02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1%。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三杂”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重点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2.2%。建设农村沼气池1.83万余口,改善了农民家居环境,有效地保护了生态,2006年被地区行署评为先进单位。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走上法制化轨道,2003年度被农业部“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县”、“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试点县”。
名优特产:有着中国天麻之乡美称的德江县由于地貌多样,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特别适宜中药材种植,境内生长有天麻、银杏等40多种名贵中药材,其中野生天麻在全县20多个乡镇中的16个乡镇均有分布。德江天麻生产位于县境西北部,地处中山峡谷,地形呈孤形条状,海拔最高1534米、最低670米,大部分地区在725-1025米,土质主要是砂页岩和紫砂岩等风化物,土壤有机持2.07—2.65%,速效磷8.59—11.53ppm,速效钾70—96ppm,PH值5.6—6.2,这一区域非常适宜天麻的生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县委、政府就非常重视人工栽培天麻的发展,把发展天麻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把天麻生产列为德江县“十五”发展计划的主要建设内容,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天麻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管理、规划全县天麻发展的有关工作。各栽培天麻乡镇成立相应的实施小组,把天麻生产列入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专人抓好天麻生产工作。德江名优特产荟萃。天麻酒曾与1993年在美国洛杉机获得“国际皇后金杯奖”。新款老酒颐年春全国知名。油桐、乌柏遍及全县。高山魔芋、关林茶叶、大连山生漆、稳坪糖梨、钱家柑桔名闻遐迩。沙田柚、五星枇杷、组荷尔、巨蜂葡萄等名优水果新品种正在全县普及推广、渐成燎原之势。德江县是中国烟草公司在全国的18个优质烟基地县之一,系铜仁地区的主产烟区,年常种植面积7万亩。常年产烟叶14万担左右。成为德江的主要绎济支柱。产品主销浙江,部分出口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德江县的名优企业有山东黄河集团贵州酒圣酒业公司和乌江水泥厂等。
风土乡情:一座座土家山寨,似粒粒珍珠,镶嵌在武陵山脉、乌江两岸。这些村寨选址,或依山傍水,安卧在秀丽的溪河谷地;或雄踞高山,错落于葱翠的茂林修竹。坝区村寨,多四合庭院,石板小巷,连成乡镇街区。土家人有两种民族饮食,风味独特,声名远播。一种是熬熬茶,另一种是麻糖水。熬熬茶又被称为油茶,是土家人喜爱的饮食之一。其制作十分讲究,主要以茶叶、食油、芝麻、花生米、腊肉、核桃、花椒、食盐为原料,经炒制后加水煮熟而成。熬熬茶不仅清香可口,风味诱人,还能充饥解渴,醒脑提神。逢年过节,每当贵宾到来,土家人就制作熬熬茶,拿出精制的大米花、芝麻饼,泡果等盛情款待,围坐火堂,边吃边拉家常,谈古论今,别有一番风味。麻糖水是土家人用大米、玉米或薯类等蒸煮发酵装坛精心制作而成,酒精度一般在15度左右,糖度在35度以上,土家人在农忙时署热天喝两碗麻糖水,既生津止渴,又提神充饥,土家人称麻糖水为“土茅台”。麻糖水的营养价值不低于任何厂家生产的啤酒、饮料,在土家人眼里它既是饮料,又是琼浆,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德江土家族有着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土家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吊脚楼阁,那栩栩如生的木雕、石刻等充分体现了土家人的聪明才智。土家人的刺绣工艺,更是独树一帜,那一件件、一块块手帕、围腰、枕套、被面,在土家妇女手里,绣花针上下翻飞,五彩丝线左右牵连,于是,河流山川、飞禽走兽、草木花卉,春秋人物,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成了一件件精湛的工艺品,你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土家妇女的巧夺天工。德江土家民族习俗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既有热闹风趣的“打闹歌”,又有独具民族特点的“赶年”,体现崇拜祖先的“祭祀”,亦歌亦泣的“哭嫁”,神秘原始的“祭风神”,欢乐祥和的“建房礼词”等。在德江丰富多彩的土家民族风情中,最具影响的要算远近闻名的“傩堂戏”。
卫生教育: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均呈发展态势。全县有各类学校390所,其中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9.11万人,有专任教师31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42%。电视覆盖率92.5%,广播覆盖率68%。有卫生机构31个,卫生技术人员705人。民族文化在德江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世居着土家、苗、仡佬等少数民族,他们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以土家风俗为代表的民族风情。
张珍强当选德江县县长_新闻中心_新浪网
2010年03月09日...金黔在线讯 3月7日,在德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张珍强当选为德江县政府县长,此前,张珍强任德江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初级中学_网校首页
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初级中学 德江县枫溪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沙溪乡中学_网校首页
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沙溪乡中学 德江县沙溪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德江县地图
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国家发改委: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11.北.德江县隋朝庸州遗址发现石林2.德江县整合资金550万元实施农村沼气工程3.德江县....
傩戏之乡--德江
德江县一季度经济运行势头良好 投资向导 投资程序 青山绿水之间,德江县城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熠熠的光芒。...
德江县人才,德江县兼职,德江县求职,德江县招聘,德江县培训,...
德江县人才,德江县兼职,德江县求职,德江县招聘,德江县培训,德江县人力资源,德江县招聘会,德江县,德江县,,德江县人才网 人才,兼职,求职,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招聘会,...
德江县政区图
德江县政区图是铜仁最权威的网络地图,能详细提供铜仁地图,铜仁市地图,铜仁电子地图,铜仁市电子地图,铜仁市区地图,铜仁旅游地图,铜仁公交地图,铜仁市交通地图,陕西省...
德江县福华英语培训学校_网校首页
德江县福华英语培训学校 德江县福华英语培训学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德江县位置_铜仁地区德江县位置公司】-易维企业服务网
易维企业服务网提供:国内最新最全的铜仁地区位置公司,信息,供应商和价格,是铜仁地区企业选购位置服务的最佳平台和渠道。...
贵州德江县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贵州德江县
2010年03月04日...贵州德江县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贵州德江县...
德江县高山煤矿诚聘相关行业精英-2011年01月30日01时15分发布-...
德江县高山煤矿诚聘相关行业精英 电 话:0856-8852096 手 机:15086295050 联系 人:黎祖贵 电子邮箱:Y750495658@sina.com 单位地址:德江县高山乡方家村 ...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