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地图 > 日喀则地区地图 > 南木林县地图
=== 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地图 ===
=== 南木林县资讯概况 ===
特色产业: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充分利用了艾玛土豆这一著名商标品牌,培植品牌经济,发展品牌效益。以艾玛土豆为龙头的土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3.17万亩,比去年增加0.7万亩,土豆产量达1.84亿斤。试种了200亩脱毒薯。2005年全县1.44亿斤土豆,通过艾玛农畜批发市场等渠道销售出了1.18亿斤,出现了市场紧缺的情况,基本解决了土豆销售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种植土豆的积极性。经过两年的建设,艾玛岗土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为了进一步发展土豆产业,我们与有关企业积极联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最后与甘孜州华康进出口有限公司就土豆产业综合开发达成合作协议,确定用三年时间,使艾玛土豆走上深加工之路。二是强化了以石材开发为主的乡镇企业特色产业,创造了就业典型。今年我们抓住安居工程需要大量石材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加强组织,扩大了石材开发规模,使石材开采人数达到了822人,石材开发收入达到了261.7万元,人均收入3183元。兴办了80人参加的石材精细加工厂,石材加工纯收入达40万元。同时,抓住火车开通游客增加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及农畜产品加工业,挖掘其应有价值,为群众增收拓宽渠道、创造条件。南木林镇、达孜乡的藏毯加工已全面启动;加快了芒热乡的藏刀开发,加工精细刀具;使艾玛乡孜东的铜器加工形成了适度规模。三是强化了劳务输出人力资源优势特色,创造了就业亮点。在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基础上,从技能型、组织化劳务输出方面狠下功夫,变“体能”输出为“技能”输出,真正把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采取政府引导培训与民间培训相结合,鼓励、号召有技能的人带徒弟,动员没技能的人给有技能的当学徒,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创收,提高了劳务竞争力,增加了现金收入。2006年劳务和技能培训6550人次,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24374人,劳务输出总收入5411万元,人均收入2220元。四是强化了养殖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特色产业,创造致富模范。黄改工作全面铺开,加大了黄改工作的技术投入;进一步扩大了藏鸡养殖专业示范乡、村、户,达到了专业户至少30羽的目标;完成短期育肥49913个绵羊单位,出栏36793个绵羊单位,总收入867.2万元,纯收入581.7万元。
历史概括:1959年民主改革前,南木林是由西藏噶厦政府的4个宗和后藏班禅堪布会议厅的7个溪卡合并组成,分别由西藏噶厦政府、班禅堪布厅管辖。收税纳贡,派差服役,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定,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从此,南木林县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和羁绊,回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平等友爱的大家庭。南木林县,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南木林县的组织机构沿革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西藏和平解放和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建立时期;平叛改革和成立西藏自治区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对西藏给予“宽、特、优”政策,对农牧区实行“两个长期不变”的政策,给农牧民群众吃上一颗长效定心丸,全面调动、发挥、保护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团结带领全县7万多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和解放生产力这一主题,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内挖潜力,外塑形象,以饱满的精神,开明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大力吸引县内外资金和人才,积极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促进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收入,全县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局势日益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好局面。作为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喜事的中国共产党南木林县第七届代表大会于2006年8月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员会、纪律委员会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无论从年龄结构、知识学历,还是创新意识、开拓精神,都有明显变化。
宗教概括:南木林县境内有寺庙、日追、拉康共31座,现有僧尼532人。寺院众多,教派齐全,寺内各种佛像形象逼真,壁画瑰丽,别具特色。31座寺庙中,日追、拉康中等7座属红教(宁玛派),属于花教(萨迦派)的3座,属白教(噶举派)的6座),属黄教的15座(格鲁派的13座,苯教派的2座)。重大宗教节日活动有:甘典曲果寺“朋加”节(朝长寿瓶节)、达那寺“古朵”大法会、孜东曲德寺“普珠”(跳神节)、德庆热布杰寺“晋热”即驱鬼活动、牛曲果林寺晒佛节,及其他小型宗教活动,如猴年大法会、燃灯节、降神节、朝山节等等。
饮食文化:南木林藏族与其他地区藏族一亲传统饮食以糌粑、牛羊肉和酥油茶、清茶、青稞酒为主;副食有牛羊肉脏和野生动物以及各种适当地的小菜及野生小菜。“糌粑”:南木林藏族的主食,因其作工成分不同而分为“乃糌(纯青稞糌粑)“白山”、(青豌混合糌粑)、“山糌”(纯青稞糌粑)。其用法是早上喝“江都”(糌粑)加酥油茶混成糊面,中午吃糌粑团团,富有人家吃些牛羊肉,吃法上豌里盛茶水,糌粑,左手抓豌,右手搅拌食之,富有家庭贵族、领主、头人等再伴一些酥油、干奶酪、牛羊肉一起吃。总之,吃法简单,耐饥力强,便于携带,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晚上喝“土巴”(用萝卜或一些蔬菜加点糌粑煮成粥。“土巴”分为几种:一种叫“糌土”以水开后加糌粑,再加一些旧羊子脂肪;另一种叫“帕土”用当地面作成小团团煮熟后吃,还有一种叫“加土”相似于汉族的挂面。“酥油茶”:除了进餐时用外,也是平时不缺少的主要饮料之一。它的做法是把砖茶熬成很浓的茶汁,倒入“酥油桶”内(是一个长约1—1.5米,直经约10cm的木质桶)加上适当的盐巴和酥油,用一种活塞式的棍轴在桶内上下冲击,使水和茶汁及酥油交融即成。打好后,倒入陶质的茶壶内,少许加热后可以饮用。酥油茶的原料是酥油、茶和盐,三样缺一不少。在日常生活中除富有家庭外,其他贫民百姓除早上或有客人时喝酥油茶外,平时只能喝清茶,其做法是把开水倒入陶质茶壶内,外加少许茶汁和盐巴后可以饮用。“青稞酒”:除喝茶外,南木林藏族的饮料就是算青稞酒(藏族叫“枪”),喝青稞酒的习惯极为普遍,特别是农牧区和半农牧区更为流行,不管红白喜事青稞酒是最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南木林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接送友,必不可少。牧区由于不产粮食,把糌粑看得珍贵,有句彦语讲“住在雪山深处的牧民,把糌粑看得比宝贵”。南木林的主要牧区有3个乡即仁堆乡、拉布普乡、芒热乡,还有一些零星的牧业村或户。他们的主要饮食以糌粑外,还有牛羊肉,奶酪、奶茶、酸奶、灌肠等,牧民以茶为主要饮料,除逢年过节等特殊日子外很少喝青稞酒。“肉类”:南木林藏族也跟其他藏族一样,喜爱吃肉,其肉的吃法上主要有3种:一种是煮成块块吃;另一种是吃生肉;还有一种是风干后吃。这3种吃法当中风干肉最为有名,其做法是将牛肉切成条形,串挂在低温风的地方阴干,干肉肉质鲜红,无膻味,存放期长,不易腐霉,携带方便为称名。南木林藏族饮食的特点是糌粑、酥油、青稞酒、清茶、牛、羊肉在日常生活中为主食。同时还经常吃藏面(即当地面,把生小麦磨成面粉)和萝卜、白菜、土豆、油茶叶子及野生小菜等蔬菜。进入现代后,农牧民吃米、挂面、包子已较普及,还做一些炒菜,食物品种比较丰富,营养结构更趋合理。除了日常食用的酥油、糌粑外,还有很多风味小吃。小吃具有藏民族的共性,也有本地特殊的作法和吃法。下面介绍几种具有酥油味的主副食及菜的烹饪方法。麻森:在盘子里放上适量的糌粑、酥油、碎奶渣及碎红糖,搅混揉合,用手做成厚饼状,即可制成麻森糕,其味香甜可口。(酥油糌粑糕),煺:在盘子里放上适量的酥油,细奶渣及碎红糖或砂糖搅拌揉合制成称为“煺”的酥油酪糕,食之别有风味,乃是食用糌粑的最好伴料。帕扎麻古:先揉面,捏成面疙瘩,投入沸水锅内煮熟后,滤干使用。再用一锅炼酥油,炼后倒入煮熟面疙瘩中,加适量的砂糖,细奶渣搅拌即成,这种“藏式汤元”味酸甜可口。卓玛麻古:先把人参果洗净后待用。再用一锅炼酥油,炼到一定程度时人参煮入酥油中,并加适量的白糖即可作成卓玛麻古的酥作人参餐,其味香甜可口,富有营养。萝卜拉布果:即羊肉炖萝卜,把羊肉剁成块,把萝卜洗净切成厚度适宜的圆块,一齐放入锅中加盐佐料煮熟,即可作成称之为萝卜拉布果的羊肉炖萝卜茶。食之肉嫩,味道鲜美,脆腻可口。
沐浴节:每年藏历7月上旬,湘河流域的藏族跟随整个藏区一样,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无论是牧区还是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这说是所谓的淋浴节。沐浴节,藏语为“噶玛日吉”,意为洗澡。每年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关于沐浴节的来历有一则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的一年秋天,西藏高原发生了少见的特大瘟疫,于是观音指派七仙女去玉池取来七瓶神水,倾倒在高原的每一条河流中,这一晚,全藏僧人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一个面黄肌瘦、遍体鳞伤的藏族姑娘,跳进一条清明透亮的河水中,待她慢慢的从河里出来时,一下来变成了冰肌玉肤,美丽可人的藏族少女了。”于是人们就按照梦的启示,去河里洗浴,驱除瘟疫,年年如此,也就形成了日喀则民间一年一度的沐浴节。藏族沐浴节要进行五六天,在这些日子里,从五六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要下河去洗澡。节日期间,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农村还是牧区,人们携带帐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年楚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之畔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洗净身子后,又把带来的藏被、藏装浸在水中洗刷一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沐浴活动,在日喀则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据藏文历书记载,弃山星星光照射之水均成药水,每当7月弃山星出现时,洗澡活动开始,弃山星出现的第4天称弃山星的精髓,洗澡活动进入高潮,弃山星隐没时,沐浴活动也随之结束。“弃山星”出现时洗澡有许多流行的神话,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这个时期的水比“圣水”还灵验,能治百病。有一首这样的民谣:“弃山星的出现,有病不用求医”。藏历七月上旬,这时青藏高原的水按佛法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伤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是沐浴节的最佳时间。沐浴节是藏族群众民间文化的杰作,跨越时间长,流播地域广,直到今天还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这主要是藏族沐浴节的缘起是以祈求水神给以再生以精神基础,以藏族群众千百年来的科学观察为物质契机,它在流变过程中,融会了天体崇拜及不同的文化因素,发展到后来,又吸取了大量的娱乐文化,从而使当今的沐浴节,演变成一个集宗教、娱乐、卫生、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节日。
自然资源:全县国土面积为8848平方公里,其中200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0.62万亩,人均耕地1.48亩,园地面积313.7亩,草场面积729.32万亩,居民住房用地面积7796.8亩,交通用地面积3920.7亩。艾玛岗综合开发区是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规划的10个重点开发区之一。自1991年开始实施艾玛综合开发工程,规划开发耕地15万亩,现已开发5.5万亩,包括粮、林、草、菜、苗圃等。据地质部门初步探测,南木林县广阔的土地上蕴含有多种矿产资源,如:金、银、铜、铁、锌等矿。已探明确定开发的矿产地5处。索金乡铜锌矿紧邻中尼公路,便于开采。现已开发利用的花岗石,质量好,蕴藏量大,是建筑装饰的好材料。
风景名胜:梅日寺:梅日寺——西藏最大、最早的苯教寺庙,梅日寺位于南木林县土布加乡境内,1406年由苯教二世法王西绕坚赞创建,全称扎西梅日寺,信奉西藏原始“苯”教,属西藏最大、最早苯教寺庙,被称为苯教“母寺”。主供佛为娘麦,鼎盛时期该寺僧众达1000人,信教群众大多在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梅日寺寺庙驻地海拔4700米,依山而建,高寒缺氧。历史上,该寺分有上、中、下、边4个分寺及若干个康赞。曾有楚、修、欣、巴、谬、琼六大氏祖传十六大法王,33代堪布主持。寺内供有以二世法王西绕坚赞的灵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文物。主要宗教活动有每年逐月要举行29日法会和15日祈祷法会,在“竹布康”藏历每月举行了一次护法神祈祷法会,称之为“十二竹巴”法会。
风土人情:林卡节:日喀则的“狂欢节”——林卡节,冬去春来,除去厚重的冬装,换上美丽的春装走出户外,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与大自然进行最亲密的接触,躺在嫩绿的青草上,嬉戏于盛开的花丛中,说不出的心旷神怡、精神舒畅。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上,也有类似于踏青或者观光旅游的节日,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狂欢节”的林卡节。“林卡”的“林”在藏语中是绿洲的意思,按照平常百姓的说法,就是绿色荟萃、林草茂盛的地方;“卡”则是用土石围成墙专门保护之意。林卡节就是人们举家外出投身于草地、树林、河畔等大自然中的节日。在饱经辛劳之后,到这样一片春意盎然、郁郁葱葱的绿野林花舒展胸怀,享受大自然美景,沟通人与自然之间的感情,是多么可喜的事情。藏语称林卡节为“赞林吉桑”节,意即大同世界共同欢乐,亦即所有人可共度的一个节日。一般来说,林卡节大致在藏历五月一日至十五日的半个月中,近年来,根据日喀则的气候特征,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结合在一起,男女老少集中过林卡,给全家老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沟通与相处的机会。有的县因季节、气温原因,可能往后拖些时日,但也不能拖进盛夏季节。初夏的日喀则风和日丽、空气清新、树茂草盛、百花盛开。熬过了漫漫冬日的城镇居民及广大的农牧民们,每当迎来暖阳、绿野、茂树的丽日,便迫不及待地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种美味食品,或合家而出,或邀请亲友共赴,三五成群地到野外,扎起帐篷,摆好卡垫,摆开佳肴,欢歌曼舞。有的人弹起自己心爱的六旋琴抒发着情怀,有的人跳着热烈的锅庄舞表达着满怀激情,有的人分成几个方队相互拉歌对唱……。在围幔里,在帐篷中,在小溪畔,在白杨树下,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无拘无束,放开胸怀狂歌畅饮,同时还伴有下藏棋、玩藏牌、对歌、跳锅庄舞和踢踏舞等自娱自乐的活动,一直玩到天黑、尽兴为止。暮色里,大人小孩都带着浓浓的醉意,一路欢欣而归。在此期间,民间艺术表演团体也被请进林卡演出助兴,演出的节目有歌舞、藏戏片段、踢踏舞。林卡节期间还通常有体育竞赛,如塞毛驴、赛马、射箭等竞技比赛,主要是射响箭。箭靶是牛皮制作的,靶心是活动的,箭头是木头雕镂的,有许多空洞,因此离弦后便发出尖厉的声音。射中靶心后,靶心会自动脱落,以显示射手高超的射技。林卡节期间热闹非凡、妙趣横生,荡漾着生命的活力和蓬勃朝气。日喀则的林卡节源远流长,可谓“正宗”,提起来还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呢。据说佛教莲花生大师从印度来西藏传教,曾在日喀则远郊的山洞中修行一年之久.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日喀则的修行传经活动,在这年春暖花开之际,男人们相约一起骑毛驴去莲花生修行过的嘎卜杰洞朝佛,妇女们则带上食品,汇集在近郊林草茂盛的地方迎接“拜神得福”的亲人们归来。随后,男男女女聚会于吉泉林卡中歌舞庆贺,抒发心中激情。这就是日喀则林卡接的来历。广大农牧民群众习惯上把“林卡节”称为逛林卡,逛林卡在日喀则最后演变成固定在“六一”儿童节作为正式开始的时间。从这一天开始,城乡居民在夏天或步行或赶马车或开小车,带着帐篷和充足的食品,来到林卡里野营消暑,数日而返。温泉旁更是郊游胜地,常引得人们流连忘返。但是,解放以前到林卡消暑度假的,只是三大领主及生活比较富裕的中上层人士。平判改革以前,日喀则的吉彩林卡等地,穿着艳丽服装的有钱人,搭起的帐篷一个比一个高大,一连三五天、七八日野营露宿在林卡里,狂欢极乐,而在帐篷四周,总有一群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和卖唱的流浪艺人眼巴巴的等着达官贵人的施舍。解放后,百万农奴翻身做主,生活逐渐富裕。于是自冰雪消融、春回高原,直到北风袭人的初冬,多半年里,狂林卡的人群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更是达到了高潮。人们车水马龙地集中到贡觉林卡和新宫林卡、年楚河畔等大林卡中,庆贺着属于自己的节日。有些时候,城镇机关单位及集体手工业、建筑业、商业等单位组织共青团员过团日,也喜欢到林卡中来进行集体活动。现在,逛林卡已成为日喀则群众节庆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面前无困难 困难面前有我们---南木林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入...
我们面前无困难 困难面前有我们---南木林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入藏以来工作纪实...这里幅员辽阔、人多地少(南木林县是西藏自治区第二人口大县,可利用土地少),...
南木林县概况
南木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西部,日喀则地区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北岸。东与拉萨市尼木县交界,西与谢通门县相邻,北与那曲地区申扎、班嘎两县接壤,...
南木林县相亲会友,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南木林县相亲会友,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相亲会友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南木林县婚姻速配,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
南木林县婚姻速配网,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爱在中国旗下网站。爱在中国创建于2000年,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
南木林县征婚速配,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
南木林县征婚速配网,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爱在中国旗下网站。爱在中国创建于2000年,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
南木林县医疗卫生人才网-提供2011年医生护士招聘信息-南木林县...
南木林县医疗卫生人才网又名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网站创办于2002年,是一家提供卫生人才信息,医院招聘,医疗机构招聘,医生护士求职的专业性网站。信息覆盖了全国31个...
南木林县旅游资讯_南木林县旅游新闻_51766旅游网
南木林县旅游南木林县旅游资讯 南木林县旅游大全 南木林县旅游首页 南木林县酒店预订 南木林县旅游线路 南木林县游记攻略...
南木林县翻译_南木林县翻译公司_译国译民南木林县翻译公司
译国译民南木林县翻译公司是一家通过政府认证的翻译机构,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规范的翻译服务。可提供英语翻译、日语翻译、韩语翻译、法语翻译、德语翻译...
南木林县美女相册,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南木林县美女相册,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美女相册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