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地图 > 甘南州地图
=== 甘肃省甘南州地图 ===
=== 甘南州资讯概况 ===
甘南藏族的饮食:安多藏族人家每日3~4餐,有奶茶、油条、糌粑,还有酸奶、肉饺、肉包、面条和手抓羊肉等,调剂花样甚多,以肉食为主。奶茶是安多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它的制法很简单,即把茶叶放入壶内或锅里,添水加盐煮沸,待茶色变浓加入牛奶,再烧开即成。奶茶可止渴、消食、解除疲劳。糌粑是安多藏族的主食。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吃时加上酥油、干奶酪和茶水,在碗里用手拌匀,捏成团状食品。糌粑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吃法简单,味香耐饥。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只要有水就可以吃上喷香可口的糌粑了。“都玛”茶,相当于甘南藏族的早点。它的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炒面、干奶酪和酥油,再倒上茶水。茶水喝完后,将炒面用手指搅着吃。走进帐房,不论生人熟客,热情的主妇总会向你先敬一碗“都玛”茶。牧区藏族除了象农业区一样吃面条、油饼和包子外,还吃“谢特”。其做法是把面擀成薄饼煮熟,捞起后趁热加酥油、干奶酪、红糖,拌匀后即成。它甜香可口,是牧区常见的待客食品。手抓肉是藏族比较高级的食品。藏族人民杀牛宰羊,第一顿要吃胸叉肉和血肠、肉肠、肝肠和面肠。血肠的制法是;把切碎的肉丁、脂肪、调料和血拌匀后灌进小肠,放到开水锅里一涮两滚。不等肠内的血完全凝固就捞出,捏住两端边吃边吮,味道鲜美。吃血肠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妇女产后一般要宰杀羯羊,吃新鲜肉和血肠,以滋补身体。肉肠也叫油肠,用羊大肠制做。在切细的碎肉丁里加上调料,从带油大肠的细段往粗段边装边翻,装完后以慢火炖熟。面肠是用切碎的羊油放入搅拌成糊状并加有调料的面粉里灌制而成。除煮食外,还可将煮熟的面肠切成段,在火上烤着吃。肝肠灌的是羊的肝脏碎丁,再加适量的羊油和调料煮熟。鲜美脆嫩,吃肝肠能使智力敏锐。初冬,正是牛羊膘肥体壮的时候,家家都宰牛杀羊,储存冬肉。冷冻储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吾吉”法。即把羊宰杀后,不剥皮,剖开腹腔将下水取出拾掇干净,待凉透后用羊肚包好,再装回整腔羊体内缝合,让它自然冷冻起来。它便于储存和驮运,可以随时取食,肉味和新宰羊肉相比并不逊色。甘南藏族主要吃牛羊肉,偶尔也吃猎获的野味。吃的方法通常是煮“手抓”。“手抓”肉熟而不烂,鲜嫩可口,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所以叫手抓。酸奶是夏秋两季的日常饮料。其做法是,将新鲜牛奶煮沸,倒在容器中,待牛奶不烫手时加入酸奶酵母搅匀,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小时以后,牛奶凝固成嫩豆腐状,即成酸奶。饮用酸奶有镇静、催眠、开胃、补气的作用。酥油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奶油,营养价值很高。牧区吃糌粑、“都玛”都离不开它。过去提取酥油由于工具简陋,完全用手工操作,不但劳动强度极大,也不卫生。现在牧区已逐步用上了奶油分离器,劳动强度已大大减轻。牛奶提取酥油后的液体叫“达拉”,可以用来制干奶酪,也可饮用。蕨麻是藏族人民喜欢吃的食品。每到秋末,人们去挖蕨麻,晒干后储存。比较普遍的吃法是将大米和蕨麻熬成粥,并加糖和酥油,称“蕨哲”。只把蕨麻煮熟,加糖和酥油液,也是群众喜食的美味,将蕨麻炒熟后与干奶酪一起磨碎,用糖和酥油液拌匀,倒在圆形浅底器皿中,以红枣镶嵌在表面,凝固后就成了“星”。它是甘南牧区藏族的糕点。
3.水电资源:我州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境内有以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为代表的120多条干支河流。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1万KW,占全省的1724.15KW的20.94%;可开发量为215万KW,占全省1062.54万KW的22.42%。
甘南藏族的生产习惯:甘南农区的藏族背土、送粪、春耕、夏耘、秋获等,多由妇女操作。解放前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工具较为原始。对水、旱、虫、雹等灾害无能为力,一般求之于宗教,-进行念经,煨桑活动。山地轮歇、作物倒茬等则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畜的适合当地情况的生产经验。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有自然形成的劳动组织形式,如“送粪组”、“耕种组”、“修渠组”、“收割组”等。起初是临时帮工,后来演变成习惯性的劳动组织制度,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合作化前。这种劳动组织建立在部落或亲戚关系的基础上。如“送粪组”3—10户不等,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即:1、为一个家族;2、地亩或居住为邻居者,3、本人虽非此家族,而土地属一个祖先而分居者,4、属于一个大部落者。“耕种组”则是建立在一辈最亲的家族、亲戚的关系上,一般是一辈一编,随编随散。在耕作时不分劳力、耕畜、地亩多少,在哪家耕作便由哪家供饭,不还工、不计酬。农闲搞副业,割柴、运输、牲口互相借用。牧区许多劳动,皆由妇女承担,如挤奶、打酥油、捻毛线、擀毡,织褐子、挖厥麻以及打圈、看管牛羊群、家务劳作等。男子主要是白天放牧,晚上守护牲畜。迁移帐房、支应差役,也是男子的事情。甘南藏族的风俗习惯都具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但是在长期的各民族交往中,相互间也有一定的影响。勤劳俭朴、热情好客等美风良俗是主要的,但是在封建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下,也存在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陈规陋习。解放以来,优良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些陋习已被逐步废除。现在甘南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友好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建设,共同进步.
夏河拉卜楞寺:拉卜楞寺坐落在夏河县城以西的大夏河之滨。该寺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代嘉木样的兴修、扩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该寺以其规模雄伟,收藏丰厚,历史悠久,僧人众多,而驰名中外,1982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有6座经堂,84座佛殿,31座藏式楼房,30院佛宫,500余间经轮房,千余间僧舍。其建筑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堪称藏族建筑之荟萃。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除佛经,还有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图书,大凡有关藏族历史、文学、哲学、语言学、修辞学,医药学,以及天文历算、大小因明、工艺美术、冶炼铸造等知识的图书,应有尽有,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绝本,是一个浩瀚的知识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出了大量宗教人才。拉卜楞寺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形态独特的金箔、玉石、象牙、珍木所造的佛塔,以及各种制作精巧细腻、姿态逼真的佛像,大的高达十几米,重达数吨;小的只有两三厘米,轻不过二三两。还有悬挂在室内墙壁、方柱上的唐卡画、堆绣和彩绘,其工艺之精美,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拉卜楞寺终年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尤其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日,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大法会以及正月十三和七月初八日的晒佛辩经活动期间,更是人声鼎沸,信教群众和僧侣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参与和观看各种法会法舞,古老的藏戏和南木特剧,色彩绚丽的酥油花。而那些不远千万里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和藏文化学者、研究人员便会沉浸在一片独特的藏族宗教文化的浓重氛围之中,尽情领略拉卜楞寺的风采及其洋洋主人文景观。
甘南藏族的行路、运输:甘南藏族主要以牛马为交通工具。马是藏民的翅膀,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在藏区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男女老幼骑马乘牛的技术相当高超。藏族男孩在6~7岁便能骑在光背的马驹上跟随父兄放牧,10岁以后就能乘骑剽悍的烈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牦牛具有较强的运输能力,它善走险路。一头牦牛驮重60—70公斤,日行20~30公里,可连续行走半个多月,不需要带草带料。它那高大的身躯,长长的被毛,弯曲而对称的犄角,滚圆的大眼睛,使初见的人望而生畏,其实它是一种极温驯的家畜,牧民们的运输任务主要靠它来承担。“骑牛”、“驮牛”体格健壮,短途运输或外出走圈放牧,大多骑牛。现在,甘南藏区有了汽车、拖拉机等交通运输工具,大宗货物运输和远途旅行主要靠汽车,短途有了自行车和摩托车,但马和牦牛仍是藏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
5.畜牧资源: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384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理论载畜量621万个羊单位。各类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只),年出栏74.32万(头)只(其中蕨麻猪6万多口)。肉类总产量33763吨;鲜奶60560吨;牛羊皮100多万张;羊毛1568吨。
二、历史沿革:甘南在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属古西羌地。羌人是羌族的前身,当时的羌人活动范围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川西北,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甘南是羌人主要发祥地和活动地区之一,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遗物。据史料记载。羌人首领无弋爱主要活动在甘南河曲一带。秦穆公37年(公元前623年),秦国向西扩展,拓地千里,今临潭、舟曲等地进入秦国版图。汉武帝元六年(公元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河湟设护羌校尉,甘南东部地区就正式纳入了中原封建王朝郡县制之中,今临潭县属陇西郡,西部仍为羌人之地。三国时,甘南州境内东部属魏国。公元247年后迭山以南属蜀国。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自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度陇而西,以洮河流域为中心,建国于郡羌之地,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为吐蕃所灭。甘南为吐谷浑统辖,吐谷浑人开辟的“丝绸南路”,成为中原联系西域、西藏、印度的交通要道,增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后,吐蕃正式占领洮州,统治甘青大部分地方至公元1073年,本州境均归吐蕃管辖。对开发青藏高原,发展汉藏关系贡献很大,有名的唐蕃古道就经过甘南。公元998年,河湟流域的吐蕃人建立了角厮曙政权,藏史称“宗喀王”,本州境大部分地方为其所辖。据史学家考证,甘加思柔古城(现存遗址)便是角厮啰政权所建。角厮昭采取“联宋抗夏”的方略,启动茶马交易,开通“丝绸南路”,发展了汉臧友好往来关系。公元十三世纪,蒙古部众先后进入青藏高原,将青藏高原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尉司都元帅府,本州境就在其管辖之内。明朝在青南、川西设朵行都指挥使司,总管藏区事务,本州境内由其统辖。公元17世纪(1636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众由天山以北迁居青臧高原,成为青藏高原的统治民族。甘南西部在其管辖内。至清雍正初年罗卜藏旦律反清失败,由清朝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总辖河州、朵干、马斯藏三卫,甘南西部为青海循化厅管辖。民国时期,甘南为甘肃省管辖。公元1927年设立拉卜楞设治区,1928年改为夏河县。1927年设立卓尼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10月甘南自治区在夏河拉卜楞成立,1954年7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设在合作。合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唐蕃交往的重要门户,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弋爰剑建立的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而无弋爰剑则因最早将农牧业生产技术自秦地传入青藏高原东部而著称。合作曾是清朝兰州府循化厅辖“南番二十一寨”的黑措寨。1927年,民国政府在夏河设县,这里成为夏河县第四区区署驻地,原驻地建在寺院塔哇的基础上,因位于洮州至河州交通要道的有利条件而发展起来。当时只有一二百户人家,数条不足百米长的街道两旁多数是供过往脚户客商歇脚的低矮客栈,但因治安欠佳,商户大都不敢在此开业,市面萧条。1956年5月,自治州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由夏河拉卜楞镇迁至新规划建设的黑措,改“黑措镇”为“合作镇”,既取藏语谐音,又取民族和睦团结之意,合作始成为甘南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8年1月1日,合作改镇设市,拉开了现代化草原新城的建设序幕。全市现有总人口8.05万人,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自然资源:简介:甘南州资源丰富,有铁、铜、铅、锌、金、铀、汞、煤、石膏等20余种矿产。森林面积广大,除产木材、中草药、食用菌外,尚有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畜牧业以经营绵羊、山羊、牦牛、马等为主。农业以种植青稞、油菜籽、牧草为主。土特产品有鹿茸、麝香、熊掌、熊胆、冬虫夏草、马奶酒、奶粉等。名胜古迹有拉卜楞寺、则岔石林、甘南草原、腊子口、八角城遗址等。
甘南州教育局_
甘南州教育局是州政府主管全州教育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一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草拟地方性教育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度。...
甘南州驾校汇总,甘南州学车咨询-驾校一点通
提供最新的甘南州驾校、甘南州学车的价格和资讯,并开通了甘南州驾校行业新闻、甘南州驾校查询、甘南州驾驶员培训,甘南州驾校推荐及甘南州学车指南等具体而实用的...
合作市隆重举行甘南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
2011年05月27日...同期声:合作市职工 赵冬英 今天有幸听了甘南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后,我深 受感动和鼓舞,我们要学习他们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奋发有为的...
甘南州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011年04月26日...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开创我州教育工作新局面。会上,表彰了2010年度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综...
甘南州政府采购中心
甘南州政府采购中心 当前日期:2011-6-7 单位简介 暂未填写单位简介 最新招标公告 Ω...
甘南州保险-甘南州保险公司-保险黄页-保险网址导航-保险全知道
97甘南州甘南州分公司甘南州合作市当周街19号7470000941-82138068:30-18:0098甘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南州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南州的联系...
甘南州布衣生活网|布衣生活信息网|甘南州生活信息网|甘南州信息...
甘南州布衣生活网,为你提供甘南州 布衣生活信息网 甘南州生活信息网 甘南州信息港 甘南州分类广告网 甘南州免费分类信息 生活资讯 原始部落 旅游景点 分类信息网站 ...
甘南州广告网
甘南州广告网...中国广告网是中国专业从事广告综合信息门的户网站,网站内容包括广告媒体报价,广告新闻,广告公司,广告主,广告沙龙,广告刊例,广告媒体,广告杂谈,营销...
甘南州疾控中心|首页
通知公告 相关链接 甘南州召开结核病基本DOTS培训班(2011/05/24)甘南州召开全球基金甘南州结核病项目启动会(2011/05/24)(2011/05/16)...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