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地图 > 果洛地图 > 玛多地图
=== 果洛玛多地图 ===
=== 玛多资讯概况 ===
区域概况:玛多县万里黄河的发祥地,享有黄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在这片神奇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湖泊星罗棋布。鄂陵湖、扎陵湖、冬格措纳湖、星宿海、黄河等汇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地下蕴藏着可观的矿藏资源等待开发。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接壤,东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毗邻,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县曲麻莱县,西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相连,南北宽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属高寒草原气候。玛多县纯属牧业县,县辖扎陵湖、黑河、黄河三乡和花石峡镇,共有27个牧委会。全县总人口13076人,平均人口密度只有0.43人/K㎡,其中牧业人口10266人,牧业人口占78.5%。2006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938.7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45.2万元,第二产业完成157.6万元,第三产业完成4135.97万元。完成现价牧业总产值4433.42万元,牧民人均收入为2022.69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出生率为16.52‰,计划生育率为97.21%;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其中牧民子女入学率97%。现有国道214线横穿县域全境,花吉、倒邦公路、黄河源旅游公路等,境内公路里程达1330.04公里,随着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黄河源区有丰富的高原草甸,野生动物资源、珍禽鱼类、冰蚀地貌、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美丽淳朴的神秘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足迹、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遗迹历史画卷,黄河源国际狩猎场等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奇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享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人文景观。绚丽的高原,湖光十色的美丽景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到玛多县旅游、观光探险。领略河源风光,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河源藏族同胞的深情厚意。其中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犹如草原上的两颗明珠镶嵌在黄河源头,扎陵湖面积526平方公里,鄂陵湖600多平方公里,湖中的一些小岛是夏天候鸟自由生活的王国,人们称之为青海的第二鸟岛,有成千上万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和鸬鹚、黑颈鹤、大天鹅等候鸟。还有牛头碑、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黑海海心山鸟岛、猴王山、人头山等等,是民族风情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玛多县海拔在4200米以上,天气变幻未测,一日四季景。绿草如茵的原野,宛如一块巨大的碧毯,展现在万里苍穹之下,天高云淡,无边无际,更有数不清的牦牛、藏羊、骏马撒满草原,真是一幅维妙的“天苍苍、野茫茫”,草地遍地见牛羊的壮丽图画。县城玛查理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城,也是我国自唐代以来通往西藏边陲的重要驿站和古老渡口,千百年来多少青马黄衣的使者,传经布道的僧人在河畔解鞍饮马、风餐露宿,多少南来北行为表现的旅者,专事买卖的商贾在这里含辛茹苦、幕宿朝行。世代生存在这片古老神奇土地上的勤劳纯朴、豪放耿直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这里有藏族人民独特的风俗、风情,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传寺院。这里曾经是藏族传奇英雄格萨尔王叱咤风云的地方,也是唐蕃古道重要的驿站,是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圣地,是藏汉民族世世代代紧密相连的纽带。到玛多观光旅游,追踪滔滔黄河的涓涓之源,领略河源景色,异域风情,珍禽异兽,自然景观,高原风光,是多少志士梦寐以求的宿愿。以214国道为主干线的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县城、花石峡镇、三岔路口等城镇商铺林立,旅馆、饭店罗列街道、公路两旁,旅游服务水平逐步得以提高。黄金旅游线路西宁――玛多――扎陵湖、鄂陵湖――牛头碑――黄河源头正在开发,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条集狩猎、探险、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黄金线路。自然条件,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阿尼玛卿山以西的黄河谷地。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在境内,素有“千湖之县”之称。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温-4℃,年降水量585.5毫米。矿藏主要有煤、金、铜、水晶石等。野生动物有野马、野驴、熊、羚羊、石羊、雪豹、旱獭、红狐等。有各种鸟类38种。野生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等。湖泊河流产花斑裸鲤、鲤鱼等。
地理地貌: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3°50′~35°40′,东径96°50′~99°20′。北依积石山支脉布青山,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东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州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相连。南北宽约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占果洛藏族自治州面积的20.8%。玛多县属高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米之间,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比高500~1000米,西北高,东南低,山间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泽地。大地构造单元属巴颜喀拉褶皱带,构造线均作西北至东南走向,地貌轮廓明显地受构造控制。玛多地区占优势的地貌类型是宽谷和河湖盆地,它们多为断陷作用所形成。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为石质山地,表面为黑灰色盖土、黑柁土、沙壤土与沙质覆盖,一般厚度为50毫米,最厚达1米以上。
社会发展:工业以采矿业和牛羊肉加工为重点。以牧业为主,牧养牦牛、藏系绵羊、马等。青(海)康(西康)公路穿境,交通较便利。县设民族中学、普通中学,各乡设民族寄宿小学,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民族教育体系。有医院、防疫站、卫生所等,医疗卫生机构9个。玛多县在1949年前没有任何工业,个体手工业也很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地方工业,在发展畜牧业生产、建筑材料和煤、盐、电力等,改变了单一的牧业经济结构。电力玛多县电厂成立于1967年,初期设备有45千瓦40型发电机2台,供给县城照明用电。后又配备了75千瓦4115型发电机2台,年发电量约4万度。1971年以后由于用电量增加,发电机改用2台120千瓦的6160型发电机,年发电8万度。1990年,县财政投资30多万元购置1台400千瓦发电机,1995年1月,县财政又投资12万元购置了1台250千瓦发电机。县电厂从设立以来,一直靠财政补贴过日子,属亏损企业。1998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万元修建了黄河源水电站,2001年正式向县城和花石峡地区供电,从而结束了玛多县无电的历史。建材县建材厂属大集体性质的地方企业,隶属县计委管理。1978年改名为“玛多县建材厂”,开始生产机制砖,机制红平瓦以及木器产品。由于加强了管理,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了生产责任制,产值逐步上升。在随后几年中,县建材厂实行承包经营。1995年底,县建材厂主要设备有木工房、电锯、电刨订、柴油发电机、东风卡车1辆、东方红55型拖拉机1台,效益不好。扎陵湖、鄂陵湖,被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是天然趣成的山水画卷。两湖附近的玛查里是古代通往西藏的商道、驿站和渡口。在两湖之间景色秀丽的尕泽山顶铸立有“华夏之魂”青铜雕像,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黄河子孙象征,为全省旅游景点之一。
人口民族:玛多县共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满族、土族、瑶族、苗族等9个民族。玛多地处黄河源头,据考古发现,早在新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先民属于羌人。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人口繁衍很慢,旷原野漠,人口稀少。除了偶尔发现有路过的商旅之外,数百里见不到有人。所以当地藏族称这里是“章江尼嘎萨恰”(野马、野牛出没的地方)。现地名中保留的野牛沟和野马滩就是因此而得名的。玛多建县初期有较大的三个游牧部落——和科、查科、夸科部落。1950年至1957年全县净增990人,平均每年增长4.1%。1959年初,全县2600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1017户,3896人,牧业人口3105人,非牧业人口791人。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2102户,8954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0.36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2427户,10539人。玛多藏族住牛毛织成的帐房,有大有小,但式样都是呈正方形,中间用三根大杆(呈Ⅱ型)支撑,四周用绳子牵引固定,再一根木杆将引绳撑起,帐房四边垂至地面,冬暖夏凉,搬移方便,适应游牧生活。帐房里一般睡地铺。地上铺几张羊皮或毛毡(毛毯),白天穿的皮袄当被子,卷曲而卧,男女老幼一样。睡觉的地方男右女左,一般都头朝“塔夸”。“塔夸”是用石块或草皮、泥垒成的简易炉灶,没有烟筒,从帐房的天窗排烟。但帐房的主人还故意使帐房中布满烟雾,用烟熏帐房,据说这样可延长帐房的是用寿命,还一刻增强帐房的防雨能力。帐房上方用木箱和牛皮袋摆成“墙”“墙”砌的很整齐,墙的高低一般视财物多少而定,粮食等财物储备多,则墙相应砌得较高。“墙”前置一小桌或木刻像,上供神龛和酥油灯,帐房内四周悬挂经布,上方一般悬挂佛像。信教人家帐房顶上挂许多经幡,风吹幡动,其声犹如旌旗猎猎,昼夜不息。帐房右边摆放被褥、衣物、鞍具及生产用具,左边放置灶具,左下角堆放燃料(大量为干牛粪)。客人进入帐房,依照男右女左的习俗就座。帐房利没有凳子,一般是在毛毡霍栽绒毯上盘膝而坐。冬天,用牛粪在帐房四周做成约一人高的围墙挡风寒,入夏以后,撩起帐房垂帘纳凉消暑。还有一种白布小帐房,用一梁一柱撑立,又称“马脊梁”小帐房,通常可住3——5人,携带方便,牧民临时外出或走圈放牧时常用此种帐房。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牧民生活条件改善,许多牧民购置规格多样、美观舒畅的新式帐房、折叠椅、钢丝床。新式帐房抗风、防雨、保暖,受到越来越多的牧民喜爱和欢迎。
乡镇简介:黑河乡:位于县境中南部,县府驻地(乡府驻地距县府15千米)。人口0.3万(包括县属城镇居民),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9.7%,还有汉、回、撒拉等民族。面积4924平方千米。辖江多、隆埂、坎木青、尕拉、赫拉、江措6个牧委会。原属达日县和科区,1958年隶黄河沿公社,1963年分设黑河公社,1984年改设黑河乡。
行政区划:2000年,玛多县辖6个乡,县府驻玛查里(黑河乡境内)。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89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黄河乡1900黑河乡1642扎陵湖乡1564花石峡乡1868黑海乡1068清水乡765玛查理未批镇2083,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清水、花石峡、黑海3乡,合并设立花石峡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花石峡乡)。2001年底,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1个国营牧场,34个牧委会。花石峡镇驻花石峡,辖16个牧委会(措柔、卓兰、东泽、造日埂、日谢、日榜、吉日迈、加木恩、豆措、那尔扎、维日埂、扎地、哲合迈、斗地、斗纳、加果)。黄河乡驻热江坎多,辖6个牧委会(江旁、热曲、阿映、白玛纳、唐格玛、哲合理)。黑河乡驻作维隆哇,辖6个牧委会(江多、隆埂、尕拉、坎木青、赫拉、江措)。扎陵湖乡驻哈美茶卡,辖6个牧委会(尕泽、多涌、擦泽、鄂陵、勒那、阿涌)。国营牧场驻玛查里。2005年,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花石峡镇、黄河乡、黑河乡、扎陵湖乡。2006年8月,玛多县撤销黑河乡,设立玛查里镇(镇政府迁驻玛查里)。
气候概况:玛多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玛多县气象站(位于县境中北部,海拔4300米)资料分析,其温度、风力、降雨量情况是:年平均气温-4.1℃,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最冷的1月份为-16.8℃,1978年竟达-26.6℃,极端日最低温-48.1℃,是青海省极端日气温最低的地方。最热月7月份为7.5℃,极端日最高温22.9℃,累年气温≤0.0℃,日数为94.8天,既是最温凉的夏季,最少也有10天以上。玛多高原白天日射强,地面接受热量多,升温快,散热量大,温度急剧下降,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14.0℃。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玛多县大风日数多,从11月至次年4月最为频繁,约占年大风日数的70~85%。大风的年际变化大,最多的1966年达110天,最少的年份仅出现12天。大风的连续日数最长达8~10天。最大风速34米/秒。各月大风风向大部在西北—北西北之间,这类大风最为普遍,风速大、持续时间长。玛多县年均降水量303.9毫米,但年际变化大,最多的年份434.8毫米,最少的年份84.0毫米。
玛多县
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部北,在藏语中,玛多是“黄河上游”之意,它是黄河流经的第一个县。这里原本拥有丰富的沼泽湿地、历史上素有“千湖之县”的美誉。...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商务之窗
本站由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内容组织和审核...
青海省-玛多县-黄页信息-第一页--中国企业信息黄页
青海省玛多县黄页信息-中国企业信息黄页,中国最大的企业信息黄页门户站,第一页...
玛多县律师事务所--玛多县律师事务所电话、地址查询与玛多县...
玛多县律师事务所大全:...法律快车果洛藏族自治州律师网>玛多县律师事务所列表 玛多县律师事务所 第 1 页共 1 页 跳转到页 专业律师推荐(电话咨询免费,请说明来自...
果洛玛多县网站建设/推广公司
首页>果洛商家展示>果洛网站建设/推广>果洛玛多县网站建设/推广果洛房屋信息 果洛车辆买卖与服务 果洛跳蚤市场 果洛宠物 果洛票务 果洛教育培训 果洛招商加盟 ...
玛多县图库,玛多县风光图片,玛多县风景图片,玛多县旅游照片
本页面主要为您提供以下信息:玛多县图片、玛多县旅游图片、玛多县图片指南以及与玛多县图片的一些相关情况。...
玛多县地图,玛多县旅游地图,玛多县地图指南
本页面主要为您提供以下信息:玛多县地图、玛多县旅游地图、玛多县地图指南以及与玛多县地图的一些相关情况。...
玛多县导游词,玛多县景区导游词,玛多县旅游导游词
本页是玛多县导游词列表页,主要提供:玛多县导游词、玛多县景区导游词、玛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导游词 玛多县导游词:没有相关信息 导游词快速搜索...
玛多县地图,玛多县旅游地图,玛多县地图指南
本页面主要为您提供以下信息:玛多县地图、玛多县旅游地图、玛多县地图指南以及与玛多县地图的一些相关情况。...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