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建设:城市建设:黄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按照建设集山、水、城、陵为一体的生态祭祀型旅游名城的目标,黄陵城市建设尤其是西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轩辕大道、商业大街等标志性建筑于去年开工建设,串珠型城市布局已初具成型。 千佛寺石窟:千佛寺石窟又称万佛寺、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黄陵县西四十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西,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此窟为单室窟,窟口处凿石为三开间雕石作仿木构窟檐,明间宽2.02米,通宽5.04米。檐柱为八角形,为宝装覆莲住础。柱头之间以阑额相连,施四铺斗拱,栌斗出单抄,令供上施替木,上承檐枋。平柱上有3处宋崇宁年间下(1102年~1106年)游人题记。此窟窟檐为陕西石窟中保留完好的原物,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资料。石窟平面呈“凸”形,坐西向东,窟口为方形,宽2.4米,深2.6米,有佛像60余尊。窟口左右有佛龛各一个,以二园柱与洞口隔成三间,成檐廊。上有二层斗拱。这是宋代的仿建筑雕凿,极为壮丽。中间是入口,走廊两壁浮雕观音菩萨像。石窟内高5.3米,宽9.3米,深12米。正中为佛龛,高3.38米,宽5.9米,深4.73米,内有大佛坐像12尊。中央坐释迦牟尼,两边站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和迦叶、阿难两弟子。窟项正中雕有千手千眼观音一尊。窟内东西两壁雕有高2.8米的立佛九尊,其中东壁有姿态优美的赤足持碗雕像。后壁有五百罗汉和一百徒从脬雕像,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并间以佛说法图、磐涅图。菩提树下悟道、普济众生等佛传故事。东南壁雕有佛像24尊,东北壁有16尊。雕像比例协调,刀法流畅,质感强烈,尤其是头、手、足的造诣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雕塑艺术珍品。窟北壁前侧为药师佛,高2.55米。药师佛左手持钵,右手施“疗病印”,旁为七级浮屠,塔下为两比丘,作昂首仰望状。药师佛上方为相向驭风而行的飞天像。一飞天右手托钵,一飞天左手托钵,均乘如意云朵。据窟内题刻记载,该窟开凿于宋代绍圣年间,距今已千年,具有很高的考古和研究价值。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现为茂林修木环围,夏秋之际,树荫婆娑,清凉无限,一派“禅房花木深”的超凡境界。石窟下临黄畛公路,每日有从县城发出的中巴车辆,便于观光旅游。 交通通讯:县境内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运输畅通,网络密布。以西包210国道为主的9条主干公路连接成网,县境内通车里程561.7公里,全县192个行政村通油路,与主干公路联网。西(安)铜(川)一级公路的延伸工程黄铜一级公路已建成通车,黄(陵)延(安)一级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西(安)延(安)铁路横贯县境南北,秦(家川)店(头)运煤专用铁路直达黄陵矿区,年运输量可达600多万吨。县境内黄渠专用机场为空运提供了方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已经逐步形成立体网络。黄陵通讯设施较为先进,1990年引进加大拿北方电讯公司的程控电话,可直拨海内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多次进行扩容更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落户黄陵。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3426户,互联网用户478户,移动电话用户28000户。 经济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11.4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5亿元,财政收入1.7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粮食总产5.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54元。 二、建置沿革:据桥山出土的仰韶文物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前40—前21世纪),黄陵的先民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创造了原始氏族公社文化。夏、商(前11世纪)时,黄陵属桥国领域。西周(前11世纪一前771)时,黄陵无建置,称白翟地后为晋国占据。东周(前770—前256)时,属晋,周安王骄二十六年(前376)韩、赵、魏分晋后属魏,魏置上郡。周显王扁四十二年(前327)魏与秦交战,败纳上郡十五县于秦(黄陵属十五县辖区之内),当时无建置,属秦上郡。秦,实行郡县制后,此地置上郡。据《中部县志》载:“秦置上郡阳周,即翟道县。”,西汉,始设翟(狄)道县。据《中部县志》载:“翟道在中部西北四十里有余地。”(即今仓村附近),属左冯翊辖。王莽新朝(公元9年)时,将翟道县更名为涣县,县治仍设翟(狄)道县。东汉初恢复翟道县,旋即撤销,辖地归属北地郡下辖之县(今耀县)。灵帝中平六年(189)以后,上郡、北地郡等被匈奴占据,郡县俱废,此地无建置。西晋时,此地无建置。大夏国赫连勃勃占据此地,以秦州剌史镇杏城(今南城村)。东晋(384—386)时,后秦、姚秦在县东部故城(今侯庄乡故城村)设中部县,在中部县城设中部郡,后废。北魏,正平元年(451)于杏城设北雍州,中部郡、中部县,在西部复设狄道县。太和十五年(491)改北雍州为北秦州,复设中部郡,治所设中部。孝昌二年(526)更北秦州为北华州,中部属西魏敷州,西魏大同九年(543)迁往杏城。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北华州为敷州,领中部、敷城二郡。中部(狄道县)县制未变。北周(557—589)时,狄道县制撤销,辖地归中部,治所在杏城。隋,开皇元年(581),因避讳文帝父杨忠之名,改中部县为内部县。三年(583)废中部郡,县治设杏城,属敷州辖。大业三年(607)属上郡,县治自杏城移于今址。唐时实行道、府、县三级行政制,武得二年(619)七月于中部县址设坊州,属关内道,治所置上城。同时将内部县恢复为中部县。天宝元年(742)改设中部县。十二年(753)十二月分宜君县西北部(今建庄川流域)设升平县。乾元元年(758)复改中部郡为坊州,治所设中部县。宝应元年(762)撤销升平县制,后复设,此时中部县制即袭魏、周、隋制。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坊州归后梁,治所仍设中部县。中部、升平、坊州如旧。宋,中部属永共军路,坊州治。金,仍袭宋制,建炎二年(1128)置京兆路与鄜延路,中部属鄜延路坊州辖。元,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制度,至元二年(1265)废坊州,中部县改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延安路鄜州辖。明,改旧制省为布政司,路为府,中部仍称中部县,属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鄜州辖。建文四年(1402)由知县黄琮将中部县治置于隆坊,成化年间(1465—1487)将中部县治移于桥山下城。清,中部县属延安府鄜州辖,雍正三年(1725)废府,中部属陕西省西乾鄜道鄜州直隶州辖。民国初,中部县属陕西省榆林道辖,废道后直属陕西省长公署辖。1936年“西安事变”后,以马塔、北长墙、高松树一线为界,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政府所辖,东为中部县属国民党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地。三十三年(1944)因轩辕黄帝陵寝所在,本县呈请国民党政务院批准,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县治设上城。1948年3月黄陵解放,5月成立了黄陵县人民政府,隶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领导。1950年5月整编后属延安专区领导,治所仍设上城,1953年冬始移下城(今址)。1958年12月黄陵、宜君合县,县治设桥山下城,仍称黄陵县。1961年10月黄陵、宜君又分设,县名未变,县治仍设下城。1968年9月改延安专员公署为延安地区行政公署,辖黄陵县至今。 旅游资源:黄帝陵:“轩辕黄帝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第1号古墓葬,号称“天下第一陵”。陵区三面环山,沮水绕流,形如八卦,气势非凡。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5800亩,共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属全国最大古柏群,形成了黄土高原上一座四季长青、风景独特的绿岛奇观。庙内“黄帝手植柏”为世界柏树之冠,汉武帝“挂甲柏”为世界柏树之奇。庙内碑廊中陈列的石碑,多为历代帝王“御制祝文”,均为稀世珍品,同时还有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郭沫若、江泽民、李鹏等名人手迹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等。随着黄帝陵庙前区和祭祀大殿两期已竣工,一个融陵、山、水、城于一体,体现“雄伟、庄严、古朴、肃穆”气势的黄帝陵展现在炎黄子孙面前,必将成为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展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纽带。此外,还有亟待开发的秦始皇整修万里长城的又一宏伟工程——秦直道、唐代紫娥寺、宋代石窟万安禅院(又名千佛洞)、汉代纸坊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古杏城遗址的开发等。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帝的陵园,它位于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七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只有桥山的黄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在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余株。 主要河流:境内主要河流有沮河和葫芦河,属北洛河水系的两大支流。沮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年均流量2.3亿立方米,水库4座,总有效库容901万立方米,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 工业生产: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电力、建材、酿造业为骨干,相关产业作补充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水泥、白酒等。到上世纪末地方原煤产量已达到500万吨,矿区总产能突破1000万吨,发电量突破7亿度,水泥达到10万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达到3603家,完成总产值5.6亿元,上缴利税989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 |
黄陵县天顺煤矿 黄陵县天顺煤矿 您现在的位置是:黄陵县天顺煤矿首页 煤矿环境设施展示:销售场地:煤场环境:媒台:媒台环境... |
网易同学录|黄陵县中学 中国最好用的同学录/校友录,提供留言,照片,通讯录,联络方式。... |
黄陵县导游图 黄陵县地图,黄陵县电子地图,黄陵县交通地图,黄陵县公交地图,黄陵县地图下载,黄陵...黄陵县导游图地图 黄陵县导游图全部列表 按照类型筛选... |
黄陵县旅游指南_2011年黄陵县旅游攻略_黄陵县自助游_51766旅游... 黄陵县旅游频道提供2011年黄陵县地区详细的旅游信息导航,包括黄陵县旅游景点的游记攻略,特价酒店,特价门票,全国到黄陵县旅游的参团旅游线路以及自助游游记。... |
黄陵县_中国联通 黄陵县 热点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省市专区黄陵县>业务公告 业务公告 地 市:公告名称:第... |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中学校长蒋明川“小官”“大贪”的真实...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中学校长蒋明川“小官”“大贪”的真实面目被曝光_人民舆情网_新浪博客,人民舆情网,... |
黄陵县人民医院_互动百科 黄陵县人民医院-联系电话:0911-5212153 地址:黄陵县土德路 所在省份:陕西省 所在城市:延安市 所在地区:黄陵县 床位数量:300张 年就诊人次:104755人/次 院内... |
黄陵县人民政府 县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放规模,县域内银行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比例不低于70%,... |
黄陵县-延安黄陵县-黄陵县网-黄陵县黄页-黄陵县信息港-黄陵县... 这是一个关于整合黄陵县、延安黄陵县、黄陵县网、黄陵县黄页、黄陵县信息港、黄陵县在线、地球城黄陵县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