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原平,至2010年已有2000多年的城治历史(原县址一直在今原平镇后改新原乡)。战国时属于赵国,秦时,属太原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始置原平县,属太原郡,东汉建安十五年移置为云中县,属新兴郡。建安十八年复原平县,属雁门郡。三国时仍为原平县属雁门郡。西晋时永嘉末陷(侨置崞县于今崞(guo)阳城--见崞阳镇介绍)。十六国前期属雁门郡原平县境地,后县治移至今崞阳(至解放后1958年12月)。东晋元兴二年(410)置石城县(今崞阳),隶属秀容郡。武定四年(547)改为廓州,领广安、永定、建安三郡。北齐时为北显州属并州省,北周又复石城县属并州总管府。隋开皇五年(585)复改石城县,十年(591)属平寇县,至大业二年(606)改名崞县。唐贞观初,崞县属河东道代州管,贞观五年以思结部落驻于秀容境,置怀化县。贞观十二年改属代州,后并入秀容。证圣元年分武延县,神龙元年改称唐林县(在今原平唐林岗)。五代后一直沿袭崞县至金初为河东北路代州管,金(1128)改为崞山军。元太祖十四年(1220)升为崞州,属冀宁路。至元三年(1266)属太原府。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崞县,洪武八年(1375)属太原府代州管。清雍正二年(1724)直隶代州,仍称崞县。民国属雁门道,亦称崞县。抗战时期,崞县曾按太同(太原——大同)公路分为东西崞县,1946年合并崞县,解放后至1958年12月人民政府迁县治于原平,改称原平县。1993年6月7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原平市(省直辖,忻州代管)。原平是革命老区。1926年5月30日,崞县中学学生会主席刘葆粹代表崞中学生赴太原参加山西省学生代表大会和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大会。与会期间,刘葆粹结识了中共太原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之一——王赢,并经王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成立了崞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崞县中学支部,由刘葆粹任支部书记。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崞县,崞县以太同公路为分界线分为东西两个地区,西部属晋绥边区,东部属晋察冀边区。在八路军帮助下,崞县东西两个地区分别建立了中共崞县(西)委员会和中共崞县(东)委员会两个党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崞县抗日义勇军、河东抗日义勇军、五峰山抗日义勇军、崞县游击队、崞县武装工作队等抗日武装,配合驻扎在崞县境内的八路军和晋察冀、晋绥根据地一二O师358旅、359旅、716团等部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1946年7月,崞县解放,东西县委合并,成立了中共崞县委员会。1939年9月,成立中共崞县特别支部,并在崞县中学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教职员联合会”,中共崞县特支利用这些组织发动成员以《抗日半月刊》、文艺刊物《小电灯》、《秋草》和文艺团体《新芽社》等为阵地,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启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学生寻求革命真理。1948年全县解放。1950年3月至1952年7月间,崞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先后召开了崞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至第七次会议,会上选举产生了崞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委员会委员、主席、副主席。1952年11月崞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了县政府领导机构成员。1954年6月2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崞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崞县城举行。1958年12月25日、1956年6月3日先后在崞县城召开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崞县改称原平县。1959年12月,县人委机关迁址原平县城。1961年3月至1965年12月,先后举行产生了原平县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了原平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成员和审判机关领导成员。原平县人民代表大会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均未设立常设机构,仅在大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选举产生县级政权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年2月18日,原平县造反派组织成立的所谓“原平县革命造反总指挥部”,非法夺取了原平县人民委员会的一切权力后,4月在原平县城召开了“原平县革命组织代表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原平县革命委员会,经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行使县政权领导机构职能。原平县人民代表大会被迫中止十余年之久。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积极贯彻会议精神,按照省、地要求从1980年开始重新筹建原平县人民代表大会。1981年3月22日在原平县城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撤销原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原平县人民政府。大会选举产生了原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原平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原平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人大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4年9月至1990年6月先后举行原平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1993年6月,原平县撤县设市,称原平市(由省直辖,忻州代管),是全省放权改革试验县(市)之一。7月召开了原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政府市长、副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从此,人大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原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崞阳关帝庙:位于崞阳镇东关。据碑记载,关帝庙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关帝庙座北向南,原有关公殿、戏台、东西配房、圣母殿、三义殿、龙王殿、山门等建筑,构成总体平面为长方形。现戏台、西配房已无存,余其皆完整。关公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前有廊子,并有砖铺月台,四周有石质栏杆,栏杆左右各有望柱四根,前有八根。题记为清咸丰元年重修。关公殿后有小式木作圣母殿、龙王殿、三义殿各三间,均系晚清建筑。山门有台阶十四阶,逐级而上,又有台阶八级,并有砖铺平台,四周有砖砌花栏。山门门额上书“关帝庙”,门前有照壁一座,石狮一座。现存建筑具有古建筑及艺术价值,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原平天然名胜、文物古迹遍布全境。现全市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6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阳武村朱氏牌楼、练家岗慧济寺、崞阳南桥等3处。比较著名的胜景有“天涯石鼓”、“五峰叠翠”等,另外还有土圣寺、佛堂寺、楼烦寺、文庙等十余处文物古迹,还有刘少奇、朱德路居旧址,续范亭纪念堂等,原平的大营温泉是山西省六大温泉之一,热田面积22平方公里,热水层厚达158米,目前开发已初具规模,是人们旅游、游乐、疗养、避暑的好去处。境内有多处革命纪念地。较为闻名的有续范亭纪念堂,原平市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纪念碑,朱德、刘少奇路居旧址,下神头惨案旧址,峙峪惨案旧址,南神头惨案旧址等。 天涯石鼓景区:天涯石鼓山是原平(原崞县)地面上的一大名胜,也是三晋大地上的一处风景奇葩。天涯石鼓山山西距原平市15公里,南距忻州市60余公里,交通可称便利。在崞阳(即原崞县城)东南20余公里处还有一座名山叫作五峰山,也是当地一处名胜。古人将天涯石鼓山与五峰山匹配媲美,时有“天涯是为天涯,五峰好比地角”。唐末写过“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那样骇世警句的诗人雍陶,据说十年间曾经两度到过天涯石鼓山。第二次来时留下了一首题曰《再经天涯地角山》的四言绝句。诗曰:“每忆云山养才,悔缘名利入尘埃。十年马足行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今天的国内外游客大多知道在中国的海南岛有著名的“天涯海角”之美景,而殊不知早在千余年前,在三晋大地上却有一个“天涯地角”的北国名胜已先它而名闻于天下了。因为,海南岛的“天涯海角”的知名,实际上是在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当时的崖州知州程哲题写了“天涯”与“海角”两幅摩崖石刻以后才发生的事情。天涯石山有鼓神祠,坐落于石鼓山下。古来游山之人都要先进石鼓神祠瞻仰过石鼓神,然地去登山。石鼓神祠像是天涯石山的灵魂一样。祠宇坐北而南向,祠前门外有高耸的石旗杆,有华丽辉煌的木雕牌坊和一对怒目圆睁的石狮,还有一座和神祠山门相对视的古戏台。这古戏台台柱上的两副对联大有玩味之处。第一副的上联是“上下数千年史书偌大坛场演就”,下联是“新旧几百章乐谱等时歌舞尽之”。第二副的上联则是“名利交迫扮几场争夺情形如觅蝇头如居娲角”,下联是“善恶两分写一本彰嫜榜样俨披鲁史俨谱毛诗”。劝言警世,真是含蓄若海洋之大,深刻实入木三分呢。 凤秧歌:又名过街秧歌,也有叫份秧歌的,是原平县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对凤秧歌的名称及其由来听到过几种说法:其一,是因所用道具而得名,表演时,男角头上所佩戴的甩圈草帽的顶端,缀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绒球,颇似凤凰头上的红冠,故名。其二,是说凤秧歌由安徽凤阳传入。还有一种说法是:凤秧歌与其他地方的秧歌很不相同,是另外派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另一份的,所以称之为“份秧歌”。原平凤秧歌,是一种节日性的民间集体歌舞。在原平市只有北贾村一带才有,在山西省也是独一无二。它产生的时间相当久远,由于多种原因在流传过程中几经兴衰,濒临失传,建国后才重放艺术光彩。传说一:秦始皇走马修边时,有一家老少为躲避苦役,儿子装疯卖傻扮成疯公子模样,扬襟舞扇,癫出城外,野太医和全家老少追着儿子逃出城去。后人为了纪念这种足智多谋的行动,便产生了这种艺术形式。凤秧歌中的两个领头人,恰巧是“疯公子”和“野太医”。传说二:在北宋末年,梁山起义军为了搭救被官家捕捉的兄弟,扮成卖艺人模样,混入城内,劫了法场。后人为了纪念起义军这种英勇行为,便沿用了此种形式,产生了“凤秧歌”。传说三:北宋末年,为了抵御辽国的入侵,从中原各地征调士卒开赴边地。当时,地处雁门关里的北贾村驻有许多安徽凤阳县籍的将士,为表达思乡之情,常在营帐外演唱家乡的“凤阳花鼓”,群众争相学习,并与当地固有的民间艺术踩圈秧歌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凤秧歌”,历千载沧桑而流传至今。“凤秧歌”的前身可能是“凤阳花鼓”。在300年前由外地传入崞县。后与当地踩圈秧歌相结合,吸取了民歌小调丰富了演唱部分,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原平地处山西中部偏北,滹沱河上游,汉置原平县,隋改崞县,1958年复改原平。考虑其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是内地通往塞外的一条官道,北贾村又正处官道旁边,南来北往的人很有可能将他们的民间艺术带过来,后经当地艺人的不断发展演变而成。所以,根据民间传说和光绪年间史料记载的凤秧歌状况推测,凤秧歌可能产生于清初。原平凤秧歌的演出队伍少则十余人,多则几十人。早期凤秧歌的扮演者,都是男人,女角色也由男的化妆而成。后来,不少姑娘踊跃上场演唱,有男有女,更具风采。男角都是武士打扮,身挎腰鼓,头戴军盔,奇妙的是盔上盘绕着一个竹圈小帽,是一根长约八尺的富有弹性和韧劲的竹条,竹条顶端缀一束红缨,表演时可甩出收回,上下翻飞,伸缩自如,令人叫绝。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样,手拿小锣,边扭边行,舞姿优美轻盈。凤秧歌的表演有三种形式:踩街、踩圈、开轱辘。踩街,即在街道上穿行表演。男女排成几列队形,边扭边舞,交错向前。队伍前面由一个手击水镲者指挥,前面两个领头的分别化装成“疯公子”和“野太医”。后面的男角扬臂击鼓,头上甩圈;女角击打小锣,载歌载舞。音乐高亢悠扬,表演自然生动,队形灵活多变。踩圈,也叫小秧歌,是继踩街后的定场表演。领唱者为一对老夫妻,其余均为女角。演唱前有段纯舞蹈表演,按“四开头”、“长流水”等锣鼓点进行。之后,便由男主角手持花扇,将绕圈舞动的女角一个个逗引出来。被点到的女角与男角跳“扭麻花”、“掏八字”等舞蹈。然后全体围圈演唱,通常是男角领唱,女角合唱,尾声时男女大合唱。歌词大都自编自演,以颂人、描景、说事为主要内容。表演时的节奏也较前加快,幅度加大,男女对舞,演唱风趣幽默,富有乡土特色。开轱辘,也叫大秧歌,是以上秧歌演唱部分的延续,演出一个个小戏,剧目内容有人物性格,有故事情节,甚至有矛盾冲突,构成一出出民间小演唱,所以当地俗称“出儿秧歌”。秧歌的节目达40多个,其内容非常丰富,有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如《薅苗》、《打麦》、《秋收》;有表现年节习俗的,如《过大年》、《观灯》;有刻画自然风景的,如《四敖八景》、《朝霞峪赶会》、《崞县城赶十三》;有描写爱情、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的,如《二女告状》、《等新郎》、《怀胎》、《亲家相骂》等,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农村生活图画。凤秧歌多于农历十四至十六在本村分“上院”、“踩街”、“撵旺火”三种形式进行表演。另外村庆、庙会、闹红火时,也常常会聚集一处,一连几天一围几个圈子进行秧歌表演。“凤秧歌”传统节目有80余个。绝大部分是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如“担货郎”“住娘家”“过大年”以及歌颂现代生活的“卖余粮”等。1955年著名民间艺人李二俊率队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演出的原平凤秧歌《过大年》,首次改变了男扮女装的传统形式,获得优秀奖,被专家誉为“真正反映劳动人民欢乐和美好愿望的民间艺术”。1991年9月在山西省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期间,经过重新组织,精心排练的原平秧歌阵容可观,表演更为精彩,之后,又参加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演出和山西省建设小康示范县区展演及朔州市广场文化节活动;2005年无宵节参加忻州市街头文艺表演,荣获一等奖,不久又在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中亮相。2006年四月,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一次随着忻州文化走出山西,走进"星光大道"让全国乃至世界人们欣赏到了它的魅力。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更受人们喜爱。2008年2月原平凤秧歌扩展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秧歌”之中。2010年5月,原平凤秧歌代表山西获得了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广场舞类的最高奖项“群星奖”。 原平农学院:前身为原平农业学校,创办于1952年,198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1991年和1993年分别被农业部、山西省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1998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2002年7月1日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成立山西农业大学原平农学院。学院位于原平市中心,占地500余亩。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草坪、果园、风景园林总面积约34000平方米。2004年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绿色学校”荣誉称号。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楼、行政楼、多功能会议中心等总面积达45000平方米。实验楼内电化教学、会计电算、生物技术、分析测试中心等现代化实验室27个,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室、校园网、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配套完整,功能强大。配备有290台高中档计算机、200台(套)大中型诊断分析仪器等设备。校内教学实验实习基地有果树品种园、园林花卉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大棚及综合实习农场,可满足常规教学实验实训需要。学院目前开设园艺技术、设施农业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计算机及应用技术、会计与审计、旅游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等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800人,教职工180人,其中高级讲师30人,讲师48人。在职研究生14人。在合理优化学校内部教学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长期聘任经验丰富的各行业专家任教,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坚持面向市场经济、突出优势的办学思路,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目前已形成联合办学,订单招生,直通就业的办学特色。教学上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强化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自建校以来,为山西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在师资建设、教学科研、应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先后主编、参编国家及省部级教材3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出版专著1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完成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7项;有5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3人荣获农业部及山西省优秀教师。学院目前为“农业部能力教育建设试点院校”,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同时设有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新时期,学院将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办学道路,力争成为多层次、高水平的高职高专院校。 其他:(附:原平市最大的企业——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由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鲁能集团控股经营,2002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注册资本金9.47亿元。公司规划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晋北地区丰富的煤铝资源,建设一个产业链完整,在技术、规模、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铝工业基地。总体规模为:年产30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40万吨铝材和8×300MW热电联产机组,在规划期内基本形成“煤—电—铝”和“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两条完整产业链。公司铝工业项目被列为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点工程,2005年被列入国家规划建设的八大铝工业基地之一。项目一期年产100万吨氧化铝工程,当时国内起步建设规模最大,总投资约57亿元,从2004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经过19个月紧张施工,于2006年5月25日投产,创国内同类工程建设工期和调试时间最短记录。“十二五”期初,总体规划目标全部实现后,晋北铝业将形成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年利税70亿元的经济规模,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铝工业城,晋北老区经济、社会将受其强劲拉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
原平市闫庄镇联合校_网校首页 原平市闫庄镇联合校 原平市闫庄镇联合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原平市崞阳镇联合校 原平市崞阳镇联合校 原平市崞阳镇联合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原平市轩岗镇中学_网校首页 原平市轩岗镇中学 原平市轩岗镇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原平市中阳乡联合校_网校首页 原平市中阳乡联合校 原平市中阳乡联合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原平市西镇乡联校_网校首页 原平市西镇乡联校 原平市西镇乡联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原平市南白乡联合校_网校首页 原平市南白乡联合校 原平市南白乡联合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原平市天气预报,未来5天至一周在线气象,经纬度,日出日落和生活... 原平市未来5天至一周天气预报,在线气象信息实时查询,提供生活指数、健康指数、交通指数、旅游指数,及时发布乌鲁木齐气象预警信号、各类气象资讯... |
原平市苏龙口联校_网校首页 原平市苏龙口联校 原平市苏龙口联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山西省原平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草酸 自助企业建站,完全免费!山西省原平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