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澧县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始见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属天门郡,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天门郡,置澧州,新置澧阳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澧州置澧阳郡。澧阳郡治澧阳(今石门),辖澧阳、石门、孱陵、安乡、崇义、慈利6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澧阳郡为澧州,隶属江南西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复改澧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澧州,受武贞军节度。澧州治澧阳,唐初辖6县,同隋。高宗麟德后辖4县:澧阳、安乡(废孱陵县并入,今安乡、南县地)、石门、慈利(崇义县并入,今慈利、永定区、桑植、临澧县地)。宋代澧州治澧阳,隶属荆湖北路。辖澧阳、安乡、石门、慈利4县。元代在澧水流域置澧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治澧阳。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澧州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澧州路总管府。辖澧阳县、石门县、安乡县、慈利州(宋慈利县升,今慈利县、永定区、临澧县地)、柿溪州(析宋慈利县置,今桑植县地)。1364年,朱元璋改澧州路为澧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澧州府降为澧州,并裁澧阳县入州治,属常德府。三十年,澧州改属岳州府。辖安乡、石门、慈利。常德府、岳州府隶属湖广布政使司上荆南道(驻澧州)。清康熙九年(1670年),澧州隶岳常道(上荆南道改为岳常道,驻澧州)。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与常德府同级,隶属岳常澧道(岳常道更名为岳常澧道,驻澧州)。辖安乡、石门、慈利、安福4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辖永定县(今张家界永定区)。民国元年(1912年),改直隶澧州为澧州行政厅。民国二年9月,废州为县,始称澧县,隶岳常澧道。民国3年(1914),岳常澧道改称武陵道,治常德(武陵县),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民国5年,湖南省将武陵道裁撤,澧县划归湘江道管辖;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民国24年,隶属湘西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2月,隶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公署设常德县城)。民国29年4月,原第二区划出沅江、汉寿县改称第四区。民国37年11月,第四专署由常德迁往澧县(此时亦称常澧区专员公署)。1949年7月27日澧县解放。1949年8月4日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8月28日,隶属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隶属常德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隶属常德专员公署。1988年4月隶属省辖常德市。2008年,澧县辖14个镇、18个乡:澧阳镇、张公庙镇、码头铺镇、小渡口镇、大堰垱镇、方石坪镇、火连坡镇、王家厂镇、甘溪滩镇、金罗镇、复兴厂镇、盐井镇、梦溪镇、雷公塔镇、九垸乡、大坪乡、双龙乡、太青乡、中武乡、车溪乡、永丰乡、如东乡、杨家坊乡、闸口乡、宜万乡、官垸乡、洞市乡、涔南乡、道河乡、澧东乡、澧南乡、澧澹乡。总人口824902人,各乡镇人口:澧阳镇130344、张公庙镇27716、小渡口镇33753、梦溪镇28801、复兴厂镇18540、盐井镇16667、雷公塔镇21484、大堰当镇35391、王家厂镇23983、金罗镇27932、码头铺镇14439、方石坪镇13478、甘溪滩镇20312、火连坡镇16499、九垸乡21903、官垸乡26490、永丰乡24538、如东乡21910、澧澹乡35210、澧南乡25432、澧东乡29618、涔南乡23671、大坪乡18344、道河乡15767、双龙乡15544、宜万乡18598、车溪乡25269、中武乡20618、闸口乡23278、洞市乡12685、杨家坊乡11158、太青乡18428、嘉山原种场虚拟乡2862、七里湖虚拟乡4240。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城市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308289户,总人口880002人,比上年净增1469人。其中:男性人口448069人,女性人口431933人;农业人口736028人,非农业人口143971人。澧阳镇人口138039人。2004年全县出生人口7455人,死亡人口3922人,自然增长3533人,自然增长率4.0‰。2007年底总人口90余万人。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200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2元,增加403元。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2732元,增加2397元。 楚相申鸣:春秋时期楚惠王相。白公胜作乱,申鸣辞别父亲,率军围攻白公胜,白公胜劫持申鸣的父亲威胁申鸣。申鸣说:“过去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我是国君的忠臣。”挥军进攻,杀死了白公胜,申鸣的父亲也死了。楚王要奖赏申鸣,申鸣说:“享用国王的奉禄而回避危险的不是忠臣,安定国家却杀死父亲的不是孝子。”就自杀了。(事见《直隶澧州志》) 彭头山古遗址:彭头山古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澧阳平原中部大坪乡孟坪村,东南距县城约12公里,是一处高出四周地面约4米的圆形丘冈,面积约1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良好。该遗址最早于1986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被认作一种新的文化,称之为“彭头山文化”,其年代距今约9000——7500年。1998年冬由省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400平方米。遗址中遗迹有:地面式和浅穴式建筑、灶坑、墓葬、灰坑等,出土陶器以夹炭红褐陶、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全部为原始的贴塑法制成,其纹饰有绳纹、刻划纹。器形有圜底罐,深腹钵、盆等。出土的石器以打制为主,另有少量石质装饰品。彭头山文化的独特文化面貌使之成为彭头山文化的代表地点,为这一类遗存识别提供了标尺。彭头山出土的陶器中夹杂了大量的稻谷、稻壳,充分展现了这里原始稻作农业的发展规模,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遗迹,由此确立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地位。彭头山文化现已正式写入大学教科书,国务院还把彭头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载入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而建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彭头山古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山西巡抚戴君恩:字忠甫,明澧州澧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先后任四川西充、巴县等地县令,因平定地方叛乱有功,升任两浙水利参议兼盐法,代理两浙督学,受人中伤免职,返回家乡太青山,隐居读书。不久,被朝迁起用为山东参政,晋升陕西靖边观察。崇祯甲戌年(1634),任山西巡抚。生平著书甚多。 明尚书李如圭:(1479-1547),字国宝,明朝澧州澧阳人。明弘治乙未(1498)年进士,先后任县令、兵备、佥都御史、巡抚等职,嘉靖十九年(1539)升工部尚书,改户部尚书。李如圭学期用世,曾在书房内写下“宏济艰难”四个大字以自勉。每到一地任职,都大力表彰先哲,激励后学。先人遗产,全部分给几位弟弟。居官清廉,所置田产仅供衣食之用。虽然做官时间长,止富图书。著有《怀古集》。 |
王朝网络-澧县信息港|澧县信息发布|澧县在线交友|澧县企业宣传|... 澧县地区免费看电视弘宇鬃刷有限公司欢迎您澧县门户网-网站建设专家澧县信息港招聘栏目编辑人员澧县电信上门客服热线... |
澧县第一完全小学>>首页 澧县第一完全小学网站,设新闻动态、校务公开、德育时空、学生园地、教师频道、教育科研等栏目。... |
澧县一中-搜搜百科 学 校 简 介 澧县一中位于澧水下游,楚文化的腹地。这里是宋代人杰范仲淹少时求学的地方。澧县一中创办于1902年,办学渊源可追溯到1226年。... |
澧县房产网-www.hnlxfc.com---澧县房产,澧县房产网,澧县网上... 澧县房产网,发布澧县最真实的广告信息,澧县人才招聘,代办贷款,中介联盟,房产评估,楼盘展示等项目,澧县房地产信息网站... |
澧县湖南省中国行政区划网 www.xzqh.org 澧县辖14个镇、18个乡:澧阳镇、张公庙镇、小渡口镇、梦溪镇、复兴厂镇、盐井镇、雷公塔镇、大堰垱镇、王家厂镇、金罗镇、码头铺镇、方石坪镇、甘溪滩镇、火连坡镇、... |
澧县新闻网-尚一网澧县站 澧县新闻网由澧县县委宣传部、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尚一网联合主办...画说澧县 宜居澧县 人文澧县 澧县文庙 澧县经济开发区... |
澧县农业信息网 澧县农业信息网、澧县农业信息网...澧县农业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关于成立澧县农业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本地快讯 澧县贯彻实施《种子法》卓显成效... |
湖南省澧县旅游局 ·澧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2010-12-27·澧县旅游局关于印发《澧县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通知 2010-12-270736-3333888... |
【澧县信息网-澧县贴吧-免费发布澧县分类信息-澧县分类贴吧】... 澧县信息网,澧县贴吧,澧县吧是澧县地区信息交互平台,在这里可以查看和发布澧县二手车信息,澧县招聘网,澧县交友/征婚等信息,澧县分类贴吧欢迎您的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