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状况:2000年,子长县辖8个镇、5个乡2管委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4.54万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瓦窑堡镇69279、杨家园子镇12706、玉家湾镇9857、安定镇14992、马家砭镇14583、南沟岔镇10659、涧峪岔镇9940、李家岔镇10438、热寺湾乡5323、史家畔乡11743、高台管委会5880、石家湾乡5641、栾家坪乡11082、余家坪乡8308、寺湾乡7541。 旅游资源:子长县属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钟山石窟、瓦窑堡革命旧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公元366-370)年间,历经唐、宋、金、明、清至今。据史载,共18窟,现仅发掘5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以佛祖释加牟尼的“横三世”为主体,形成三组大型立体石刻,是古代石刻艺术和彩绘艺术的一大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史学家称为“陕北第一石窟”。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毛泽东旧居,一处系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瓦窑堡所住,一处系毛泽东1936年率领红军东征回师后所住。瓦窑堡会议旧址,系党中央于1935年12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龙虎山风景区占地约168公顷,共有15处景点,是集休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富有传奇色彩的风景区。 子长蚕桑:全县桑园面积已达5万亩,其中成桑3万亩,良桑2.5万亩。良桑的主要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陕桑305、新一之濑,其中荷叶白,为我国栽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全县有养蚕户5000户,从事蚕桑产业的人数在6000人左右,年可养蚕7000张,产茧易达2450吨,干茧现库存45吨。 历史沿革:子长县历史悠久,禹贡时属雍州之域,商末为翟地,春秋归白荻,战国属魏,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设阳周县,北魏改城平县,唐沿隋制,宋元宪宗二年设安定县,明清一直相沿。1935年苏维埃政权诞生分设赤源、秀延两县,1936年废赤源设安定,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远在六千年前,人类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境内始设阳周县,嗣后几经变迁,到蒙古宪宗二年(1252)设立安定县,历经元、明、清三代,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分设赤源县,二十四年(1935)设秀延、安定、子长瓦窑堡四县(市)、三十一年(1942)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子长县沿用至今。子长自古为“边镇之咽喉,西塞之要径,秦关之保障”,战事纷繁地瘠民贫为突出的历史特点。在素有中国革命“红都”之称的子长瓦窑堡召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和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中共党校、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先后在此创办。在子长的历史上人文蔚起,素有陕西将军县之誉,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本籍有7064人参加人民军队,1149位仁人志士献身革命。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为进行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确凿证据。全县有文物点435处,馆藏文物141件,其中瓦窑堡革命旧址,子长烈士纪念馆已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第二个敦煌”的安定钟山石窟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柏山黄帝陵遗址、阳周故城遗址等亦引起了史学家的关注。子长县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4年,以谢子长为代表的献身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就在此活动。1931年至1934年,陕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赤源县苏维埃政府在此诞生,至1935年4月境内大部分解放,并与延川、安塞、保安(今志丹)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中共陕甘晋省委、西北军委曾移驻瓦窑堡。特别是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期间,这里又成为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西北军委(中央军委前身)的所在地。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王稼祥、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指挥中国革命斗争。这一年11月底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席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的决议》和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在政治局会议之后毛泽在党的政治活动学习会议上,又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同时,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瓦窑堡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著名的十大纲领。瓦窑堡会议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基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进抗日高潮的到来。此后,党中央又指挥红军进行了著名东征和西征,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瓦窑堡7000健儿奋勇参军,史册上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149名,哺育了以谢子长为代表的十位将军和一大批革命英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光辉灿烂历史篇章,瓦窑堡由此成为闻名于世的红都。现在“瓦窑堡会议”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故居等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经典旅游地之一。虽然这些已成为历史,但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市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良好的市政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管理也是生产力,通过规范、有序、高效、便民的市政管理,是确保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效能的有效手段。为此,一是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夯实管理职责。在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的同时,强化了城市管理。2002年9月,县上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之后为适应城管工作的新形势,更设子长县城市管理局,为科级建制的全民事业单位,正式职工78人,环卫工人268人,管理局内设“一队三所一办”(管理监察大队,卫生管理所,市政养护管理所,园林绿化管理所,后勤信访服务办公室),全面负责市政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市政管理的设施和设备建设,县上加大了管理投入,建起了垃圾填埋厂、垃圾台(站)78个,设立垃圾集装箱43个,设垃圾桶800多个,并购置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监察车共26辆,摩托车12辆,监像机、摄像机、电脑、对讲系统等设施(设备),为搞好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建立和完善具有现代化城市管理意识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明确职责、职责到岗、以岗定员、车化考核。初步形成了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市政管理上了一个台阶。治理脏、乱、差,是城管局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划分作业区的办法,将城区划分为五个不同的作业区,由五个作业组长负责,逐步形成“环卫所长—管理人员—作业组长—清洁工人”四级管理的体系,量化考核,日评月奖。对垃圾清运工作也实行分区承包,城区共设垃圾桶800多个,垃圾集装箱43个,垃圾台(站)70多个,日产垃圾120吨,采取定区、定车、定人的承包管理,确保了城市垃圾日产日清。四是“三管齐下”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模式。采取集中整治的突击管、划后定岗的长效管理和巡逻监察的监督管理的办法,在每个暑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同时,将城区划为4个重点段落,选了4个重点部位,设立了4个城管执勤岗,此外还组建了城区巡逻队,实行巡逻监督管理。使城市管理工作出现新的局面。五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范化。为了规范城区交通秩序,今年县上投资100多万元,在十字街口安装了10组红绿灯设备,并按照城市交通管理要求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使城市交通管理日趋规范化。与此同时,根据城内人口急剧增长的态势,为达到客运需求总体平衡,建立和完善了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以人力观光三轮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并规范了公交车的运营线路和站(点),进一步增强了城区公交服务功能。 秧歌:境内秧歌起源于元代,为人们劳作之余即兴作乐的一种方式,经历代演变,发展为男女混合演出,并有伞头领唱的独特艺术形式。秧歌队在扎场时,可组成各种图案,有“躁四门”、“卷菜心”、“蛇抱九颗蛋”、“秦王乱点兵”、“十二莲灯”,“串钱龙”等种。过街秧歌有“双辫蒜”、“蛇蜕皮”、“扭麻花”等。秧歌队中多有“蛮婆蛮汉”、“大头娃”为秧歌队压阵。秧歌表演,除过街及扎场的大秧歌外,多演小节目。小节目有舞蹈、秧歌剧、“搬四音”、“闹乱弹”、狮子舞、跑旱船,霸王鞭、踩商跷、踢场子,打腰鼓,跑竹马、耍狗熊,“二鬼打架”等传统节目。 子长原煤:了石油企业环境污染的专项治理。对石油生产企业的产生的污水、污物的处置作出了具体要求,并加大了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监督监察力度。二是水源保护工程。为了保证人畜饮水的安全,县上将中山川水、红石峁沟水库列为饮用水保护区,实行重点保护,先后关闭中山川水库周围1000内生产油井6口,对其它一些无排污处置办法的油井分别采取停产治理和限期治理的措施。三是生态建设工程。结合大规模退耕还草工程,从1999年开始,动员县级机关单位以划片承包的形式实施了城郊六山绿化工程。目前城郊六山绿化面积已达到100%。四是城区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根据县城建设中“四化”的具体规划,制定城区园林绿化和管理办法。仅2006年栽植行道树1600棵,栽植鲜花4万余株,新增公共绿地2处,创建园林式单位10个,园林式小区2个,县城绿化达到25%,人居公共绿地4平方米。继续扩展城市夜景灯光,加强了单位、集体、沿街广告牌匾,市政公用设施等夜景灯光的规划、设置和管理。同时对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和脏、乱、差集中整治。通过“四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五是城市交通管理逐步规范化。为了保证城区交通安全有序运行,2006年县上投资100万元,在什字街口或其它交通要道安装了10组红绿灯和电子监测设备,并按照城市管理要求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使城市交通管理日趋规范化。与此同时,根据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的态势,建立和完善了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以人力观光三轮为辅的公交运输体系,规范了运营线路,设立了站(点),划定了各种车辆停靠线(点)等。达到了城区客运需求的总体平衡,进一步增强了城区公交服务功能,方便了居民安全、方便出行。“十一五”期间,县城瓦窑堡围绕撤县设市这一目标,按照着力塑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的思路,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十一五”末(201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1.2万。使昔日的“红色故都”,变成一座文明、整洁、环境优美具有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子长县是全国全省重点产煤县之一,现已形成年产量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县13个乡镇中,12个乡镇有煤炭资源。煤炭储量28.9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8.02亿吨。子长煤埋藏浅(平均垂深50米)、赋存平稳(1~3度)、煤质优良、开采技术简单、建井条件好,煤种属全国少有的44~45号气煤,是配焦、气化、液化和燃料动力优质煤。煤质为中低灰(三号煤4.30~31.18%,平均9.14%;五号煤7.1~32.08%,平均17.14%)、低硫(0.45~0.64%)、低磷(0.0012~0.0036%)、富油(>13%)、高发热量(三号煤6717~8369卡/克,平均7587卡/克;五号煤5610~8313卡/克,平均7142卡/克)、高挥发份(三号煤34.42~42.64%,平均39.05%;五号煤35.95~44.3%,平均40.12%)。 特色产业:子长粉条:子长粉条(丝、皮)为子长县特产,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经磨浆、过滤沉淀制成淀粉、再经熟制加工而成其色泽洁白光亮、条干均匀滑爽、柔韧适口,热炒、凉拌、作汤均可。清末至民国时期,民间以石磨磨浆提取淀粉制作粉条。20世纪80年代前,马铃薯的加工利用只限于手工操作,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甚微,只有少量外销。80年代后,随着薯类加工机械的采用,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逐年增加。1980年,子长县年产粉条(丝、皮)200吨,外销100余吨,1995年,生产2.94吨,外销2.36吨,为大宗外贸商品。1993年并获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1999年全县有大、中、小洋芋加工点3512个,年加工能力15—20万吨,生产粉条(丝、皮)2.5万吨,农民人均靠洋芋实现纯收入382元。 |
子长县宇航电脑培中心 子长县宇航电脑培中心 子长县宇航电脑培中心... |
陕西“城管”因打伤高考学生被停职_网易新闻中心 2011年06月07日...核心提示:西安子长县一对正在备战高考的兄妹,在替父亲照看水果摊时,因为抓住三轮车不 松手,被声称“你们还敢暴力抗法”的城管打伤。... |
子长县旅游景点推荐,子长县景点介绍_51766旅游网 子长县旅游景点频道,提供子长县旅游景点的介绍和攻略,并可以通过景点类型、出游类型、交通方式、浏览项目、地理位置来选择适合您出游的旅游景点。... |
子长县“三问”工作让12319热线成为城管人和老百姓的沟通桥梁 延安市纪委出台《延安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问廉问效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之后,子长县城管局按照县纪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单位的具体工作实际,积极开展... |
子长县广播电视台>>首页 子长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08-0408-04 交通干线03-2603-2603-26... |
陕西子长县人民剧团(0911-) 本页资料是陕西子长县人民剧团的初步介绍,还有陕西子长县人民剧团的详细地址:瓦窑堡镇大操场,子长县人民剧团的联系电话:0911-,联系人:。随着我们工作人员的努力,... |
子长县征婚启示,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陕西延安市子长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子长县征婚启示,延安市子长县征婚启示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
子长县长雨天检查气象工作 9月9日下午,子长主管农业县长一行4人雨天检查气象工作。视察了我局的电视天气预报平台,并观看大雨时段的雷达图、云图及全省自动站降水情况。魏局长汇报了下午的降水... |
子长县李宁专卖店 子长县李宁专卖店 子长县李宁专卖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