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地图 > 彭水县地图
=== 重庆市彭水县地图 ===
=== 彭水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彭水地,因有盐、丹之利和乌、郁江水道之便,上古是民之国地。商至春秋属巴。战国属楚黔中(郡)。秦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划分为36郡,重置黔中郡,彭水属之。汉加强郡县制。西汉建元初(前140年),武帝置涪陵县,沿今郁山镇,属巴郡,辖今彭水、黔江、酉阳、武隆、石柱、沿河、印江、思南、正安、务川、道真等区、县和秀山县西部,面积约3.50万平公里。因伏牛山和中清、后江河两盐水而得名。始建国元年(9年)改涪陵县为巴亭,建武元年(25年)复置。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置巴东属国都尉,治今彭水县城,析涪陵县地置涪陵(治今彭水县城)、永宁(治今贵州省德江县上费溪)、丹兴(今黔江区)、汉葭(治今郁郁山镇)4县属之。蜀汉承汉制。章武元年(211年)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仍治今彭水县城,改永宁为万宁,析涪陵县地置汉复县(治今沿河县洪渡镇一带),彭水地属涪陵郡。延熙十三年(250年),析涪陵县地置汉平县(今武陵县)。晋承蜀制。太康元年(280年),省丹兴县入涪陵县。咸和三年(328年)始,今黔江、彭水等地少数民族起义并占领涪陵郡地,直到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蛮州”田思鹤“以地内附”,史称“地殁蛮僚”。涪陵郡被迫迁至汉平县。南齐(479~502年)时复置涪陵、汉葭两县,属涪陵郡。北周保定四年废涪陵等县置奉州,不设县,属益州。建德三年(574年),废奉州置黔州,治今郁山镇。隋行州(郡)、县两级制,黔州仍置。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县,治今郁山镇,属黔州。原涪陵已迁至涪州(今涪陵区),今郁江时称彭水,县以江名。大业三年(60)年改黔州置黔安郡。大业十年(614年)析彭水县地置信安县(治今武隆县江口镇)。唐增设道作为中央监督机构,彭水属江南道黔安郡。武德元年(618年),改黔安郡为黔州,治今彭水县城,析彭水地置石城县(天宝元年改名黔江县,即今黔江区)。次年,再析彭水地另置盈隆(治今润溪乡洋水桥)、洪杜(治今酉阳县龚滩镇)、相永(今贵州省境)、万资(今贵州省境)4县,同属黔州。贞观四年(630年),彭水县治移今汉葭镇县坝一带。贞观二十年(646年),分盈隆县地置都濡县(治今贵州省务川县濯水乡石桥子),先天元年(712年)因避唐皇李隆基讳改盈隆为盈川,天宝元年(742年)再改名洋水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增为15道,分江南道西部置黔中道,治今彭水县城,彭水县改隶黔中道黔州。大顺元年(890年),赐黔州观察使号武秦军节度,彭水属之。开元二十一年始,唐实行羁縻制,黔州领劳、福、犍等50个羁縻州,领地辖今渝、黔、鄂、桂结合部约30万平方公里,羁縻州委任土著首领管理。五代仍属黔州、武泰军节度管辖。宋初沿唐制。继改道为路,黔州仍置,彭水隶之。嘉祜八年(1063年),省都濡、信宁、洋水、洪社4县为镇入彭水,仍隶黔州。绍定元年(1228年),黔州升为绍庆府,辖彭水黔江2县,并领羁縻州49个。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绍庆府升为总管府,在今汉葭镇城南修筑石城,至顺元年(1330)改称绍庆路,直到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废置。元设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彭水县仍隶绍庆府(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尉使司,治今彭水县城。至正四年(1344年)置绍庆府军民宣抚都总使司,仍治彭水县城,领6州20县152镇。大夏承元制,彭水属绍庆路。明初仍袭元制。洪武四年(1371年)废绍庆府,彭水县改隶四川行省重庆府。次年,废黔江县入彭水。洪武十年,废武隆入彭水县,改隶涪州(治今涪陵市区)。洪武十三、十四年,先后复置武隆县、黔江县。清初划分全国为18个省,后调整为22个省,省下设道、府、县。顺治二年(1645年),彭水县复隶重庆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置黔彭军民厅,治今郁山镇,辖彭水、黔江、酉阳(时秀山属之)3县。乾隆元年(1736年)废黔彭军民厅置酉阳直隶州(治今酉阳县城),彭水改属该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彭水县属东川道。1927年改隶四川省长公署,第三年属四川省政府。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八行督察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6日彭水解放。1950年1月,属川东行署涪陵专区。1952年9月,属四川省涪陵专区。1968年6月,属四川省涪陵地区。1983年月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彭水县改建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次年11月10日挂牌成立。1987年涪陵地区分设为涪陵、黔江两个地区,彭水自治县改属黔江地区。1997年6月,改属重庆直辖市,由黔江开发区代管至2000年。
重庆市彭水县鞍子苗寨:鞍子苗寨距彭水县城54公里,是彭水县苗族最集中的地方,苗族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民风淳朴,民族气息浓郁,鞍子民歌是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优雅动听,寓意深刻,无事不可用歌声来表达,随处可听到婉转的山歌,是苗族民歌“娇阿依”的发祥地。2000年,鞍子乡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苗族民歌之乡”。这里有独具特色的苗家吊脚楼,有苗家火铺,有丰富的苗家饮食文化,还有奇特的石磨岩石林,定会让游客感受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和神奇。(详情请进:重庆市彭水县鞍子苗寨)
现实困难:彭水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是“八七”扶贫攻坚时期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又是新一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一是生产环境较为恶劣。地处武陵山系与大娄山系交汇的褶皱地带,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质贫瘠,地面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土占33%,土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下的占30%;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洪涝、伏旱灾害频繁,素有“十年九灾,三年一大灾”之称。二是经济总量偏小,在全市处于滞后的地位,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一产业弱、二产业缺、三产业虚”,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三是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农民多、农村穷、农业弱仍是彭水的基本县情,农民群众增收难、行路难等形势依然没有根本缓解,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恶劣,解决“三农”问题任务艰巨。四是社会发展问题突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医贵、上学难等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影响稳定、影响和谐的一些重要因素还没有消除,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任务繁重。
重庆市彭水县郁山古镇及盐丹文化旅游区:郁山古镇位于彭水县东北,距县城46公里,319国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从古镇经过。郁山自古以产盐著称,在苗语中,郁山即产盐之山,最早被人类发现利用的盐泉之一。所产之盐通过郁江与酉水销往武陵山区及乌江流域(今湖北、湖南、贵州、渝东南)广大地区。郁山先为巴国所有,后落入楚国。郁山不仅产盐,还早在周初即盛产丹砂,郁山丹砂从郁江入乌江再转长江外运销售。(详情请进:重庆市彭水县郁山古镇及盐丹文化旅游区)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北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接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东连黔江区,东南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连武隆县,西北与丰都县接壤。地处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40公里,水陆边界线总长414.90公里,幅员面积3905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汉葭镇北门街201号,海拔245米,沿国道319线至重庆市中心270公里。
历史文化:彭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诞育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今郁山镇置涪陵县,北周置黔州费县。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彭水县。唐置黔中道于此,并置黔州,彭水成为今渝、黔、湘、鄂结合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政权对西南边陲中部约30万平方公里地区少数民族实行羁縻统治的据点,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唐、宋两朝,中原纷乱,而黔州独守,社会经济齐头发展。元、明两代,多次“赶苗拓业”,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萧条。清政府招民垦荒,还民休养生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到清末"舟楫往来,商贸辐辏,百货云集,盐、茶、油、漆、苎麻诸物转运各地,使“彭水财富,甲于酉属”。民国时期,兵匪频仍,人民啼饥号寒。1949年11月16日彭水解放,从此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彭水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汉初建县,历经2000多年历史。唐宋时期,于彭水置黔中道,是全国十五道之一,彭水县城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是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央政权对西南边陲中部约30万平方公里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羁縻统治的中心。彭水拥有丹、盐资源及乌、郁两江交通优势,舟楫往来,商贾辐辏,百业云集,经济发展,曾创造了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清末“彭水财富,甲于酉属”的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汉、土家等各民族聚居繁衍,相互学习,彼此交融,孕育了巴渝最古老的“黔中文化”。
气候特征:彭水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年均气压978.60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早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初夏常有连阴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雪无严寒,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彭水气候的另一特点是,立体差异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便递减0.46-0.55℃;年积温约下降200℃左右。年无霜期由沿江河谷的312天,递减到中山区的235天。年日照时数,低中山区受山脊和云雾阻挡,要比平坝约少四分之一。
基本概况: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重庆直辖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毗邻。位置处于武陵山区,居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全县幅员面积3905.22平方公里。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穿过本县,至重庆市中心200公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3903平方千米。总人口67.3万人(2008年)。北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东连重庆黔江区,东南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连武隆县,西北与丰都县接壤。地处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40公里,水陆边界线总长414.90公里,幅员面积3905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4.8万公顷,辖39个乡镇,300个村(居)委,1969个村(居)民小组。县城位于乌江,郁江交汇处,距重庆市主城区260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汉葭镇北门街201号,海拔245米,沿国道319线至重庆市中心270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汉葭镇,邮编:409600。代码:500243。区号:023。拼音:PengshuiMiaozuTujiazuZizhixian。
重庆市彭水县新场完小
重庆市彭水县新场完小 重庆市彭水县新场完小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_互动百科
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联系电话:023-78448891 地址:重庆市彭水县汉葭镇古楼街225号 所在省份:重庆市 所在城市:重庆市县级区 所在地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床位...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彭水自治县国土房管局向社会公开10项承诺.2009年彭水新增耕地1381公顷 整理出.彭水县国土房管局推行征地拆迁“七公开.彭水县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业务培训 ...
重庆彭水县酒店-eLong.com艺龙旅行网
重庆彭水县酒店,艺龙旅行网提供重庆酒店详细介绍,重庆酒店最新价格及优惠,重庆酒店电子地图,重庆酒店用户评论.商旅出差,旅游度假,免费预订查询重庆酒店宾馆...
彭水县_科普大篷车
彭水县,科普大篷车...昵称:工作人员 QQ号:449237278 工作人员的个人作品 推荐作品 彭水县 作者:工作人员 QQ:449237278 更新时间:2010-08-17 票数:32060 32060 ...
重庆市彭水县龙塘中心校
重庆市彭水县龙塘中心校 重庆市彭水县龙塘中心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彭水县地区住宿指南-www.51766.com
www.51766.com,彭水县地区旅游指南...首页>>地方信息列表 地区 关键字:彭水县旅游指南 当地信息暂时还没有录入。...
彭水县汉葭镇第二小学
彭水县汉葭镇第二小学 彭水县汉葭镇第二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重庆市彭水县旅游攻略-旅游联盟重庆彭水旅游资讯中心
重庆市彭水县旅游攻略 彭水交通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介 彭水交通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介彭水机票网...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