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县文化:威县是“中国特色民间艺术之乡”、河北“武术之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项,分别是威县乱弹和冀南梨花大鼓,省级名录多项。 历史沿革:威县本沿用威州之名。威州始置于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盖因统治者企图以武振威为名。此时威州并非在今威县地,而在其西北三百余里之遥的今井陉县威州村。今威县当时为洺水县,属洺州,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属威州,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威州始从井陉徙治于洺水县,于是威州之名,始出现在今威县地。元末省洺水县入威州,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县,县袭用州名,故名威县,即为今县名之由来。威县境域,在春秋时先属齐,后为晋之东阳地。战国时属赵。秦代属钜鹿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于此地封广宗国,故城在今县东南二十里。新莽时废。东汉永元五年(公元93年)又封广宗国,不久罢为广宗县,属钜鹿郡(见《大清一统志》)。三国魏时改属安平郡。晋初属安平国,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国名长乐国,广宗县仍属之。北魏初,广宗县属长乐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广宗县北部与南宫县南部地置经县,故城在今威县城北约五十里的经镇,今威县此时为广宗、经县两县地,十一年两县改属广宗郡,郡治经县,不久即废郡。两县复属长乐郡,孝昌中(公元525—527年)复置广宗郡,两县仍属之。北齐广宗、经县复隶长乐郡,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经县名武强县。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广宗、武强县复属广宗郡,郡治武强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宗、武强两县改属贝州,六年武强县改名经城县,十六年析经城县置府城县,故城在今县东北,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因避皇太子杨广名讳,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大业初年(公元605年)省府城县复入经城县,三年罢贝州,宗城、经城两县更隶清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析经城县置府城县,同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宗城、经城、府城三县均属之,九年复省府城县入经城县,宗城、经城两县更隶贝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州罢改为清河郡,两县仍属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为贝川,两县依旧属,至天佑三年(906年)以避朱温父名诚之讳,复改宗城名为广宗县,且更隶魏州,而经城仍属贝州。五代初两县依旧属,后唐又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并与经城县同属贝州,后周宗城、经城两县改隶大名府。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宗城县因避河患,徙治邵固镇(即今威县城东邵固),六年经城县省入宗城县为经镇,宗城县仍属大名府。金代,析宗城县北部的经城县故地置洺水县,属洺州,故城在今县北五十五里的古城,宗城县亦更隶洺州。元初,宗城县省入洺水县,遂徒洺水县治于今威县城,仍属洺州,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隶威州,(其时威州治井陉县),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始将威州自井陉县徙至洺水县,至正(公元1341—1368年)中洺水县省入威州,州属广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威县,属广平府。清代因之。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冀南道,次年更名大名道,县仍属之,十七年(1928年)威县始直隶于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遂于次年八月建立威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四专区。后因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在威县北部、东南部、南部还分别设有清江、宏毅、企之县,到1941年11月四县均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十三专区,其后便撤销新设三县,仍并入威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威县属冀南区四专区。1948年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区四专区。直到1949年8月1日,威县始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县仍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将威县划归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威县并入南宫县(当时也属邯郸专区)。1961年7月9日,析南宫县复置威县。仍属同年复置之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威县依然属邢台地区管辖。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梨花大鼓:梨花大鼓起源于直东交界地区的河北东南部与鲁西北兴盛于威县一带。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敲犁铧片,唱农歌而得名。它产生于明代中期,是在“大秧歌”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形式,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清代作家刘鄂所著《老残游记》中就记述了梨花大鼓在济南的演出盛况。民国后,梨花大鼓在威县及周边地区的鲁西北、豫北、太原、石家庄、保定等地广为流行。这时期,梨花大鼓艺术不仅有了大的提高,而且演唱队伍不断壮大,名伶辈出,极盛一时。建国后,梨花大鼓得到空前繁荣,仅威县就呈现出孙家班、魏家班、郭家班三足鼎立的局面。1978年,中国曲协理事,河北省曲协副主席、著名梨花大鼓演员孙金枝演唱的《广场思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放,享誉大江南北。梨花大鼓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牙板(也叫梨花片)、矮脚鼓、大三弦。演唱者右手执鼓楗击鼓,左手操月牙板敲击演唱,乐师以三弦伴奏。到70年代后,增加了四胡、二胡、扬琴等伴奏乐器,丰富了演奏效果,增强了伴奏表现力。梨花大鼓的唱腔以板式腔体的梨花腔为主,板式主要有慢板、二性板、快板、散板等四种板式。梨花大鼓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既是一种说唱表演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对其它艺术门类产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不少曲艺门类仍保留着梨花腔。其唱腔曾被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河南坠子、山东快书等曲种吸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乡镇简介:洺州镇:镇政府驻洺州村,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3.86万。辖50个村委会:洺州、西街、东街、南街、北街、黄街、辛庄、贾庄、王庄、李庄、马庄、南关、东关、白伏、李寨、星光、十里、赵霍寨、戚霍寨、张霍寨、邱霍寨、姜霍寨、莫尔寨、肖侯庄、香花营、前麻固、后麻固、霍冉庄、大高庙、小高庙、西河洼、东河洼、马安陵、郭安陵、罗安陵、管安陵、胡家屯、张家庄、皇神庙、渭上营、乔家庄、北郭庄、东郭庄、西夏官、东夏官、八里庄、时家庄、五里台、桑家庄。 常庄乡:乡政府驻常庄村,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64万。辖22个村委会:常庄、田村、鸭窝、桑园、后店、何庄、孙庄、大河、团堤、孟村、前屯、后屯、南仓庄、北仓庄、豆坊屯、尚家寨、牛家寨、孟官庄、安上一、安上二、东小庄、东陈庄。 方家营乡:乡政府驻方家营村。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56万。辖26个村委会:南方家营、西方家营、东方家营、北方家营、东徐固寨、西徐固寨、孙家寨、五马坊、四马坊、张家陵、马塘寨、薛高寨、张官寨、王高寨、王家陵、孙家陵、翟家庄、第三口、庞苏庄、宋庄、油坊、东堂、西堂、南里、后里、赵里。 枣园乡:乡政府驻枣园村,面积53.5平方千米,人口3.66万。辖36个村委会:枣园、牛寨、李店、刘洼、东庄、全礼、后洼、前洼、翁屯、罗庄、大芦、官地、丁寨、寺前、于化、潘店、司庄、邵固、后辛庄、南辛庄、魏家寨、西里固、阎里固、王里固、董里固、东张庄、鸡泽屯、东台吉、西台吉、辛台吉、刘家屯、井湖寨、东孙庄、太阳庙、东李庄、王家屯。 威县西红柿大棚蔬菜基地:起初的时候,主要以威县高公庄村、东赵庄村大棚等后逐步扩展到经镇、七级、鱼台等周边地区。西红柿大棚的兴起使更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种植技术不断的提高,收入也不断的增加。 |
西界威县-互动百科 ”,其境北越馆陶、邱县域,东界清河县的清河屯,西界威县的方家营,南界威县.、邱县域,东界清河县的清河屯,西界威县的方家营,南界威县的沙儿寨,北界.。... |
邢台市威县商务之窗 本站由邢台市威县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内容组织和审核 威县概况2006-08-10... |
【威县信息网-威县贴吧-免费发布威县分类信息-威县分类贴吧】... 威县信息网,威县贴吧,威县吧是威县地区信息交互平台,在这里可以查看和发布威县二手车信息,威县招聘网,威县交友/征婚等信息,威县分类贴吧欢迎您的光临... |
河北省邮编,邢台市邮编,威县邮编,邮政编码,邮费网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邮编,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区号,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行政区划,河北省...威县邮编:054700邮费计算 威县区号:0319 威县行政区划:130533... |
威县七级中学 威县七级中学 威县七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威县 邢台市威县 行业信息导航邢台市威县 乡镇村(社区)信息导航 威县... |
邢台市威县教育局 您好,欢迎访问邢台市威县教育局!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开创威县教育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县教育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硕果累累的一年;... |
河北威县秀杰养殖设备公司 鸡笼,兔笼,各种笼子|河北威县个体工商户|欢迎来到中国农业网!找农业信息|产品|供求|企业|资讯|技术|项目请到中国农业网!... |
威县人才网,威县招聘网,威县人才市场,威县人才招聘网,威县人事... 河北威县人才网作为专业的威县人才招聘网,提供大量及时的威县招聘信息、威县求职信息;威县招聘网致力于让求职者找到满意工作、招聘单位找到满意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