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庄老城甲马营汽车部件及棉纺织工业基地以临武路、幸福路为主轴,辐射老城镇、杨庄乡、甲马营乡等三个乡镇,以汽车零部件和棉花加工业为特色产业的带状经济带。每年棉花收购旺季,从甲马营到杨庄乡近百里的公路上,购销棉花的车辆络绎不绝,购销、生产场面非常繁忙,被外来客商形象地称之为“百里银色长廊”。辣椒购销加工基地的中心是中国武城辣椒城,前身是尚庄辣椒专业市场,始建于1992年10月,后经多次扩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市场拥有英潮集团、中韩合资德州多元食品有限公司、亚星食品有限公司、黑马集团、东顺斋食品有限公司、金椒工贸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加工企业18家,零散加工户200余户,吸引河北、浙江、四川、内蒙古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前来交易订货,辣椒及辣椒制品80%实现出口,远销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繁荣带动了辣椒种植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2007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25万亩,椒农6.1万人,辣椒贩运户600余户,安置剩余劳动力6000余人,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历史沿革:1993年10月9日,撤梁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武城镇。1993年10月27日,鲁权屯乡撤乡设镇。1994年11月24日,滕庄乡撤乡设镇。1996年6月3日,撤祝官屯乡,原祝官屯乡的祖寨、梁寨、范庄、韩寨、陈衣庄、后王庄、冶庄、前王庄、祝官屯9个村划归老城镇;田庄、董白三、徐庄、谭庄、北王庄5个行政村划归甲马营乡。1999年,武城县辖5个镇、8个乡:老城镇、武城镇、四女寺镇、滕庄镇、鲁权屯镇、杨庄乡、李家户乡、马庄乡、大屯乡、董王庄乡、郝王庄乡、蔡村乡、甲马营乡。2000年5月8日,撤郝王庄乡、蔡村乡,以原郝王庄乡、蔡村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郝王庄镇,撤销四女寺镇、马庄乡,将原四女寺镇的行政区域和马庄乡的胡家洼、潘庄、代官屯、南郑庄、小史庄、张郭秦、小贾庄、朱庄等8个村划归滕庄镇,将原马庄乡的其它村划归鲁权屯镇;撤销董王庄乡、大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武城镇。武城县辖5个镇、3个乡。总人口361179人,其中武城镇107450、老城镇41313、膝庄镇51678、鲁权屯镇36484、郝王庄镇40773、杨庄乡20232、李家户乡30282、甲马营乡32967。(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广运街道办事处,原武城镇24个村划归街道办管辖。城区6个社区居委会划归街道办事处。武城县现辖5镇3乡1个街道办。2008年6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武城县滕庄镇和鲁权屯镇实现合并,原滕庄镇行政区划划入鲁权屯镇管辖,武城县现辖4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武城县甲马营乡和杨庄乡撤乡设镇,武城县现辖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杨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老城镇,设立四女寺镇,将鲁权屯镇原四女寺辖区及郝庄镇部分村庄划归四女寺镇,原武城镇8个村划归广运街道。武城县现辖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 文化:武城地处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交汇处,现今仍有大量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存。四女寺槐荫清风、窦建德点将台、山西会馆、圣人王道墓、陈公堤、姑嫂坟等文化遗存皆出于运河两岸,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孙伏伽、唐代武状元崔圆、祖孙状元崔岘崔胶、兄弟状元崔昭纬崔昭矩、圣人王道、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刘黑闼等名公巨卿都是武城人。“四女寺的传说”、“武城旋饼制作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杠舞”和“运河号子”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家,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80千册;剧院、影剧院2个,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个。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人口面积: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37.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3万人,非农业人口7.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10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其中回族人口3920人。全县有回族、满族、蒙古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壮族、土家族、苗族、哈尼族、独龙族、黎族、彝族、朝鲜族等16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滕庄镇、武城镇、郝王庄镇等3个乡镇的9个自然村,其中滕庄镇少数民族最多,有252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8%,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6个。其他少数民族分布较分散,在全县各乡镇街都有少量人口居住。武城版图南窄北阔,西南到东北较长,东西宽27公里,南北长33公里,总面积7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万亩。 4、地毯产业集群。武城地毯加工业称雄国际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手工地毯生产、出口基地,年产手工地毯10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50%以上。2004年被国家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民族毯业城”。山东神龙地毯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手工地毯、胶背地毯、皇宫地毯和机织地毯为主的大型企业,生产纯毛、混纺、化纤、毛加丝、机织仿手工等多种质地、品种、规格的手工地毯和机织地毯。2005年山东神龙毯业有限公司的“龙禧”牌地毯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武城人民历来就有利用苇草、柳条、麻线等编织工艺品的传统,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随着时代变迁、历史发展,当地编织术也在创新和提高。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县逐渐兴起地毯产业,群众为贴补家用,以分散加工为主进行地毯生产,并逐渐扩张膨胀,集聚发展。1958年,县里审时度势,筹建了地毯厂,以生产民族特色地毯为主,地毯规模生产正式启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以县地毯厂发展半成品加工为主,全县原1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加工网点,并辐射到周边两省六县市,完成了原始资本的自我积累。90年代中期,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力度,地毯产业迅速膨胀发展,在当时地毯市场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武城却“风景这边独好”,被日美欧三大市场的客户誉为:“70年代看天津、80年代看威海、90年代看武城”。2003年,研制开发机织仿丝超薄地毯,极大地丰富了地毯品种,形成了多层次、多品种、多价位的产品格局。目前,全县年产各类地毯300万平方米,产值9.6亿元,利税2.2亿元,社会效益5.8亿元。二是品种齐全,特色鲜明。目前,已发展到拥有男工地毯、胶背地毯、东方地毯、皇宫地毯、精艺地毯、艺术挂毯、机织地毯等七大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上千个,产品远销日、美、德、西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享有“世界地毯看中国,中国地毯看武城”的美誉。根据少数民族的民俗和文化特色,研制开发了一系列适应少数民族的地毯产品,藏毯、新疆毯、回民仿古毯和中东毯以及手工民俗画“挂”毯等,以其颜色多样、鲜艳明快、内涵丰富的特点,深受少数民族用户和国外伊斯兰用户青睐。建设中的中国地毯博物馆,集中收藏、展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毯产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全力展现地毯的文化内涵。全馆全部建成后,将分产品实物展室、产品实景展室、现代馆和未来馆四个展室,可集中收藏和展示七大系列上千个花色品种的民族地毯产品。三是龙头突出,带动强劲。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地毯企业已达7家。1958年成立的县地毯厂逐年发展壮大,成为目前全国50年代建厂的唯一一家生存下来的大型地毯加工企业,并于1996年兼并德州地毯厂等五家市内地毯企业及河北省南宫地毯厂,组建成以县地毯厂为龙头的德州地毯集团总公司,成为跨省市的大型(二)企业集团总公司,总资产由2500万元增加到2.5亿元,员工由原厂的230人增加到7000余人,产量由原来的10万平方米增到40万平方米。2003年,企业改制为山东神龙毯业有限公司,并投入1.2亿元研制开发机织仿丝超薄地毯,成为全国同行业中唯一拥有手工、针刺、机织三大加工工艺,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今年年产量可突破100万平方米,可拉动地毯加工机台6000余台,吸纳社会劳动力3万人。四是科技含量高,产品种类多。1999年,成立武城县地毯研究所,具体负责地毯产业的科技推广和产品开发。目前该所共有各类地毯图案设计人员27名,近年来研制开发了具有民族特色和西方文化特色的地毯近600个新品种,实现了由传统的“北京式”、“美术式”、“彩素式”向“自然型”“几何型”“抽象派”,由传统的粗厚重向轻薄细的转变。开发生产的针刺奥比松、TA丝地毯属世界首创产品,研制开发的“120道”、“140道”、“160道”精艺地毯引导了市场新潮流,设计的“160步波斯胶背地毯”荣获第30届中国国际地毯交易会图案评比金奖。2002年开发的机织地毯,实现了高科技与传统技术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精、细、亮、密、厚、挺独具特色的中国地毯风格。 农业:武城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人口37万,耕地为56.8万亩,是传统农业大县。粮食一直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我们一直把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作为粮食发展的主攻目标。从2004年起国家开始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共种植小麦32万亩,总产达14.08万吨。种植玉米21万亩,总产10.8万吨。在稳定基本粮食作物面积的前提下,着力发展“一红(辣椒)两白(食用菌和棉花)一牧(畜牧)特色产业。建立了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的10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县10万平方米以上的食用菌基地达到了8个,被山东省命名为"山东省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县";引进并培植壮大了龙头企业-山东九发集团武城食品有限公司,可年产罐头6000吨,腌渍蘑菇6000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南韩等国家;县内共有菌种厂三家,产品达20多个品种,年产菌种1200万瓶,能保证800万平方米食用菌菌种供应。辣椒生产方面,全县常年辣椒种植在10万亩以上,中国武城辣椒城,成为江北最大的辣椒集散地,年交易量可达2.5亿斤,成交额10亿元,可拉动全县20万亩和周边县市上百万亩辣椒的生产。棉花生产方面,2007年共种植棉花32.4万亩,依托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全部实现了优良品种生产,全县总产2.76万吨。总占地面积450亩的大型棉花市场-杨庄银山工贸园,年加工能力可达140万担,年交易额5.6亿元,带动了全县及周边县市的棉花生产。目前全县共有各种棉花加工企业200多家,年社会效益2000多万元,带动全县人均增收300元。畜牧生产方面,以津武肉联厂、大王火腿厂、银龙肉联厂等企业为龙头,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年宰杀能力2.4万吨,贮存能力1500吨;以上海光明(德州)乳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实施了"奶牛富民工程",共发展奶牛1万头,是上海光明乳业重要的奶源基地。全县猪存栏20万头,羊存栏18万只,鸡存养600万只。 社会事业: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拥有各类学校19所,在校生26145人,其中初级中学17所,在校生15547人;完全中学1所,在校生8594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2004人;小学62所,在校生27001人;幼儿园145处,在园8604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毕业升学率100%。高考成绩连续20年位居全德州市各县市首位,被誉为德州市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县情概况: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边陲,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隶属德州市东经115°51'-116°17'、北纬37°03'-37°23'之间。东邻黄河故道,与平原县连接;南和夏津县交界;西、北两面隔卫运河,同河北省故城县相望;东北濒四女寺减河,与德州市为邻。全境南窄北阔,西南到东北较长,东西宽27公里,南北长33公里,面积748平方千米。武城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建置于春秋时期,西晋太康年间称谓武城,沿用至今。曾以夏王窦建德起兵漳南镇、宁知州尧佐督修大堤缚绞龙、吉鸿昌驻防察民情等历史传说闻名遐迩。武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盛产棉花、玉米、小麦、谷子、西瓜、香椿等农副产品,农业生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门类齐全,发展迅猛,已形成玻璃钢、地毯、橡塑等十大骨干企业,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居全国领先水平。武城交通条件便利,通讯设施先进,商贸市场活跃,水电供应充足,服务设施完善,投资环境宽松。 |
武城县 德州市武城县 行业信息导航德州市武城县 街道社区(乡镇村)信息导航 武城县... |
武城县人才,武城县兼职,武城县求职,武城县招聘,武城县培训,... 武城县人才,武城县兼职,武城县求职,武城县招聘,武城县培训,武城县人力资源,武城县招聘会,武城县,武城县,,武城县人才网 人才,兼职,求职,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招聘会,... |
武城县人才招聘公司_ 武城县人才招聘公司_... 国正 先生 电话:86-0534-6310134 传真:... |
山东德州武城县地图 高清晰市区地图 德州今日天气预报 查看今后五日天气预报 山东德州武城县地图 6270 山东德州武城县相关 旅游地图,交通地图,公交地图,电子地图 德州特价酒店... |
武城县婚姻速配,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东德州市武城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武城县婚姻速配,德州市武城县婚姻速配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
武城县-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城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武城县是中国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751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37万。[编辑]行政区划 武城县辖1个街道、... |
山东省武城县气象局全力服务"三夏"农业生产 2011年06月07日...(张雪峰)在“三夏”麦收来临之际,山东省武城县气象局强化服务措施,服务农业生产。一 是加强会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
网易同学录|武城县直中学 中国最好用的同学录/校友录,提供留言,照片,通讯录,联络方式。... |
武城县交友中心,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山东德州市武城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武城县交友中心,德州市武城县交友中心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