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地图 > 周口市地图 > 淮阳县地图
=== 周口市淮阳县地图 ===
=== 淮阳县资讯概况 ===
蓍草园:陵墓的后面是“蓍草园”。《淮阳县志》记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此为淮阳的八景之一——“蓍草春荣”。传说伏羲就是根据白龟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据说全国只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太昊陵了。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二季派大员前采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都必须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太昊陵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外,在统天殿和显仁殿之间的外侧,东有三观:岳飞观、老君观、元都观。另有火神台;西有四观:女蜗观、玉皇观、天仙观、三清观。这七观,现仅存岳飞观,其它六观有待恢复。在太昊陵,传说中的各神不说,就连玉皇大帝也只能配享香火。另外,三才门外有更衣亭五间,外城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午门西侧的东天门前有石牌坊,曰开物成务,西天门前有石牌坊,曰继天立极。这些也有待恢复。陵区有古柏108株,古槐2株,古檀3株,新植松柏数千株。在陵区的东南隅,有一座被称为“淮阳独秀”、“华夏一绝”的松柏造型公园。1996年6月,中央电视台在一、二、四套节目《九州神韵》栏,均作了专题报道,题目为《松柏造型天下奇》。该公园建于1957年,有各种松柏造型200余种。是太昊陵的另一景观,令游人留连忘返。太昊陵以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令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清人雷方晓在一首诗里写道;“宛上龙蟠面碧湖,岿然岳峙一陵孤;功开天地规模大,道冠皇王气象殊。”年逾八旬的台胞方雅初先生无限感慨地赋诗:“朝思暮想妻子女,梦里同游太昊陵。”
经济社会:近几年来,淮阳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序,该县较2003年上升2个位次,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保持12%以上的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增幅超过30%,2005年增幅达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两年保持11%以上的增幅,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46.4%,2005年仍保持了7.8%的较高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保持13%以上增幅,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幅连续两年在17%以上。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32.4%;第二产业增加值26.31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99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亿元,增长30.7%。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21亿元,增长6.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38亿元,分别增长14.19%和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7.5亿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38元,增长3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深入实施工业兴县战略,进一步扩充工业经济总量,以塑料制品、棉花纺织、医药制品、食品加工、皮革加工、木材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项目为重点,新上工业项目27个,总投资12.33亿元。加快国企改制步伐,重点解决了龙都制药厂、申龙公司的债务问题,完善卫生材料厂、砖瓦厂的破产程序,催生6个粮食企业,激活部分国有企业的活力。狠抓安全生产,全年事故发生率比上年下降75%,事故死亡率下降62%,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增长8.6%;实现工业增加值21.74亿元,产销率达10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0。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32.4%,落实粮食直补资金1661.8万元,农业税税率下降3个百分点。巩固优质小麦、花生、芦笋、楸树、烟叶、黄花菜及其他果蔬、花木等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淮周路生态农业长廊。大力发展牧畜养殖业,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达2700多个,涌现出一大批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1.1%,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改造古蔡河和55个百亩除涝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0多公顷,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强申龙纺织、宏达脱水及刘振屯板材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开发沼气能源,在王店乡大李村建立周口市农村沼气推广示范点,全县新建沼气池210个、在建50个,有力推动了农村新能源的推广利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争取到全省小额信贷试点县,新上财政扶贫项目44个、以工代赈项目16个,投入资金1489万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共筛选、运作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5个,其中工业类27个、农业类4个、城市基础设施类11个、交通能源类4个、商贸流通类4个、社会事业类5个,合同金额19.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27亿元。在全市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督察评议验收中名列第一。文化旅游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走“以城建带旅游,以旅游促城建”的路子,全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6亿元,同比增长114.3%。积极争创旅游品牌,提高淮阳知名度。被省政府定为全省8个旅游业重点发展县之一,太昊陵被定为全省5大重点建设景区之一。全年全县各类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门票收入738万元,增长75.7%。加强出口创汇和劳务输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年完成进出口交货值2931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499万美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16%;劳务输出23万人次,创收5亿多元。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加大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开展中小学危房改造,巩固基础教育,淮阳一中被命名为国家外语教学实验学校;加强卫生建设,高标准完成既往有偿献血人员普查登记等任务;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全年发放“三金”3462万元,安排下岗职工5700人,救助农村特困群众4940户、14035人;启动百村综合整顿治理工程,推动农村大局稳定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和储备,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促进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线贯通了总长28公里的二环路,拉出了5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拓展了淮阳县城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改造了老城区,开发了新城区,修建了羲皇文化广场,基本恢复了太昊陵原貌;美化、绿化、亮化了龙湖风景区,打通了内环湖观光大道,修建了外环湖路,使内湖相通、外湖相连,龙湖风景区整体提升了品位。完成了长达15公里的龙都路和东环路、南环路、进步北大街绿化改造,人均绿地面积增至16.5平方米。完善了城市供水和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城市面貌大大改观,水清、路畅、草绿、花妍,白天美,晚上亮,人居环境更加良。2005年全省旅游规划把淮阳确定为五大旅游区东部寻根与宗教文化旅游组团的中心城市,被省文明委命名表彰“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修缮了画卦台、弦歌台等景点,拆迁近10万平方米违章建筑,恢复了太昊陵875的占地面积,恢复了部分原有古建筑。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姓氏文化寻根游活动和每年一度的“羲皇故都”朝祖会,开创了旅游业发展“春季朝祖会,秋季寻根游”和两年一届的中华姓氏文化节新格局,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该县的对外开放水平,增添了淮阳旅游业的魅力,展示了淮阳新形象,提高了淮阳知名度。2005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百万人,门票收入超过一千万元,相关收入突破亿元。
2006年,苏义忠先生被河南电视台“厨王争霸”大赛组委会聘为清真名吃顾问;2007年苏义忠烧鸡成为淮阳唯一一家荣获市级“文明诚信商户”的餐饮店。同年苏义忠先生当选第十一届淮阳县工商联合会常务委员;2008年“苏义忠羊肉”被周口市旅游协会授予“风味名吃”的荣誉;“苏义忠烧鸡”被周口市旅游协会授予“十大风味名吃”的称号。2009年荣获市委宣传部“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苏义忠先生继承传统工艺精髓,在选鸡、宰杀、撑型、烹煮、用汤、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独门经验。他选鸡严格,选用两年以内的柴鸡,以保证鸡肉质量;加配多种名贵调料,经素油烹炸、精工制作而成的烧鸡,富含蛋白质,具有五味俱佳、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香气扑鼻、肉白细嫩的特点。几十年来,苏义忠烧鸡始终坚持传统操作规程,故而群众对其烧鸡有着“出门百步外,余香留口中”的赞誉;经常食用能收到开胃健脾、温中益气、通络提神的功效。今日的苏义忠烧鸡成为淮阳人探亲访友的馈赠佳品,更成为海内外游客莅临淮阳的名吃首选。
淮阳蒲菜:蒲菜是蒲根剥去硬皮后的嫩芯。淮阳蒲菜历史悠久,传说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绝粮7日,就是靠蒲菜维持生命的。从此,蒲菜成为别具风味的名菜。淮阳蒲菜有许多特点:生菜水灵白皙,鲜艳嫩脆,别号“淮阳大葱”。外地蒲菜麻嘴,而淮阳蒲菜生吃甜脆爽口。淮阳蒲菜烧、炒、焖、煮各具特色,都是淮阳地方风味一绝,外地旅客品尝后赞不绝口,引以为奇。
地方特产:黄花菜:黄花菜—独具七蕊,黄花菜中的极品,淮阳黄花菜菜条丰润,色泽金黄,质地筋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独具七蕊,据调查除淮阳之外的任何地区种植的黄花菜皆为六蕊,即使根系是从淮阳县挪出的黄花菜亦是六蕊,是黄花菜中的极品。早在汉朝时期就已闻名全国,成为朝圣的贡品。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到陈州(淮阳古称陈州)郊游时,品尝过淮阳黄花菜后,在陈州苏坡亭写下“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给予极高的赞誉。淮阳人民以此为荣,把淮阳黄花菜改名为“金针菜”。淮阳黄花菜是难得的保健品。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花菜具有健脑、益智、抗衰老等;提起金针菜,还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呢?据说,秦朝未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攻下陈州(今河南淮阳县)建都称王时,士兵们在兵荒马乱中,把生机旺盛的黄花菜践踏得不成样子,当地有个名叫金针的姑娘,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痛惜,于是就对其精心管理培植,结果黄花菜又死而复活。棵棵长得亭亭玉立,开满醉人的鲜花。后来,人们为纪念金针姑娘,就把黄花菜起名叫金针菜。
区域概况:淮阳地处淮海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盛产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玉米。粮、棉、油产量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畜牧业居河南省领先地位,是全国油料生产五强县和淮山羊、黄花菜、花生、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工业迅猛发展,已建立以塑料、纺织、食品、皮革、医药、化工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降解地膜、彩条布、PVC塑胶管、万吨皂素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PE管材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并形成生产规模。西气东输燃气管道过境,并在县城西部开口,一批“气代煤”、“气代油”项目,正在筹建。现代化的交通线路为淮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淮阳东靠京九,西依京广,南临漯阜,北枕陇海,距新郑国际机场仅180公里。南洛、大广、商周、三条高速公路和106国道穿境而过,省际、县际及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沙河枢纽工程的竣工,使水上运输由沙河入淮河、长江,直达南京、上海。全县电力充沛,程控电话连接城乡,直通国内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古都淮阳蕴涵了巨大商机。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居周口地区之腹。地理坐标位置:北纬33.20'至34.00',东经114.38'至115.04'。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40.6公里,东南、西北最大长度73公里,总面积1467.85平方公里。东与鹿邑、郸城、沈丘三县毗邻,城关距鹿邑县城66公里、郸城县城28公里、沈丘县城槐店镇57公里;西与周口市、西华县接壤,城关距周口市30公里、西华县城39公里;南隔沙河与项城、商水二县市相望,城关距项城市水寨镇38公里、商水县城36公里;北与太康县交界,城关距太康县城33公里。县城(城关回族镇)距省会郑州市214公里。
龙湖风景名胜区:上古时代,这里一直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陈风》10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晏殊、范仲淹等文坛巨匠留下歌咏淮阳的千百名篇。县城所在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位于万亩龙湖之中。占地875亩的太昊伏羲陵庙耸立龙湖北岸,殿宇巍峨,金碧辉煌,位居全国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辉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16000亩)的万亩龙湖风景名胜区,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淮阳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史可查的达32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太昊伏羲陵庙,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周围五省数百县市农民云集进香,日均20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平粮台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座有史书记载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遗址。考古发掘出九个“中国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国城市建设历史推进到4700年前,史学界称之为“华夏第一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考古发掘”。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7处,淮阳县城所在地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东汉时期的陈王刘崇墓,是至今考古发掘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砖石结构墓。面积16000多亩龙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从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在这里择水而居,繁衍生息,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民族,因此可以说,龙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湖。湖中景点众多,全国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形成“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中原水城独有特色,被誉为“中原明珠”、“内陆奇观”。这是一片历史之水、文化之水、神奇之水、神灵之水,《诗经·陈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是对3000年前龙湖美景的真实描写,这里姹紫嫣红的莲花,是商周时代留下的优良种群;茂密生长的蒲苇,曾是夫子“陈蔡绝粮”的充饥美食;绝无仅有的白龟,把羲皇“一画开天”的传说变成了史实;这里荡漾的每一片碧水,都倒映出中华民族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七台八景声名远播。剪枝公园被称为“淮阳独秀”、“天下奇观”。淮阳泥泥狗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俯拾皆是。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五亿七千万年前,在中国境内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他造干戈、饰武功,统一四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综合各个部落的特点,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后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艺五谷,率领先民步入农耕社会。所以说,淮阳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体的象征。夏,陈属豫州。商,为虞遂封地。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陈国,筑陈城;以国为姓,陈胡公妫满便是陈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孙、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就生于陈国苦县。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196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在六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淮阳五次建都,四次封国,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则国,统制则郡,南北迭辖,州县兼置,始终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国务院撤消淮阳专区,才改为县治。所以考古学家称: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六千年看淮阳。淮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历代帝王称为“开物成务”之风水宝地。被称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在这里著书讲学长达四年之久,为他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留下了“陈蔡绝粮”千古佳话。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有《陈风》十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等文坛巨匠在这里留下了歌咏淮阳的不朽佳篇。包公陈州放粮也发生在这里。
烧蒲菜:烧蒲菜是淮阳独有的名菜,被列为河南省地方名菜之一。它以城湖特产蒲子下端的嫩蕊为原料,加配佐料烧制而成。烧蒲菜可单独烧制,也可与肉、鱼、蛋拼合烧制。种类有虾仁烧蒲菜、蛋黄烧蒲菜、鱼片烧蒲菜等。不论哪种烧蒲菜,均色白如玉,鲜嫩清香,别具风味。每逢夏秋季节,县内各餐馆均把烧蒲菜作为淮阳地方名菜招揽食客,好客的淮阳人也常以烧蒲菜为领头菜来宴请嘉宾。
淮阳县刘庄清真寺_互动百科
淮阳县刘庄清真寺-刘庄清真寺,址在县城北10公里白楼乡刘庄,坐落在淮阳县西北7...淮阳县刘庄清真寺-清真寺简介 刘庄清真寺,址在县城北10公里白楼乡刘庄,...
淮阳县许湾乡希望小学_网校首页
淮阳县许湾乡希望小学 淮阳县许湾乡希望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淮阳县地区风景名胜-www.51766.com
www.51766.com,淮阳县地区旅游指南...首页>>地方信息列表 地区 关键字:淮阳县旅游指南 当地信息暂时还没有录入。...
淮阳县四通文武学校_网校首页
淮阳县四通文武学校 淮阳县四通文武学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淮阳县图库,淮阳县风光图片,淮阳县风景图片,淮阳县旅游照片
本页面主要为您提供以下信息:淮阳县图片、淮阳县旅游图片、淮阳县图片指南以及与淮阳县图片的一些相关情况。...
淮阳县-周口婚庆网-永不落幕的婚庆行业博览会
周口婚庆网(www.zkhqw.com)周口市婚庆婚嫁第一门户网站。展示商家风采,打造商家名片;引导婚嫁消费,服务百姓大众。...
河南省淮阳县福娃学堂
河南省淮阳县福娃学堂 福娃学堂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淮阳县志-图书价格:150.00-历史图书/书籍-网上买书-孔夫子旧书...
网上书店[金山书店]在线销售图书淮阳县志,图书价格:150.00;图书品相:8.5成品相;孔夫子旧书网汇集全国各地5000多家书店、展示多达2000多万种图书书籍,开网上书店、...
淮阳县百事吉乳业有限公司
公司产品 11 10 09 公司地址:淮阳县北关东环路中段169号...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