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民风:永和八大怪,小孩睡觉捆起来,在永和农村,普遍流行小孩“睡摇车”。睡觉时,将小孩放在摇车上,然后用布绳将孩子和摇车捆在一起,防止翻身时掉下来,或者睡醒时,大人不在,小孩自己爬起摔在地下。窝窝蒸成:“朝王板在中国各地,窝窝头大都呈塔状,即上尖下大的圆锥体。而永和则是长条形,酷似旧王朝时期大臣见皇上时手中拿着的笏,民间俗称“朝王板”。饺子皮儿不用擀,在中国北方,逢年过年都要吃饺子。永和饺子皮不用擀面仗擀,而是用两只手捏,当地人叫“套壳壳”。“壳壳”呈半圆体,恰如皮球的一半。然后放进去馅,用手捏住即成。这种壳壳,由于本身就是个容器样,因此,放馅比较多,捏时也容易。婆婆原来是奶奶,永和人将祖母叫“婆婆”,这恐怕在中国也是少见。窗户玻璃安在外,窗户的玻璃一般安在窗子内部,如有人从窗户入室,非得敲碎破璃不可。但永和窗户的玻璃却安在窗子外部。如果有人想从窗子上入室,只要拔去固定玻璃的小钉子即可卸下玻璃。一张厚馍焙一天,永和农村,人们喜欢吃“厚馍馍”。这种厚馍,不是用锅蒸出来的,而是用火焙出来的,制作这种厚馍馍,先要将白面和好,面要硬,然后揉匀,在面里放上盐、芝麻等佐料,擀成2-3公分厚的圆饼,大者如同脸盆,小的如同碗口,然后放进一口旧式大铁锅内用微火焙。“炸麻花”长在地里面,提起“炸麻花”,差不多人人都会认为是用白面搓成后再在油锅里炸出来的,可是在永和“炸麻花”却是生长在地里面的一种多年生的野生植物。大门楼儿斜着盖,永和家衣修窑盖房时,十分讲究坐字,窑房不能正方向修建,一般都要根据主家的姓氏确定在什么字上,朝那个方向偏,偏多少。而大门楼也讲究坐字,一般也要偏一些,比如大门朝东开吧,那么,大门楼要修成朝东南或东北方向,这样修出的大门楼都是斜着的。如果那家的大门楼是正方向开的,那么,主家一定要在院内再修一个照壁遮挡。 历史:永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数十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即有远古的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属晋之同姓诸候国蒲(今石楼);春秋时代仍属晋之蒲,置楼邑;战国属魏蒲阳(今隰县),仍属楼邑;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属河东郡北属(今吉县);西汉置狐讘县,属司州平阳郡。唐武绥二年(619年)置东和州,贞观初东和州,改北楼县为楼山县,后改为永和县,属河东道隰州;五代永和县废,先后属梁唐、晋、汉、周之隰州;北宋复置永和县,属河东路隰州;金属河东南路隰州,元属山西行书省赭宁路隰州。明属山西省平阳府隰州;清属山西省隰州。中华民国元年(1911年)直属山西省;1913年属河东道,1916年复属省,1926年9月属山西省第六行政区;1929年改属第四行政区;1934年9月永和县解放,1935年元月属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十专区,后改属第九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属山西省临汾专区,1954年9月属晋南专区,1958年9月25日撤销永和县建制并入吕梁县,1961年5月28日恢复永和建制,1970年复归临汾地区。 工业:工业企业均系解放后新建,主要有发电、采煤、化肥、酿酒、陶瓷、建材、印刷等生产行业及副食、皮毛加工业。 来历:传说北周时朝,永和县叫做归化县,大宁县叫做涑水县。这两个县紧紧相连,又因交界处狗头山县界不清,经常发生械斗。有一年,涑水县的人磨斧伐锯,准备再次出击。归化县的人舞枪弄棒,等着予以回击。这次,双方动员的人数最多,一场血战在所难免。以往,虽然年年械斗,但两县的县官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赢了,是本县的光荣,打输了,“哀兵必胜”,明年一定会打赢。所以,坐山观虎斗,佯装不知,故意不问。可今年不同了,双方都有上千人参加械斗。县太爷们一看形势不好,于是来了个矛盾上交,将对方告到平阳府。府尹一看事态严重,不敢怠慢,来到了狗头山上。详细查看了地形,叫过两县县令说:“古之以来,边界以水为界者,以河中心为界,以山为界者,以山峰为界,你们两县以山为界,因此,山东边归涑水县所有,山西边归归化县所有。”府尹为了显示自己处理纠纷的才能和政绩,为自己树碑立传,对两位县令说:“为了让两县人记住本府这次调停之行,永记本府当面之教诲,两县永远安宁和好,涑水县就叫“大宁县”,归化县就叫“永和县”吧。从此以后,涑水县改名“大宁县”,归化县改名“永和县”。 县域文化:永和“和”文化永和,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黄河文化的深厚积淀,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永和人,从而形成了永和“和”文化;黄土高原特有的淳厚民风,纯朴民情,时时刻刻体现着永和“和”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它自身悠远的神韵和风采,光芒四射,魅力无穷。永和,从字面上看,是永远和平,永远和睦,永远祥和,永远和谐之意,老百姓盼望和平、安定的愿望从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寄托。位于黄河岸畔的永和关村,其古朴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遗产,处处见证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据说这里曾是永和县城,与一河相隔的陕西延水关遥遥相望,古时候两个关口依山筑城、隔河为界,谁知两个县衙距离太近,“延水击鼓,永和升堂”,相互干扰难以公办,最后,双双上奏朝廷,各退70里构筑新城,才有了现在的延川县城和永和县城。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当数永和境内的黄河乾坤湾。一路咆哮如雷的黄河,流径永和境内68公里,宛如一条蜷曲盘旋的蛟龙,流向扭转320度后,在河浍里村后留下一个巨大的“S”湾,形成了河抱着山、山依着河,河中有山、山中有河,山河相映、水山相映的独特地貌。传说伏羲氏常在这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将这个“S”湾模拟成阴阳鱼,寻找到四方标志物,最终悟出了太极八卦之道,创立了太极八卦学说,由此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记号文字。据有关专家考证,在这个“S”湾四方,的确存在着与八卦图相关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标志物,以及以伏羲、女娲的传说,因而将这个奇特的河湾命名为乾坤湾。从这个意义上讲,乾坤湾应该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发祥地,是永和“和”文化发展、成熟地首选地。能够体现和反映永和“和”文化的自然还有永和红枣。在中国,适宜栽植红枣的区域不少,但是要像永和红枣那样无虫的地方却不多。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造就了永和红枣独特的品质,这本身就是自然环境协调和谐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万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必然结果。永和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遵循规律的,几千年的栽植历史,到现在的大规模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永和人引以为豪的还有这里忠诚厚道、温良和顺、勤劳节俭、崇尚礼仪的民风。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始终保持了温良和顺、热情好客的本色和吃苦耐劳、谦让诚信的传统。即使是现在,逢外地人来问路,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把你热情地带到目的地,偶尔有迷路的人,要吃饭或留宿,绝没有人要你一分钱。永和的“和”不仅体现在热情好客上,也体现在宽容大度上,永和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永和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国解放做出贡献,建国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永和人民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古代永和的水路交通有好几个渡口,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永和关了。随着发展的需要,在黄河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10月永和关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两岸隔河相望的历史,两岸百姓千年梦想终成现实。之前,两岸人民仅能靠摇船摆渡往来,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也正应了那句古语“秦晋之好,琴瑟相调”。这是永和交通建设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永和“和”文化发展史上的杰作,正是它为永和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实现与外部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黄河文化第一村——永和关,村里人都姓白,先辈来自襄汾县,迁居于此已有400多年了,受黄河文化的熏陶,村子依照“五行”相生原理而建:村前是黄河,河边植有一株古槐,古槐上边建村,村子上是地。其寓意为:水生木(古槐)、木生火(人烟)、火生土(土地)、土生金(致富)、金生水(循环往复),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跳动着“和”的音符、共同演奏着“和”文化的协奏曲。永和,是中国“和”文化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和”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缩影。“和”文化不仅渊源于这里,而且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体现和持续性发展,永和的历史文化、经济自然和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特征,也就是“和”文化特征,可以说,“和”是永和的本体性特征,“和”文化则是永和的灵魂所在,它与中华民族崇尚文明、追求和谐的美德很好地统一起来,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理想。 资源:丰富的文物资源,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中国罕见。奇特的旅游资源永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独具魅力。这里是人类文明的鼻祖伏羲的故里,相传伏羲在黄河岸边的乾坤湾观天象、察地貌,发明了太极阴阳图。现在,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规划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永和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2007年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永和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永和乾坤湾被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极端高温35.8℃,极端低温—22.2℃,无霜期平均183天,最长199天,最短161天,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2541.7小时,年10℃以上积温,平均3674℃,年平均降水量554.3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2.4米/秒,主要灾害有旱、风、雹等。 畜牧业,畜牧业以圈养牛、猪、小尾寒羊和绒山羊为主,饲养量10万只左右。 |
永和县婚恋速配,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西临汾市永和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永和县婚恋速配,临汾市永和县婚恋速配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
永和县免费征婚,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西临汾市永和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永和县免费征婚,临汾市永和县免费征婚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
永和县地图查询_永和县旅游地图_同程网 同程网旅游地图频道为旅游者提供最新最全的永和县旅游地图,永和县交通地图,永和县导游自助游地图及永和县地形示意图,是您去到永和县旅游的好帮手。... |
欢迎访问 永和县林业局 永和县林业局 联系人:负责人 电 话:86-0357-7522100 传 真:86-0357-手 机:邮 编:041000 所在地:街道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府正大街 Email:网 址:... |
永和县婚恋,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西临汾市永和县婚恋网... 爱在中国创建于2000年,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永和县婚恋,临汾市永和县婚恋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
永和县相亲约会,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西临汾市永和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永和县相亲约会,临汾市永和县相亲约会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
永和县免费交友,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西临汾市永和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永和县免费交友,临汾市永和县免费交友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
永和县情侣速配,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西临汾市永和县... 永和县情侣速配网,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爱在中国旗下网站。爱在中国创建于2000年,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 |
永和县男人相册,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西临汾市永和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永和县男人相册,临汾市永和县男人相册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