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榆阳区资源富集,主要有五大资源优势。 区域概况:多样的地形地貌。以东西走向的古长城为界,延北属林草丰茂的内蒙古高原,延南属丘陵沟壑的黄土高原。以榆溪河水系为主,遍布大小河流百余条,中型以上水库27座。良好的基础条件。榆阳区是榆林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以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城为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公路网、输电网、通讯网和广播电视网。其中,有往返于西安、北京的空中航班,有过境站点的西包铁路大动脉,有穿赿区境的陕蒙、榆靖等高速公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煤田是世界级七大煤田之一的榆神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盐是国内外罕见的特大型精品矿藏,天然气是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高岭土、泥炭等也有相当规模的诸量。羊子饲养规模居陕西省前列,猪、鸡、牛的饲养也形成了一定气候,已建成全省畜牧业基地和设施养羊示范县区。地上地下文物星罗棋布,旅游开发前景广阔。迅速崛起的榆阳经济。生产总值连续几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5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80元和6520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旅游资源:1986年国务院公布榆林为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全区文物古迹众多,名胜萃集,著名的秦万里长城由东北向西南斜穿区境。其上的墩、台、堡、塞大多保存完好。长城脚下、黄沙绿洲,羊群草地,相互交织,呈现出一派大漠边关的奇异风景;榆林古城墙是国内保存较为完美的古城墙之一,城内密集地分布着星明楼、万佛楼、钟楼、梅花楼和戴兴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显示出塞上古城的独特风貌;被誉不“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和全国最大的巨书宝库—红石峡早已闻名遐迩;走马梁汉墓、南门瓮城、古城墙等文化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集风景、艺术、宗教于一体的青云寺、悬空寺、黑龙潭和万佛洞等古寺庙,大多得以修复,重现丰姿。近年来,该区的治沙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沙漠绿洲新景象,这些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文物古迹、游览胜地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经济发展:“十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2亿元,较“九五”末增长3倍多;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亿元,增长近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80元,较“九五”末增加了105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20元,较“九五”末增长61.3%。各项工作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农业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传统的越垦越穷,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向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的方向转变,林草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一个由乔灌草织造的秀美山川初现轮廓。二是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业并重的方向转变,羊子饲养规模已达到154万只,生猪、笼养鸡分别达到80万头、100万只;大扁杏种植10.2万亩,温室大棚菜达到3000亩,全区“北畜南果城郊菜”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中高效养殖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三是实现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向种植粮食、饲料、饲草和经济作物并重的方向转变,粮、经、饲种植比例高速到60:12:28,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工业在构建新的经济体系中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实现了改组制和产权置换上的跨越。普惠酒业集团公司、制药厂、人民煤矿等骨干企业,采取以强联强、以优引优的办法,进行合资合作改制,甩掉了包袱,搞活了机制,焕发了新的生机,已成为独占鳌头的重点企业。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了由小打小闹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跨越。全区原煤产量由2000年的78万吨增长到了2005年的560万吨,翻了近3番。一批以煤、电、盐为主的产业项目正在兴起,初步形成了以210国道为“轴心”、以旧榆神路和榆补路为“两翼”的“四大工业基地”,即以国道沿线金鸡滩、牛家梁镇为主的煤电向载能工业品和化工产业基地;以鱼河、镇川、上盐湾为主的岩盐开发及其化工产品转化基地;以旧榆神路沿线麻黄梁、大河塔、牛家梁为主的原煤生产基地;以榆补路沿线巴拉素、芹河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相继引进了一大批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强势产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投入营运,拉动全区经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势强劲。第三产业在强势经济中快速发展。以餐饮、商住、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实现增加值25.96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9.7%,地方财政收入的1/4来自于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日潮、银河、天佑、三辰、金龙、四海大酒店与个体经营者的风味特色小吃,互为补充,提升了榆林饮食文化品味,在全市服务业的中心位置更加凸现。 农田水利:榆阳区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坚持以“典型引路、示范开路、先进带路”为治理理念,以“规划一次搞好,措施一次到位,规模一次形成,综合一次配套,效益一次达标”为要求,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部门联合,资金捆绑,规划建设,整体推进”的治理模式,按照“三直一平八配套”的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到“十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6123.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174.54万元,区乡两级财政和群众自筹投入4948.96万元。全区累计完成治理面积600.7平方公里。其中梯田16.6平方公里,坝地9.9平方公里,水地7.6平方公里,水保林323.8平方公里,经济林31.9平方公里,人工种草211平方公里。投入机械台班7690个,完成劳动积累工497.5万个,完成土石方量3395.4万立方米,新增基本农田4.65万亩。全区新修、加固小型水利工程1814处。其中新修764处,新建淤地坝135座,维修淤地坝650座,新打机井381眼,新修人畜饮水工程83处,解决了17241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区已初步实现了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交通运输:区境内有全市最大的航空站两个(榆林机场和镇川机场),每日往返省城西安航班4-6班次,每日往返北京航班1班次;神延铁路在榆林设有客运站,每日通列4趟;城内设有市运输公司和区客运中心两个汽车站,连接全国各大城市、各县区和全区各乡镇,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与陕西至内蒙高速公路呈“丁”字形在市区交汇,210国道纵贯南北,乡镇油路呈辐射状,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07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航空为补充的交通运输网。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榆阳区是榆神煤田和榆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原煤储量300亿吨,占预计储量的82%,且为优质环保煤。区境西部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气东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厂。区境南部有国内外罕见的精品岩盐矿藏,氯化纳含量达到95%,已探明储量1.3-1.8万亿吨,占全国岩盐资源的13-18%。市区的“普惠泉”和“榆阳泉”泉水,俗称“桃花水”,为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同时,高岭土、泥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也有相当规模储量。 退耕还林:榆阳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99.8万亩,其中耕地还林草27.03万亩,宜林荒地造林种草72.77万亩与此同时,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扎实稳妥地开展了退耕还林(草)政策兑现工作,每年向丘陵区4.5万农户兑现现金补助和管护费4324.8万元。实施退耕还林7年来,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农、林、牧并重转变,畜牧养殖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30%提高到了60%;由过去单一的种植粮食作物向粮、经、饲并重转变,饲料饲草种植比重有了显著提高。二是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全区林草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38.2%提高到了42.7%,在工程实施区域,山上林草多了,沟底坝系多了,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整体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328元提高到了2005年的2380元。截止2005年,全区退耕还林工程做到了“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把退耕还林和建设基本农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群众退耕还林后的吃粮问题。为确保退耕后粮食总产不减少、群众吃饭不受影响,榆阳区坚持基本农田建设不放松。一是在退耕还林时留足口粮田。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三是打坝淤地,新修基本农田。目前,全区人均达到了2-2.5亩条件较好的缓坡地、梯田地、坝地等高产田。通过地膜栽培等农业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粮食单产,到2005年底,全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560公斤。把退耕还林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努力把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科学选择林种树种和治理模式,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南部丘陵区的12个乡镇建成大扁杏基地10.2万亩,每年产杏核60万斤,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二是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和棚栽业。三是在山区条件较好的乡村,大力推广庭院日光温室,结合水利“121”人饮水窖工程,做到户均2分菜园子,保证农民的菜篮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四是引导退耕户转移剩余劳动力。每年劳务输出约4.5万人,收入3亿多元。把退耕还林与畜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单户生产向产业化发展转变。按照封山禁牧、人工种草、秸秆利用、舍饲养羊“四位一体”,以及羊棚舍、青贮窖、铡草机、饲喂槽、活动场“五配套”的模式,在建龙头、改良种、扩规模、增效益上狠下功夫。一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种草。累计退耕还草6.07万亩,林地间种牧草20万亩,为舍饲养羊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推行羊子“双改”。三是完善舍饲圈养服务体系。到2005年底全区羊子饲养总量达15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5.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4.5%,成为农民退耕还林后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实现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的有机结合,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制定出台了《榆阳区封山(沙)绿化舍饲养畜决定》,全区全面实行封禁。为确保封山禁牧落到实处,一是组织林业、畜牧、新闻等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对封禁不力、偷牧、散牧的行为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切实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的管护力度,落实管护责任。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充分发挥林业派出所、林政稽查队和草原监理站的执法职能,坚决打击乱砍、乱伐及非法侵占林(草)地的不法行为。四是严格征用林(草)地报批审批制度。 |
榆阳区古塔乡中学_互动百科 榆阳区古塔乡中学-榆阳区古塔乡中学榆阳区古塔乡中学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 |
榆林市 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 行业信息导航榆林市榆阳区 街道社区(乡镇村)信息导航 榆林市 榆阳区... |
榆阳区鱼河峁镇东西岔小学_网校首页 榆阳区鱼河峁镇东西岔小学 榆阳区鱼河峁镇东西岔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榆阳商会网 ·榆阳区工商联第十一届执委会·榆阳区工商联历届代表大会·榆阳区工商业联合会规章制度 榆阳区工商联、榆阳区商会召开第十一届九次执委会... |
横山在线|博客首页 榆阳区老年书画展. 横山在线|榆阳区老年书画展 呢称:榆阳区 性别:保密 年龄:55 现居住地:榆阳区 在线 QQ:Email:wanghairui6001@163.com... |
榆阳区开建大型综合性医院-搜狐滚动 2011年06月01日...榆阳区开建大型综合性医院-搜狐滚动...今年端午小长假铁路运输时间为6月3日至6日,共计4天。由于正值西安世园会,西安铁路局预 计发送旅客71万人,日均17.7万... |
榆阳区古塔乡中心小学_网校首页 榆阳区古塔乡中心小学 榆阳区古塔乡中心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榆林榆阳区酒店预订-榆林榆阳区宾馆查询-酒店预订-... 榆林榆阳区酒店介绍与榆林榆阳区酒店点评,榆林榆阳区酒店11-04-08最新价格。作为中国驰名商标,携程向超过2000万用户提供榆林榆阳区酒店查询及即时榆林榆阳区酒店预订... |
榆林市榆阳区董家湾小学 榆林市榆阳区董家湾小学 董家湾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