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沟风景区:石门沟位于石门镇,距县城13千米,因两山对峙,峭壁如门,故名“石门”。深入峡谷10千米处是新开辟的石门森林草原度假旅游区,以水草丰美,林木茂盛,药水神泉,幽谷怪石和特有的民族风情而闻名。石门沟景区旅游景点遍布,分布于石天公路17~28千米之间,山峰有“骆驼山峰”、“犀牛望月”、“高峡锁月”等奇特景观。风景区建有藏、土、蒙古等民族特色的旅游服务接待点10处,有不同民族特色的帐篷、房屋和古典式可移动的小木屋;有高标准赛马场。民族特色饮食,民族歌舞表演,游客骑马比赛,藏、土族婚俗,篝火晚会等各具魅力。主要旅游接待点有草原公园、民族风情度假村、石门山寨、百花滩民俗风情苑、土族风情园、蒙古度假村、云雾山庄、驼宝苑、卓芳天盛、香巴拉娱乐园等。药水神泉在石门沟内的药水山下,泉水内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终年温度14℃,据传具有神奇的疗效,原有108眼,后因各种原因,只有10余眼泉出水,每眼泉的水都有不同的治疗功能,如治胃、治肺、治眼睛、治皮肤病、治瘟疫等等。清乾隆年间,大呼图克图三世土观·洛桑曲吉尼玛曾为药水神泉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周围数十里内的各族群众参加了这次大型佛事活动。在此之前很早的年代,药水神泉的神奇疗效就被附近的群众发现,寺院的藏医试验确定了每眼泉所具有的功效,并在泉石上用藏文刻上标记,这些标识性文字和药师佛像至今犹存。民国以前,常于夏天在这里举行药水节,人们有病便来取水饮之。2002年,在泉边修建了药王佛殿、佛塔和石拱桥。 自然风光:马牙雪山风景区: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藏语称阿尼嘎卓。位于天祝县城西部,主峰白石尕石达,海拔4447米,是祁连山东端最为奇异险峻的大山。山势崚嶒,景色壮观,年均气温-6.5℃,呈西北—东南走向,从甘青边界起,至永登没入群山,全长80余千米,平均海拔3500米。清代杨惟昶有诗赞曰:“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被当地人视为神山,其中有伦布什则、抓噶尔、史什则等山峰,有胜乐湖、白胜湖、圣母湖、依恬主湖、法圣赤三角湖等天池,据民间传说有108个。其中最大的是白石尕石达的拉姆兰措湖和丁却兰措湖,又统称为古古拉海子。上池拉姆兰措湖,长约500米,宽约200米,水清但不见底;下池丁却兰措湖,长约300米,宽约150米。两湖有一个奇特处,就是旱年水旺,涝年水歉。天池发育地带为典型的古冰斗冰川地貌,是典型的冰斗湖,位于“U”型谷陡坎之中,三面峭壁高耸,为典型的刃脊和角峰。谷中两壁的山坡上,巨石林立,有“观音讲经”、“千佛朝湖”、“狮子头”、“格萨尔王试剑石”、“珠姆王妃棋盘”、“雷公洞”、“马牙朝晖”、“马牙晚霞”等景观。马牙雪山顶峰有最典型的古冰川地貌,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探险价值。辟有阿沿沟—马牙雪山天池长12.62千米的旅游专线。火石沟风景区,山谷翠绿,石峡险峻,灌木密布,属马牙雪山北麓景点。 社会文化:天祝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藏族民歌是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其次是民间故事,包括了开天辟地的传说、藏族种源、对华锐山川大地的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此外还有谚语、藏戏、舞蹈、绘画、民歌等等,形式繁多,内容广泛,口授心传,世代相续,不断充实。汉族和土族也都有很多的民间故事流传,有秧歌、社火等文娱形式。长篇史诗《土族格萨尔》更是天祝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天祝的文艺创作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有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一批年轻的文艺界新秀脱颖而出,大量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调演和展览中发表、演出和展出。全县从事文艺创作的作者有百余人,经常发表作品的三四十人。至2005年,近20多种各类文化书籍编印出版。有10余人加入了省级以上文学艺术协会。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奖励。1994年,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天祝县志》的编纂出版。书店、广播电视、电影放映、群众文化、图书、博物、档案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境内有乌鞘岭长城、天堂寺、东大寺、松山古城、东坪罗家湾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馆藏文物500余件,其中有称为国宝的国家一级文物天祝铜牦牛。赛马是天祝的传统体育项目,沿袭了千余年的历史,解放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都要举行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赛马会。天祝走马还在全国民运会上取得过好成绩,射击也是天祝竞技体育的强项,在全国全省的比赛中多次获奖。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全县人民的体质明显增强。天祝的教育从1989年以来,经过了从迅速增加到合理布局、全面调整、加强和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至2005年,全县有完全小学125所,九年制学校6所,小学在校学生22563人;有各类普通中学22所,职业中学2所,师范学校1所,在校学生中初中11645人、高中(包括师范、职中)1611人;全县有教职工3047人。1995年起,县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在中央、省、地及县乡经费的配合下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93所。2005年,全县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30.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18万平方米,生均6.52平方米。1997年,完成全县普及初等教育,2004年,完成全县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全县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天祝县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2005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82个,病床297张,医药卫生技术人员673人。各级医疗机构的设备日趋先进,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防疫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步良好。计划免疫、卫生检疫等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藏医藏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增长。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华锐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在数千年的开拓中,先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自治县成立后短短的55年中,当家做主的天祝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55年的历史,虽然有过曲折和起伏,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方向始终未曾改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7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天祝走上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纵向比较,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天祝人民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横向衡量,差距明显,形势逼人,华锐儿女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勤劳、勇敢、智慧的天祝各族人民定将进一步团结奋进,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奋力拼搏,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坚持实施科教兴县、区域发展、外向拉动、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为天祝的腾飞再创辉煌,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卡洼掌高原风景区:卡洼掌,意为雪掌,位于县境西北,属祁连山冷龙岭,主峰大雪山(藏语称阿尼岗嘎尔)是甘青界山。东西长约22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海拔4874米,为天祝最高峰。山脚草原宽阔,山腰有灌丛分布,山顶终年积雪,并有冰川分布。山势雄伟,自然资源丰富,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探险旅游景区。 “康巴”藏族:“康巴”藏族即康区的藏族。康区最早是指卫藏以东广阔的地区,后来这一地域又分为“康”和“安多”两部分。康区多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旧称“朵思甘”地区。习惯上将西藏丹达山以东的地区与四川西昌,雅安地区和阿坝藏羌自治州相连,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相连的地域称为康区。具体包括: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青海五树州以及那曲东南一线。康巴服饰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其主要服装藏袍的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腰带举足轻重,式样不局一格。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饰点缀美的灵魂,他们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着重色块与整体的相村与和谐,运用最多的红、黄、蓝、绿、白和黑色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直观表征。他们认为蓝、白、绿、红、黄五彩是菩萨的服装,蓝色代表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表示空间护法神,黄色表示大地。康巴服饰,男装差异不大,女装尤为典型;以此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风格。康巴服饰大致可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牧区服饰及康巴特有着装等类型。其中康北农牧区盛装,以羔皮藏袍挂金丝缎或毛尼藏片等为面料,下摆、襟、袖等处镶宽大的水獭、豹、虎等珍贵兽皮。彩绸衬衣、锦缎袄褂。康南农区女装,以五颜六色的花氆氇制成的百折连衣裙,左右胸襟处镶以红、黄、绿、藏青、金丝绒三角形,双袖肘处镶红布,袖边镶绿布,背部镶绣有吉祥图案的“公热”,裙边镶红色羊毛条,色彩艳丽、装饰性极强。除了华贵的服装,还以金、银、红珊瑚、绿松石、黄虎珀(密腊)等作头饰、胸饰、腰饰、手饰,把全身装扮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康巴牧区服饰,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为袍;上饰粗犷的五色布、尼料条纹或“雍宗”、日月等图案纹装饰,夏装则以常以轻、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织牛羊毛尼制成的单或夹的长袍。上镶彩虹氆氇尼花边,康北一些农区还时兴针织羊毛的袍、裤、衣等。男戴宽沿白毡帽,女梳百辫,戴羊皮帽,耳、项、胸、腰、背、腕、手、佩各种用金、银、珠玉、宝石制作镶嵌的饰品。礼仪节日盛装选料更为华贵、精美。遐迩闻名的康巴汉子服饰,以昌都、德格一带男装最为典型。他们的服饰品主要有象牙发箍,金银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珊瑚、玛瑙、琥珀等珠宝项链,用金、银、铜精制的佛盒“嘎乌”、火镰盒等,腰际横插或斜佩长藏刀、短吊刀,手指上戴有金银并镶嵌有珊瑚等珠宝的戒指。藏袍的外套用绸缎、布、毛织氆氇品等制成,以水獭、虎、豹等皮镶边,脚蹬藏皮靴或红黑相间的毛质氇氇尼靴,头扎一根又黑又亮的长发辫,夹以红、黑、蓝等大股丝、绒线,盘头而绕,尾端呈散状,垂落于头侧,显得扬扬洒洒,威武剽悍;着帽的或戴金毡帽,或戴狐皮帽,愈显雄姿英发,滞洒自如。着装上康巴汉子一般将藏袍下摆提升至膝盖以上,脱两袖扎于腰际,腰间除火镰等佩物外,一把横撇的长刀十分耀眼,加上头上飘洒的“英雄结”,倍显剽悍,粗犷英武。康巴女装,也以昌都、德格一带为典型:其显著标志是前额顶佩戴由银和青铜铸造并镀以金,中间镶嵌红珊瑚的“梅朵”头饰,即花朵纹样装饰。相传此佩饰为格萨尔王妃珠牡所佩戴。头发编成若干粗细不同的小辫,上面饰以绿色松耳石和红珊瑚;鬓角两边的头发上穿有松耳石或猫眼珠,辫子末端也穿以两股松耳石或银饰,藏袍和男子大体相似,显得华贵大方,婀娜多姿。总体上讲,昌都、德格服饰代表了半农半牧区的康北型,由于历史上德格土司的辖地和势力影响较广,故而这类服饰也使之流传于整个康区,尤以男子的“英雄结”和女子的“梅朵”头饰成为其典型的显著标志。 地理位置: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祁连山东端,东靠景泰县,南接永登县,北邻凉州区、古浪县,西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山脉与交通线交汇的乌鞘岭是地扼东西的通道,势控河西的咽喉,地势险要,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全县辖域面积7149平方公里,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共22.14万人。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有郁郁葱葱的苍茫林海,终年积雪的雪山大川和碧草如茵的广阔草原及大小10多条河流。海拔最高4874米,最低2050米,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 羊肚菌:采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林海之中,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抗衰美容、益智等功能。食用方法:用温水泡15分钟,掐掉根部,然后漂洗干净,炒、炖、烧汤均可,配鸡汤最佳。柳花菜,别名绿木耳,是一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野柳和桦树上的真菌生物。柳花菜,呈淡绿色,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含有锰、铁、钙、铜等微量元素。食用时,用温开水浸润,拌上佐料,自成佳肴,可与发菜相媲美。近年来贵德县将柳花菜加工开发,投放市场。人们或将柳花菜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或作为宴席之上的凉拌山珍,或作为绿色食品,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冰沟河风景区:冰沟河位于祁连境内的祁连林场林区,距武威市35千米。景区内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悬崖壁立,巨石遍地,环境优美。自然景观有牛心山、回音壁、毛老鸹沟、冰沟天池、冰沟河等,人文景观有水母娘娘庙。建有冰沟河风情园接待游客。 |
甘肃天祝县全城戒严抓捕信用社爆炸案疑犯_国内国际首页_爆炸__... 2011年05月13日...甘肃天祝县的一个农村信用社今天上午发生了恶性爆炸 案件,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初步了解,今天早上9点左右,天祝县信用社全体职工开会期 间有人... |
甘肃天祝县农村信用社爆炸致大量伤亡 2011年05月13日...甘肃省天祝县一间农村信用联社,今早九时发生爆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新华社报道指,当时信用联社全体职工正开会,有人点燃汽油弹。... |
天祝县教育宾馆 天祝县教育宾馆位于天祝县城大什子黄金地段,交通便利,宾馆内设豪华套房,标间,三人间及普通客房,设施齐全,停车方便、安全。欢迎各界人士光临!... |
甘肃天祝县爆炸_网易新闻视频_网易视频 2011年05月13日...甘肃天祝县爆炸...甘肃天祝县爆炸(本专辑共5条)甘肃天祝信用联社发生爆炸数十人受伤 播放次数:0 男子持汽油到会议室点燃引发爆炸 播放次数:0 ... |
天祝县旅游资讯_天祝县旅游新闻_51766.com 天祝县旅游天祝县旅游资讯 天祝县旅游大全 天祝县旅游首页 天祝县酒店预订 天祝县旅游线路 天祝县游记攻略 天祝县美食推荐... |
天祝县旦马乡4000只绵羊“穿衣”--甘肃频道--人民网 2011年04月25日...天祝县旦马乡横路村村民张金禄喜滋滋地说道。给绵羊穿衣服?绵羊身 上长着厚厚的羊毛,怎么还要穿衣越冬呢?“绵羊穿衣是为了保护羊毛。当然,... |
天祝县女人相册,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甘肃武威市天祝县... 天祝县女人相册网,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爱在中国旗下网站。爱在中国创建于2000年,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 |
天祝县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合唱赛 2011年05月24日...5月23号,天祝县举办庆祝建党90 周年“红旗飘飘 廉政之声”红歌合唱大赛。比赛中,来自天祝县四大班子机关、文化系统 代表队、农牧系统等14个代表队... |
甘肃天祝县信用社. 甘肃天祝县信用社发生爆炸案 致40余人受伤下图.上图.放大来源:新华社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山脉与交通线交汇的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