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地图 > 定西市地图 > 渭源县地图
=== 定西市渭源县地图 ===
=== 渭源县资讯概况 ===
古雅通幽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的首阳山,位于渭源县城东南34KM处。其势巍峨高峻,郁郁葱葱,因列群峰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主峰宛如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的墓冢恰在山弯之中,犹如一对酣睡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安祥略带阴暗。优美的环境,确凿的史事,造就了这里难得的珠联璧合式的人文地理。“天下五首阳,唯有渭源真。”据史料记载,商末周初,孤竹国二皇子伯夷、叔齐因互让君位,耻食周粟而隐居于此直至饿死,首阳山也因此而名扬天下。刻有清陕甘总督左宗棠亲篆的“百世之师”和“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的墓碑,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幽静肃穆。顺通幽小道上止墓后数十步,便是供奉伯夷、叔齐圣像的清圣殿,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多次拆除修缮已使它风格大变。但首阳山做为我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依旧古雅肃穆,向世人默默沉诉着那古远而悲壮的历史事实。
简介: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南部。隶属于定西市,为定西市所辖七县之一。总面积2065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清源镇。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因渭水发源而得名。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共辖8镇8乡,总人口35.01万人,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间,县城海拔2080米,年平均气温5.8℃,年平均降雨量507毫米左右,无霜期157天。境内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三种类型。到2004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76亿元。渭源县北靠定西市安定区和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县接壤,县城距省城兰州174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站55公里,“316”、“212”两条国道穿境而过,会川镇规划建设了工业发展区。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秦始皇统一后公元前205年设立县制,名首阳县,归属陇西郡,公元551年的西魏改名渭源县。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同时,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向北部黄土高原过渡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风光奇丽秀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发出旅游景点16处,有渭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十里“画廊”天井峡、云端仙境太白山、“陇原香格里拉”双石门等自然景观,也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渭河流域丰厚的历史积淀。近年来渭源县建设生态旅游,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马铃薯良种繁育和推广蔚然成形,建成全国最大的高淀粉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在南部高寒阴湿区建设当归、川沿河谷区红黄芪和北部干旱山区优质白条党参三个生产基地,使渭源县成为西北绿色中药材基地。建设南山放养虫草鸡基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草场资源,规模养殖和放养相结合。在黄香沟牧场开设育雏、规模养殖、牦牛、山羊和梅花鹿、小鲵等动物养殖观赏区,培植畜牧养殖观光点。
神奇美丽天井峡:天井峡在渭源县城25公里处。有一横亘15华里的史前峡谷,它虽未及美洲大峡谷的规模,但峡谷之险,山峰之秀,景色之美丽,传说之多。无愧为大自然神工鬼斧之佳作,它是大自然厚待渭源的又一物证。天井峡当地名叫解gai板沟天井峡景区山有情、水有意、处处皆景。峡谷两侧一座座形体不同的石峰峭崖,有的独成一峰,妄自尊大;有的并肩而立,亲亲热热;有的象扇面;有的象麦垛;有的如奔跑的猛兽;有的象俯冲的雄鹰,真是千姿百态,变化莫测。这里的水更是叫人叹为观止,它的出口犹如天井,喷涌而出,聚合了悬崖落下的水珠,从山而降的瀑布,汇成了涓涓溪流,如同一匹脱缰的骏马,左冲右撞,驰骋峡谷,向往在原野,归宿在渭水。矗立于峡谷深处的仙女屏,宛如一道绿色屏障。她那青灰色的哨壁,是多么的坚强可靠;顶端的苍松翠柏,总是在那里遮风挡雨;下面一湾青草山花又是何等柔情,难怪仙女洗澡时要这里更衣休息。而旁侧的淋仙瀑,一如既往,依旧温柔多情地将甘露飘洒飘洒……对面山崖上的窥仙洞,就更显得深奥莫测。那形象逼真的象狮崖,虽庞大无比,但其含情脉脉的姿容,又不觉令人遐想万千。三百多米长的一线天,真乃绝佳境地。还有那令人神往的水帘洞,傲然独耸的金顶,小麦积、含情脉脉的梁祝峰,神奇诱人的乾坤窑,慈眉善目的毛公崖,香气弥温的柏香崖,昂首屹立的金鹿峰,展翅翱翔的鹏崖……使您目不暇接,如痴如迷,留恋忘返。神龙汲水,卧龙潭、锁龙峡、有龙就有水,有水就有龙,真可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井峡,十五里峡谷,十五里画廊,山奇水更美,人在画中游。
古老雄浑秦长城:渭源境风的秦长城,沿山起伏,有隔一里有小烽,十里一大烽,雄伟壮观。城垣下历层清晰,秦瓦遍地。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灭渠戎以后所筑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秦长城西起临洮东三十里铺的杀王坟,从东峪沟长城坡,上阳山进入渭源县境内,经过四个乡镇十四个村盘垣三十七公里,从野狐湾进入陇西县境。这段古老的长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城脚下的秦王寺,传说是秦始皇西巡陇西郡时,途径这里住宿一夜,后人为纪念秦皇西巡而修建得名。寺庙建筑后院正殿一座,前院左侧偏殿一间,院东厢房三间。这里曾写有抒怀诗:“渭水滔滔日夜流,不知征战几时休?万里长城遗迹在,不见昔日秦王侯”。渭水长虹灞陵桥灞陵桥有“渭水长虹”之称的灞陵桥,飞跨渭河南北,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其始建于明洪武元年,桥身全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底部以并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11组,以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桥的顶部为飞檐式廊房,共十三间六十四柱。桥两端四角斗起,脊耸兽飞。整个大桥结构独特,工艺精美,雄伟壮观。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浓郁的民族风格,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历史上许多名人要员都为灞陵桥题写了匾额、对联、诗词。其中蒋中正先生题有“绾毂秦陇”,孙科题有“渭水长虹”,以及“江南才子”于右任题有“大道之行”,字体苍劲有力,引人上进。外爱国名将杨虎城,国民党要员何应钦均题有诗词对联。“闻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几经劫难的灞陵桥,风貌依旧,更显不凡。现如今,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它已成为渭源乃至定西地区的旅游标志。
本地特产:黄芩: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文峰药市年销售黄芩1500—2000吨,野生毛黄芩约1000多吨,家种条芩600吨左右,因黄芩甙含量高而深受药厂和市场的青。
自然资源:渭源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海拔1930米至3941米,县城海拔2080米。耕地面积80万亩。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6.3℃,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20.1℃。由于地处西秦岭末端向北部黄土高原过渡区,县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宜农宜牧。根据地形、气候、降雨量等特点,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域: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农作物产量低;中部浅山川沿河谷区,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水地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区域;南部高寒阴湿地带,多土石高山,雨量较多,低温寡照,植被良好,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县内有大理石,腐植酸泥炭,高岭土,陶瓷土。天然次生林40多万亩;南部山区生长有大量蕨菜。境内野生动物有100多种,珍贵动物有麝、羚、马鹿、梅花鹿、豹、雪鸡、褐马鸡及秦岭细鳞鱼、鲑鱼、娃娃鱼等。全县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间,县城海拔2080米,年平均气温5.8℃,年平均降雨量507毫米左右,无霜期157天。境内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三种类型。
经济作物:县政府因地制宜,根据渭源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渭源县盛产马铃薯,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所产马铃薯品种多、产量高、品质优。全县每年种植马铃薯40万亩以上,年产量80万吨以上,已成为周边各县和邻近省市的马铃薯良种供应中心。渭源县也是“中国党参之乡”,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自古就有“渭源县渭水当归传两广”和“党参故里”之说。已形成规模大量种植的主要有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中药材,每年种植20万亩以上,干药年产量近6万多吨。因海拔高、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等因素,所产药材以品质优良,营养、药用价值极高而久负盛名。建成了清源、会川、莲峰、新寨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其中会川中药材市场是全省十大药材市场之一,中药材交易繁荣。渭源县有80万亩天然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条件良好。目前,已形成南部乡镇以林缘地带为重点的规模化养牛,北部地区以小尾寒羊为主的舍饲养羊,川沿地区雏鸡孵化、仔猪育肥、畜产品加工和全县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的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格局,特别是县上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养殖规模已达到100万只。渭源是个农业县,素有“蚕豆之乡”、“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近年来,全县建立了蚕豆、洋芋、油料、中药材、牛羊等一批依据区位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淀粉、畜牧、林果、水产、蔬菜、中药材六大支柱产业已具一定规模,全县经济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玉米为主,年种植良种马铃薯30万亩以上,是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繁育基地。渭源县有“千年药乡”的美誉,主要种植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多种中药材,年种植各种优质中药材20万亩以上。马铃薯、中药材是全县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育事业: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建了第一所高级小学。民国8年(1919年),前清建威将军、民国陇东镇守史渭源人张兆钾在县城北关创建“张氏自立学校”,现为清源第二小学,现存原来三间校门建筑被划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共有高级小学11所,学生1061人。保国民学校(初级小学)45所,学生4348人。每年完小毕业生200人左右获得小学毕业证书。继续深造要到兰州、临洮、陇西甚至远涉肃州、河州、西宁,当时交通主要靠走,莘莘学子备尝艰辛。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张亨先生倡导创办渭源中学。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建成土木结构二层教学楼2栋,由县政府呈报省教育厅核准,正式建立“渭源县初级中学”,委任张亨为首任校长。即今渭源一中前身。渭源初级中学的建立,结束了渭源县没有初中的历史。到1949年8月解放时,已有四届初中生毕业,为地方培养初中毕业生300多人。1943年设立会川县,当时有中心国民学校10所,保国民学校41所,共有教职员工268人,学生3165人,开始筹建“会川县初级中学”,创建于1945年,于右任曾为学校亲题校名。即今渭源二中,是甘肃定西市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49年秋,学校开始设立高中部,首次招收1个高中班,大约40多人。解放后陆续从上海、陕西等全国各地来到渭源的教师为渭源的教育事业书写了辉煌的一笔。1952年,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考入高等院校的有14人;1956年,初中毕业生考入甘肃省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有13人。2006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98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初中19所,小学252所。在校学生74928名,其中普通高中学生9100人,初中学生19980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260人,教师3601人。
渭源县科学技术局
2010-05-31•渭源县金滩中药材加工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2010-05-26•渭源县2010年“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活动剪影2010-05-25...
渭源县政区图
渭源县政区图是定西最权威的网络地图,能详细提供定西地图,定西市地图,定西电子地图,定西市电子地图,定西市区地图,定西旅游地图,定西公交地图,定西市交通地图,陕西省...
甘肃定西渭源县政区图
甘肃定西渭源县政区图,,甘肃,定西,渭源县,城市行政地图,渭源县政区图...中国地图网>甘肃>定西>渭源县>渭源县政区图...
渭源县四季沐歌专卖店 欢迎您 进入我的网站
真实有效 证书编号:0003176 有效期至:2012-4-13 电 话:0932-传 真:0932-地 址:甘肃省定西渭源县渭宝家园售楼中心隔壁 联系时请说明信息来自中国黄页网...
甘肃渭源县首阳山简介_国内游频道_乐途旅游网
2007年10月12日...乐途旅游网 诚信旅游 甘肃省 国内游频道 资讯 甘肃,渭源县,首阳山...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乡事堂沟,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
王学军-渭源县新寨镇人民政府---海阔天空企业名片
渭源县新寨镇人民政府的办公室在新寨镇上街32号联系人王学军,主要从事项目为:暂无,在职员工40名...
网易同学录|渭源县第二中学
中国最好用的同学录/校友录,提供留言,照片,通讯录,联络方式。...
渭源县中医院_定西市医院_全球医院网
渭源县中医院是以治疗内科、外科、等疾病的二级甲等医院。联系电话:0932-4132297,联系地址:渭源县清源。在春风和煦、草长莺飞、岁月无痕、生命无悔、理想如歌、...
渭源县市区地图
渭源县市区地图,渭源县地图,渭源县电子地图,渭源县交通地图,渭源县公交地图,渭源县地图下载,渭源县旅游地图...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